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管,这是上周抽检的200通录音报告。”
“才200通?我们一天的通话量就破万,这能看出什么问题...”
这样的对话,在依赖传统质检的呼叫中心并不陌生。当服务质量关乎企业命脉,质检方式却仍停留在“抽样时代”,问题就像潜伏的冰山,看到的永远只是一角。
今天,我们来聊聊质检的进化——从依靠人耳的“手工时代”,到AI驱动的“智能时代”,这场变革究竟带来了什么?
质检员的日常:在声音的海洋里捞针
张敏是某客服中心的资深质检员。每天,她要听完50通录音,每通约6分钟。一天下来,耳朵发胀,精力耗尽,却只覆盖了全天通话量的2%。
这是传统质检的缩影:
·座席与质检员比例50:1,甚至120:1
·抽检比例仅1%-2%,大量问题悄然溜走
·发现问题时,客户可能早已流失
“最怕遇到方言录音,”张敏说,“听不懂只能跳过,或者凭感觉打分。”
人工质检就像手电筒,只能照亮局部;而智能质检,则让整个房间全面亮灯。
![]()
当智能质检系统上线,变化悄然发生:
1)实时转译,一字不差:通话刚结束,文字稿已生成。系统不仅能听懂普通话,还能识别各地方言、专业术语,甚至理解“挺好的”(实际是客户不满)这类反讽表达。
2)情绪捕捉,防患未然:“我理解您很着急...”当系统检测到客户音量升高、语速加快,立即向坐席推送安抚话术,将投诉化解于萌芽。
3)全量覆盖,无一遗漏:从2%到100%,质检不再是“抽样检查”,而是“全员体检”。每个坐席、每通电话都被平等对待,公平性显著提升。
![]()
人工+智能:最佳拍档!这并非取代,而是赋能。
在智能质检系统中,质检员的角色从“录音监听员”转变为“质量分析师”:
- 系统完成基础筛查,标记风险通话
- 人工聚焦复杂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 人机协作,既保证效率,又保留人性化判断
质检专员可以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分析问题根源,设计改进方案,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听录音。
![]()
朗深技术的“AI智能呼叫中心升级套件”,让质检升级变得简单可行:
- 无缝集成:无需推翻现有系统,快速赋能
- 全面国产化:从芯片到数据库,全面适配国产环境
- 功能完整:除质检外,还提供智能客服、知识库等全套AI能力
从“事后补救”到“事中干预”,从“局部抽检”到“全面防控”——这就是质检进化的核心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