![]()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点击看视频
中宏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宁晋环)聚焦“领航定向 接续奋斗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中宏论坛第六十六场在线研讨会于28日下午圆满召开。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亭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
以下是周亭发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关注度反映出中国发展与国际关切的深度交织。国际媒体对四中全会的报道呈现多元视角,既有对中国治理模式的肯定,也有对挑战的讨论,这为如何向世界有效传播中国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国际媒体的关注焦点与评价倾向
一是对中国治理模式的认可。境外英文媒体对四中全会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媒体大量转引中国官方媒体的内容,例如《环球时报》英文版报道受到英文媒体广泛转载,体现了中国在议程设置中的主动性。部分媒体高度评价中国的治理体系。东南亚媒体如马来西亚媒体指出,五年规划明确了资本、人才与补贴的导向;一些英国媒体称赞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认为中国模式具备长期规划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
二是对中国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的认同。中国香港地区媒体聚焦区域合作,认为规划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多国媒体强调中国政策的连贯性及其国际影响。新加坡《海峡时报》认为,“十五五”规划构建了碳减排、军事现代化与文化发展的综合蓝图,预测其政策连续性将超越以往;纳米比亚通讯社指出,五年计划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彭博社分析称,四中全会将影响全球市场预期,推动货币稳定与人民币国际化。
三是对中国全球南方贡献的赞扬。新加坡媒体肯定中国承担全球责任、与全球南方国家站立的立场,反驳“中国增长见顶论”;发展中国家媒体尤其关注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埃及、拉美国家期待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多边机制提供发展经验;巴基斯坦媒体称中国为连续多年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认为“十五五”规划将为国际合作注入新动能。
四是对经济挑战的讨论与误读。部分媒体夸大中国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如消费低迷、人口老龄化、贸易摩擦等。
二、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建议
基于上述反响,中国议题的对外传播需从“主动设置议程”与“优化叙事策略”两方面入手。
一是主动设置传播热点,构建立体化传播体系。首先,深化政策解读。依托全会公报,围绕宏观经济、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持续输出政策亮点与实践成果,提升正面声音的国际能见度。其次,多元渠道协同。除传统媒体与政府发布外,需借助人文交流、学术论坛等平台,通过专家将专业观点转化为国际受众易懂的话语。再次,适配社交媒体。针对海外社交平台特点,制作轻量化、碎片化的融合媒体产品,以通俗化语言解析宏观政策,提升传播时效。
二是融入国际共通议题,彰显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首先,提炼核心价值。从世界格局与人类发展的高度,阐释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意义,推动中国经验与全球治理理念对接。其次,强化实证支撑。以故事、数据、案例及国际比较为基础,讲清中国治理模式的运作逻辑、现实成效与可推广性,使“中国之治”成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制度的重要窗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国际反响表明,中国议题已深度嵌入全球舆论场。未来需以主动姿态设置议程,通过精准化、场景化的传播体系,将中国价值与世界关切相结合,使中国故事不仅被“听到”,更能被“听懂”并获得“认同”。
编辑:王镜榕
审核:蔡旭东
来源:中宏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