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你手上这道疤,到底是咋来的?”晚饭桌前,14岁的韩佳锦攥着父亲韩林的手,指尖轻轻划过那道蜿蜒的疤痕。灯光下,韩林粗糙的手上那道深褐色的印记像一条小小的河流,藏着他与供水事业的故事,也藏着一个普通家庭代代相传的“家风密码”。
韩林放下碗筷,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这啊,是2019年春天,友喜小区门口那次抢修留下的。”那天夜里,他接到了管线跑水的紧急电话,熟睡的妻子和孩子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小区里几百户人等着用水,还有老人和孩子,爸得去。”他匆匆交代了两句,抓起衣服就冲进了夜色。
现场的景象比预想中更棘手。DN150管线破裂,清水裹着泥沙涌出路面,路边的大树根基都开始松动。作为太原供水集团河西营销分公司管道队分队长,韩林知道,此处管线是小区的主管道,管线一旦彻底崩断,周边两个老旧小区、一所学校都会停水,甚至可能引发路面塌陷。他一边指挥队员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一边联系紧急停水,自己则抄起铁锹跳进半米深的泥浆里。
“底下管线跟蜘蛛网似的,挖机不敢用,只能靠手掏。”韩林回忆着,当时手上隔着手套被尖锐的管道接口划开,鲜血瞬间混进泥水里,他愣是没顾上看一眼,直到摸到漏水点、拧紧最后一颗螺栓,才发现手套已经被血浸透。两个半小时后,当第一股清水重新流进居民家的水龙头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
“爸,你就不疼吗?”佳锦仰着小脸,眼里满是心疼。韩林却笑着说道: “你爷爷当年比爸还‘傻’呢。”他笑着说起父亲韩成兵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江苏淮阴遭遇罕见暴雨,淮河流域洪水暴涨,随时有决堤的危险,韩成兵带着民兵突击队在大坝上奋战了三天三夜。当时韩林才8岁,在家发高烧,母亲背着他去救灾现场找父亲,看到的却是韩成兵跪在大坝旁,用沙袋堵住缺口。“你爷爷说,咱共产党员手里握着的是千家万户的‘生命线’,苦自己不能苦了老百姓。”
这话,韩林记了一辈子。2010年,他从部队转业后,成了一名供水管道工。刚入职时,他跟着老师傅们爬地沟、钻井下,夏天顶着高温维修管线,汗水顺着安全帽绳往下淌;冬天在零下十几度的户外作业,手冻得连扳手都握不住。母亲心疼他,劝他换个轻松点的工作,他却摇摇头:“爸干了一辈子村干部,为老百姓服务,我得把他的好宗旨传下去,把他的本分守住。”
为了练好技术,韩林的包里随时装着维修笔记,记满了不同管线的型号、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还有手绘的城区管线分布图。每天下班后,他就对着笔记琢磨,把理论知识一点点转化成实际技能。2024年,太原市举办百万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韩林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供水管道工比赛中拿下第三名,荣记个人二等功。他看着手中的荣誉证书,想到了离家时父亲的叮嘱:“不管干啥事,一定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事情干好”。
“家风不是挂在嘴边的大道理,是藏在行动里的小细节。”韩林常对儿子说。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管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用户的求助电话,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一次,除夕夜的钟声刚敲响,他接到老旧小区一位独居老人的电话,说家里水管爆了,满地都是水。韩林二话不说,带着工具就出了门。维修时,他发现老人家里的水龙头早就老化了,便从自己家拿来新的换上,还帮老人把厨房、卫生间的水管都检查了一遍。临走时,老人非要塞给他一盘饺子,眼里含着泪说:“韩师傅,你比我亲儿子来得还快。”
这样的事,韩林自己也记不清做了多少。担任管道队副队长后,他牵头成立了“党员服务小组”,定期带着队员去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困难户家里,义务检测维修供水设施。他常对队员们说:“咱修的不只是水管,更是老百姓心里的‘暖心管’。”在他的影响下,队里的年轻小伙们也渐渐养成了“多走一步、多帮一把”的习惯,遇到用户有困难,总会主动搭把手。
妻子乔雅婷曾开玩笑说,韩林心里装着“两个家”,一个是自己的小家,一个是“千家万户”这个大家。有一年汛期,太原连下了三天暴雨,韩林带着队员驻守在保供水一线,连续48小时没合眼。家里的地下室被雨水灌进,妻子乔雅婷一个人扛着防汛沙袋去加固,累得直不起腰。可当她看到视频里,韩林和队员们奋力抢修供水管线,保障居民正常用水的画面时,所有的委屈都化作了骄傲。“他心里装着大家,我就把小家守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乔雅婷说。
如今,儿子韩佳锦也成了父亲的“小跟班”。周末的时候,他会跟着韩林去社区做志愿服务,帮着递工具、给老人读用水安全手册。有一次,看到父亲趴在地上帮老人修水管,佳锦突然说:“爸,我长大了也要当供水人,像你一样。”韩林听了,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知道,那道藏在手上的疤痕,那些刻在心里的坚守,早已化作无声的家风,在父子之间悄悄传承。
从韩成兵到韩林,再到懂事的韩佳锦,三代人,用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堵住了即将决堤的大坝,拧紧了一个个漏水的阀门,也践行了“敬业、奉献、担当”的家风。这家风,不像豪门望族的家训那样字字珠玑,却像水管里流淌的清水,平凡而实在,滋养着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也温暖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就像韩林常说的:“水管里的水会流尽,但家风里的光,会一直亮着。只要老百姓需要,我们的家人,就会一直干下去。”这光,是深夜里抢修现场的那盏应急灯,是救灾现场的那份坚守,是父子俩手牵手走过社区的那串脚印,更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里,最动人、最珍贵的“传家宝”。
(太原供水河西营销分公司 韩林)
来源:锦绣太原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