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旅游频道 余春颖 报道)十月的厦门,海风裹挟着熟悉的乡音,吹拂过海沧体育中心的璀璨灯火。2025年10月25日,恰逢新设立的台湾光复纪念日,在这个寓意特殊的日子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闽南语音乐人齐聚鹭岛,共同见证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的华彩绽放。
舞台上,马来西亚“喵喵组合”的小喵哽咽着诉说家族记忆;舞台下,从木匠转型歌手的台湾青年陈思玮手握奖杯热泪盈眶。
这一刻,音乐超越了旋律本身,成为连接海峡两岸、维系海外游子的文化脐带。
从泰国曼谷的全球启航,到七大赛区的万余人参与,这场持续二十年的音乐长跑,正以惊人的生命力将古老的闽南乡音传向世界各个角落。
让我们走进这场盛会,聆听那些关于传承与创新、乡愁与梦想的动人故事,感受闽南语音乐如何从地方方言成长为震撼世界的文化强音。
![]()
缘起·一盏守夜灯与万千同路人
“曾经很多人说,闽南语音乐的世界很小,而我的梦想却太大。”回首二十年征程,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的创办人陈飞目光坚定。
从2006年首届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在厦门唱响,到2025年从泰国曼谷启航,以“中泰友谊金色50年”的欢庆乐章拉开全球七大赛区联动的序幕,这条守护闽南乡音的路,她凭着“让家乡文化光耀全球”这一信念走了整整二十年。
![]()
支撑她的,是深植于血脉的文化自觉。“正是那些回荡在街巷的闽南语旋律,让我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让母语音乐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从最初被质疑、被嘲笑,到如今被羡慕、被接纳,陈飞坦言,这场漫长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力的“出圈”。
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发展至今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超过12万选手参与。
从福建本土出发,到在泰国曼谷举行全球启动仪式,这场以音乐为载体的文化盛宴,不仅是对闽南语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深远的生动体现。
连接·血脉相亲的文化桥梁
“今天站在厦门的舞台上,为父老乡亲唱我们福建人的故事,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来自马来西亚“喵喵组合”的小喵在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的舞台上动情诉说。
“妈妈特别叮嘱,来到厦门一定要去人和路69号看看,那是我太公的老家。虽然如今人去楼空,但留下的是我们血脉相连代代相传的福建人爱的礼物。”
这段真挚的分享,不仅道出了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更彰显了闽南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家族观念与地域情感。
这一刻,闽南语音乐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为连接全球闽南人情感的精神纽带。
![]()
荣获最佳男歌手奖的马来西亚音乐人黄一飞,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着对闽南音乐的热爱。“即使在异国他乡,我从未停止创作闽南语音乐。今天站在祖籍地厦门的舞台上,仿佛听见了阿公阿嬷的叮咛——他们的儿孙,正在将这份‘福建味’代代相传。”他的获奖感言,让在场无数人动容。
台湾艺人白冰冰的一席话,则道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来到厦门,丝毫没有身处他乡的陌生感,这里的一切都如此亲切。用我们共同的乡音,把闽南歌唱给全世界听,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闽南文化传播得更远,让两岸同胞的心靠得更近。”
![]()
从马来西亚到台湾,从东南亚到闽南本土,同根同源的乡音让散落世界各地的闽南人紧密相连。
这条用音乐编织的文化纽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让古老的闽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传承·守护根脉的时代使命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纪明阳表达了他的思考:“现在的年轻人跟着时代的列车在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希望他们在跟随潮流时,不要丢失传统闽南语音乐的词曲精髓。”他建议将比赛分为传统和创新两个部分,这一提议引发了业内的深入讨论。
![]()
担任评委八年的柯以敏见证了闽南语音乐的蜕变:“一年比一年好,不仅是选手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年轻歌手对闽南语歌曲的喜爱与日俱增。”她希望为选手提供更多发表新作品的平台,让闽南语音乐获得更广泛的关注。
![]()
创新·传统与潮流的精彩对话
“我们想要打破大家对闽南语音乐的刻板印象。”来自浙江台州玉环的臭皮匠乐队在晋级赛后分享道。他们在比赛中对《无罪》《黄粱一梦》等原创作品进行了大胆创新改编,将硬摇滚、中国风等多元音乐元素融入闽南语歌曲中,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台州玉环作为中国大陆在福建之外流传闽南语的重要地区之一,承办了本次大赛长三角赛区的总决赛。尽管当晚大雨倾盆,仍有数千名观众冒雨到场,用热情支持着这场闽南语音乐盛会。选手们在雨中的倾情演唱与观众们的热烈回应交织成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展现了闽南语音乐跨越地域的深厚感染力。
第三次参赛的吴志聪分享了他的创新心得:“这次我在选歌方面做了很大改变,不再局限于年轻流行或经典改编,而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活跃气氛的曲风。我认为让舞台‘燃起来’才是我的优势所在。”
![]()
来自印尼赛区的吉良展现了惊人的语言天赋。这位完全不懂中文和闽南语的钢琴老师,全靠自学掌握了闽南语歌曲的演唱技巧。
“闽南语发音对我来说是最难的挑战”吉良坦言,“我通过放慢歌曲速度,反复聆听模仿,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学习。”从2023年首次接触闽南语音乐至今,他已能在一周左右掌握一首新歌。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表示:“如果有学生对闽南语歌曲感兴趣,我很乐意将我的学习方法传授给他们。”
![]()
![]()
马来西亚华裔廖韵宜在创新中寻求突破:“2023年参赛时专门学习了6个月声乐,但止步10强。今年我想要突破自己、改变自己,尝试了更多元的演唱方式。”她的努力最终帮助她获得了亚军的好成绩。
来自中国台湾的周氏兄弟,虽然年纪尚小,却已在创新中展现独特风格。哥哥从4岁开始学唱闽南语歌曲,弟弟从3岁起步,成为本届全球12强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他们表示:“遇到不理解的歌词时,我们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情绪。”
![]()
这些新生代的探索与创新,让闽南语音乐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不断融入时代元素。从硬摇滚到中国风,从创新的学习方法到个性化的舞台表现,闽南语音乐正在这些年轻音乐人的实践中,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未来·让世界听见闽南
陈飞在总结采访时说:“这些年最大的欣慰,是看到各大赛区的选手都展现出不同的闽南语音乐'味道',造就了百花齐放的状态。我们要继续鼓励年轻人创作新歌,让他们因为创作而更深入了解闽南文化。”
她充满信心地表示:“当古老的乡音遇见年轻的心灵,闽南文化的传奇,永远都在续写新的篇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传奇的见证者和创造者。”
当《爱拼才会赢》的旋律再次响彻厦门夜空,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人手牵手合唱,这一刻,音乐超越了语言,成为连接全球闽南人的精神纽带。
从闽南到世界,从传统到现代,这条用音乐铺就的文化之路,正在越来越多同行者的脚下,延伸向更远的远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