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随着犯罪嫌疑人肖某、肖某华、张某的落网,临澧县公安局历时一个多月侦办的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正式告破。这起案件不仅端掉了隐藏在乡镇的“毒”咖啡仓库,更阻断了一批含有违禁成分的减肥咖啡流向市场。案件侦破后,作为该案主办民警之一,临澧县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民警刘健向湖南法治报记者讲述了他的办案过程——
今年8月22日,我们队接到市局移交的任务,有市民报案称其网购的减肥咖啡喝了感觉不舒服,怀疑其中有违禁成分。
减肥咖啡是当下不少人青睐的饮品,一旦含有违禁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堪设想。我们立即将市民提供的咖啡样本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鉴定,果不其然,样本中确实含有违禁成分——西布曲明,会引发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侦查工作迅速展开,在大队长部署下,我们第一时间打开各类购物APP搜索相关产品,页面上跳出的大量同类商品让我们心头一紧,更关键的是,我们锁定市民举报的那家店铺后发现,它并非只卖这一款减肥咖啡,而是将各种品牌真假参半进行售卖,这种方式极具迷惑性,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
要揪出幕后黑手,店铺注册信息是关键突破口。我们迅速申请调取该店铺的注册个人信息,终于锁定了店铺经营者——肖某华。
拿到肖某华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住址后,我和同事没有贸然行动,直接证明他销售有毒咖啡的证据还不充分,若此时抓捕,很可能让他拒不认罪,甚至打草惊蛇,断了后续追查产业链的线索。于是,我们决定对肖某华的住处及活动地点展开蹲守。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同事轮流值守,隐蔽在肖某华家附近、常去的路段,摸清他的生活轨迹和作案规律。
随着蹲守天数增加,我们逐渐摸清了肖某华的生活规律——“家—取货点—物流点”三点一线。但中间的取货点始终是模糊的,他每次出门都骑着一辆小电驴,专挑狭窄的小巷、坑洼的乡间小路走,这些路段车辆难以通行,好几次我们都被他甩掉。
难道他察觉到了什么?
为了避免暴露,我们只能将跟踪距离拉得更远,这样做让观察难度陡增。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同步推进另一项工作:调取店铺后台销售数据、梳理物流信息,一点点拼凑他的销售网络,完善证据链条。随着调查深入,肖某华“反侦查意识强”的原因也浮出水面——他的女婿早前因销售同类减肥咖啡被依法判刑,正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所以他在前往取货点的路上才格外谨慎。
我们还发现,肖某华的谨慎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每次去物流点发货,他从不多停留,搬完货物转身就走。为减少和物流公司的人接触,他甚至在家提前打印好所有快递面单,到物流点放下货物就走。
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人赃并获”,必须保持耐心,等待最佳抓捕时机。在蹲守了一个月后和多日排查,我们终于在某乡镇附近一个毫不起眼的汽修厂,找到了肖某华存放“毒”咖啡的仓库。
9月23日,我们手中拼凑出了完整的证据链,一致决定:实施抓捕。当天,我们按计划在物流点附近隐蔽布控,不久,肖某华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载着几箱货物驶来。待他完成货物交接,准备离开的瞬间,我们迅速按照既定方案行动,果断上前将其控制。
那一刻,一个月来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即将揭开案件真相的兴奋与坚定。
审讯室里,肖某华起初试图狡辩,否认自己销售“毒”咖啡。但当我们依次出示在其仓库查获的50余盒未售出减肥咖啡、店铺后台清晰的销售记录等证据时,他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最终,他如实交代在售卖“毒”咖啡,是儿子肖某带他入伙的,但目前肖某已经不再参与售卖。
顺着这条线继续深挖,我们很快又揪出了另一个售卖该“毒”咖啡的人——张某。经审讯,我们了解到,这款“毒”咖啡的进货价极低——一盒仅50元,他们的售价却高达150元,高额的利润让他们罔顾他人健康铤而走险。
目前,关于这款咖啡的上游进货渠道,我们还在进一步深入调查中,势必要将这条黑色产业链彻底斩断。
回顾案件的侦破过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只有“再等等”的耐心。作为一名食药环侦民警,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来源: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杜巧巧 实习生 雷孜研 整理)
一审:刘双昀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推文全凭缘分
拜托大家将湖南法治报“设为星标”
让我们的缘分更深一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