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访华的重点之一,是与中方确定2026至2030年的卫星导航合作路线图。
![]()
这份协议不仅是技术上的延续,更意味着俄罗斯在格洛纳斯系统上,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面对制裁和技术封锁,俄罗斯需要新的合作伙伴和发展路径,而中国北斗正是最现实的选择。
可以说,这次合作标志着格洛纳斯将从单打独斗转向互补共赢,也揭示了俄罗斯在全球格局变化中一次主动而现实的转身。
![]()
昔日荣光下的技术死胡同
如果把格洛纳斯今天的困局搬上桌面,你会发现它的根源远比“没钱”复杂,它的问题不是今天才开始,而是几十年技术路线和思维方式造成的结果。
![]()
格洛纳斯最初诞生于1976年,当时和美国GPS几乎同步起步,理论上有机会做到同一水平,但苏联选择了最难、最贵、也最偏门的方式,频分多址。
这种技术的抗干扰能力确实强,但成本和工程难度巨大,维护费用甚至超出了苏联后期的承受能力。
![]()
美国GPS、后来的北斗和伽利略都选择了码分多址,更便宜、更容易推广、尤其更适合民用市场,格洛纳斯一开始就走在了自己一条偏僻的窄路上。
苏联解体之后,经济崩盘,那个本来就“烧钱”的导航系统直接砸在俄罗斯肩上,虽然1996年勉强建成了首版系统,但维护费用根本付不起。
![]()
卫星坏一个少一个,甚至一度有24颗卫星坏了17颗,系统功能几乎瘫痪,最让俄罗斯难堪的,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军根本没办法大规模用自家的定位系统,反而跑去买民用GPS设备给部队用。
这说明格洛纳斯从设计开始,就只重视军事层面的“理想状态”,根本没有考虑实际使用和长期运营,技术路线偏、工程成本高、民用市场缺失,加在一起,让它注定走向困难。
![]()
这一段历史揭示一个现实:格洛纳斯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战略方向错了,它没有像GPS和北斗那样通过民用市场形成商业循环,而是从头到尾依赖国家输血。
系统建一次、衰一次、再建一次,陷入无休止的重复。今天的危机其实从一开始就写在剧本里,只是现在彻底爆发。
![]()
内忧外患逼出的新活法
普京在2002年启动了格洛纳斯重建计划,并在2011年让系统恢复运行,但核心矛盾依然没变,军事优先、民用缺位、缺乏商业回报,导致系统只能靠国家财政维持。
![]()
俄罗斯也知道问题严重,但真正让格洛纳斯非改不可的,是“内外两场危机”同时压了上来,内部危机是硬伤:格洛纳斯-M等卫星集中进入寿命末期,大量设备即将退役。
建新的、换旧的、维持系统稳定,全都要钱,而且不是小钱,如果不升级,整个系统性能会一路下滑,最终可能再次接近瘫痪状态。
![]()
俄罗斯根本承受不了第三次“重建”,外部危机更直接,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深刻意识到,在全球博弈和技术封锁下,一个不够强、又不够开放的导航系统,一旦被干扰或制裁,就会成为致命弱点。
这已经不是面子问题,而是生死线,没有自主导航系统,俄罗斯在现代战争和经济体系中都会掉层级。
![]()
在内外重压下,俄罗斯不得不改变方向,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格洛纳斯-K2计划,2023年8月,首颗卫星发射,9月,这颗卫星开始向全球广播CDMA信号。
这不是修修补补,而是技术路线全面转向,它意味着:过去那个封闭、成本高、难推广的FDMA时代宣告结束,格洛纳斯要向全球主流体系靠拢,也要进入商业市场。
![]()
这一转变等于公开宣布:俄罗斯不再坚持“自己玩自己的”,而是准备与其他系统互通,其中最关键的合作对象,就是北斗。
当北斗遇上格洛纳斯
俄罗斯转身后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和中国深度绑定,把北斗作为最优搭档,而不是竞争对手,这个合作不是象征性的,而是从技术、地面体系、终端设备三个核心部分实现互补。
![]()
第一步是地面站互通,卫星定位不是卫星越多就越准,还要依赖地面测量站进行实时校准,俄罗斯开放奥布宁斯克、伊尔库茨克和堪察加等三个重要地点给中国北斗建设测量站。
中国则在长春、乌鲁木齐和上海为格洛纳斯建站,这不是摆姿态,是提升两套系统全球精度的关键步骤。
![]()
彼此在对方国土架站,让两套导航系统在东西半球都拥有真实覆盖,不再各有盲区,第二步是时间对齐。
导航系统都有自己的时间标准,误差越大,定位偏差越大,如果北斗时和格洛纳斯时之间能做到误差低于10纳秒,就意味着两套系统在定位上可以真正形成叠加效果。
这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双方正在共同推进,第三步是用户终端兼容。推动再多技术,如果设备用不了,就是空谈。
![]()
中俄合作实现了民用信号兼容,这意味着普通人使用的手机、汽车导航、无人机定位,未来可以同时接收北斗和格洛纳斯信号。
信号叠加意味着定位更稳、更准、抗干扰更强,2019年,中俄已经推出能同时处理北斗和格洛纳斯信号的射频芯片,所以合作不是概念,而是已经落地。
![]()
2024年又明确继续深化兼容,这说明双方要把合作变成长期战略安排,这种合作方式并不是俄罗斯“依附中国”,也不是中国“托底俄罗斯”,而是双方都能从中获得战略利益。
中国在高纬度地区的精度更强,俄罗斯获得商业化能力,两套系统在全球形成合力,这是一次双方都赢的技术联手。
![]()
结语
放眼全球导航系统的发展,俄罗斯这次与中国北斗的合作,是一次现实而明智的选择,对俄罗斯来说,这是让格洛纳斯重新焕发生机、走出困境的重要机会。
![]()
对中国而言,则是在全球导航体系中进一步强化自主与安全的关键一步,双方的合作,不只是技术互补,更是一次互相成就的战略布局。
未来,这种合作模式或许会成为新时期国际科技协作的典范,也让全球导航格局进入一个更加平衡的新阶段。
![]()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