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为连接长丰县南北、支撑合肥北向交通的关键干线,蒙城北路项目自开工以来,长丰县交通运输局以“攻坚破局”的决心锚定高质量建设目标,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协同联动、科技赋能管控、科学统筹推进,在破解难题中提效率、在精细管理中保质量,推动项目建设不断提速,为合肥北向交通大动脉加速成型注入“交通力量”,彰显了交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
![]()
航拍蒙城北路建设。长丰县交通运输局供图
初心引领,红色堡垒筑根基
自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项目始终以“党建+项目攻坚”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通过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党的理论,凝聚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进共识。
针对管线迁改、桥梁桩基施工等关键堵点,党支部精准设立 “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骨干主动亮身份、挑重担,在攻坚一线当先锋、作表率。截至目前,党员团队已成功破解10余项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以实干践行初心,让“党员冲在火线上”成为项目建设的生动写照,为工程高质量推进筑牢了政治根基与组织保障。
齐心协力,协同联动破梗阻
“管线迁改涉及电力、供水等多个部门,靠‘单打独斗’根本行不通,必须主动对接、定制方案,才能抢出宝贵工期。” 项目外协攻坚小组负责人葛鹏程坦言。项目开工以来,交通导改、管线迁改、民生保障等外部难题曾一度阻碍施工进度。为此,县交通运输局牵头组建“外协攻坚小组”,主动对接属地政府、自然资源、电力、供水等部门,建立“一问题一方案”的精准破解机制。
![]()
青杨路主线上跨桥支架搭设。杜刚摄
在管线迁改关键环节,面对沿线交织复杂的管线网络,攻坚小组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多轮现场勘察,细致绘制管线分布图,并创新采用“错峰施工、分段迁改”模式,成功为桩基与路基施工腾出作业空间。通过“高频对接、精准响应、协同破局”的机制,小组全方位打通建设“梗阻点”,为工程高效推进扫清外部障碍。
匠心建设,科技赋能提品质
“从钢筋加工的间距监测,到无人机的AI巡航,科技让每一道工序都‘有据可查’,安全和质量都更有保障。”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松松介绍道。自建设之初,项目便锚定“高质量、零事故”目标,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管控,实时采集施工数据,智能生成日报与预警信息;在钢筋加工环节监测间距、焊接强度,在预制梁生产环节跟踪模板偏差、混凝土养护时长,确保工序全达标。
![]()
首次启用无人机AI巡航系统。交运局供图
安全管理同样“智能化”。项目引入“智能语音警示装置”,人员机械靠近危险区域时自动播报提示;首次启用无人机 AI巡航系统,每日2次全覆盖巡航,通过AI算法识别未戴安全帽、机械违规操作等隐患,实时推送至管理终端,形成“发现— 整改—复核”闭环,为工程质安筑起全方位屏障。
恒心护航,科学统筹加速度
“盛夏高温时,我们实行‘抓两头、避中间’作业制,既保障工人健康,又不耽误核心工序推进。”项目经理江勇说。面对工期紧、天气多变等压力,项目摒弃“按部就班模式,动态调整施工方案,高温时段将桩基浇筑、箱梁张拉等核心工序安排在清晨与傍晚,施工现场设置3处降温点、配备防暑物资;资源调配方面建立“实时监测、精准补给”机制,专人每日统计人员、机械、材料数据,结合进度优化配置,避免资源闲置或短缺。
![]()
路基压实作业。杜刚摄
长丰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农村公路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钱昌锁表示,未来,随着项目建成通车,这条合肥北向交通“大动脉”将进一步畅通长丰县区域南北联系,助力合肥北部片区交通能级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杜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