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记载,天降异象必有圣人出世,“孔子诞生”时有麒麟现世吗?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史记》《孔子家语》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翻开《史记》《孔子家语》等典籍,关于孔子降生之时的记载,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麒麟衔书,五老降临,尼山祷告。

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传说,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反复被提起。

天降祥瑞,圣人出世,这究竟是古人的浪漫想象,还是别有深意?

儒家典籍中记载,孔子出生前后确有异象。

据《孔子家语》所载,孔子母亲颜徵在临产之前,曾有麒麟来到孔家门前,口中衔着玉书。



这头神兽温顺异常,伏在地上良久才离去。书上写着"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甚广,也引发了无数争议。

那么,麒麟真的出现过吗?这些异象背后,隐藏着儒家怎样的思想密码?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那个春秋乱世,看看一个婴儿的降生,为何会被赋予如此厚重的象征意义。

鲁襄公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51年的秋天,曲阜城外的一个小村庄里,一户普通人家正经历着不寻常的事情。

这户人家姓孔,男主人叔梁纥已经六十多岁,是鲁国的一位武士。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曾在战场上单手托起城门,救出被困的战友,在鲁国颇有名声。叔梁纥一生娶过两次妻室,前妻生下九个女儿,一个儿子,但那个儿子天生残疾。年过花甲的叔梁纥心中一直有个遗憾,他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儿子继承家业。

于是,叔梁纥娶了年仅十六岁的颜徵在为妾。颜氏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虽然嫁给年迈的叔梁纥让人侧目,但她深知这桩婚姻对家族的意义。婚后不久,颜徵在便有了身孕。

怀孕期间,颜徵在常做一个梦。梦中总有五位老者,须发皆白,仙风道骨,围坐在她的房前,口中念念有词。她想听清楚那些话,却总是听不真切。这个梦反复出现,让她既困惑又不安。

临近产期,颜徵在的焦虑越来越重。她深知自己年纪轻轻,而丈夫年事已高,这个孩子对于整个家族意味着什么。有一天傍晚,她独自来到曲阜城南的尼丘山,跪在山麓的一块巨石前,虔诚祷告。

"天地神明在上,小女子颜氏,不求荣华富贵,只愿腹中孩儿平安降生,健康成长。若能让叔梁纥老来得子,延续香火,颜氏愿终生吃斋念佛,行善积德。"

山风拂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在回应她的祈祷。颜徵在叩首再三,才起身返回。奇怪的是,从那天起,她再也没有做过那个五老围坐的梦,心中反而平静下来。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天空突然异象频现。本该是新月初升的夜晚,天边却泛起奇异的光彩,不是日光,也不像月华,而是一种柔和的紫光,笼罩在孔家的小院上空。邻里乡亲纷纷出门观望,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光?我活了几十年,从未见过这种景象。"

"莫不是神仙显灵?"

"听说孔家那位少夫人快要生产了,该不会是有什么征兆吧?"

就在众人议论之时,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孔家的院门外,突然出现了一头从未见过的动物。那动物形似鹿,却比鹿高大威猛,头上生着独角,身上覆盖着鳞片状的皮毛,泛着淡淡的金光。它迈着优雅的步伐,缓缓走到孔家门前,伏下身躯,口中似乎含着什么东西。

"是麒麟!这是麒麟啊!"有见多识广的老者颤声道。

麒麟在儒家典籍中是仁兽,只在太平盛世或圣人出世时才会出现。它从不践踏生灵,不食活物,性情温和,是祥瑞的象征。眼前这头神兽,与古书记载的麒麟特征一模一样。

颜徵在听到外面的喧哗声,强撑着身子来到门口。看到那头伏在地上的麒麟,她又惊又喜。麒麟见到颜徵在,慢慢抬起头,将口中含着的一块玉简放在地上,然后温顺地注视着她。

颜徵在颤抖着双手,拾起那块玉简。玉简上刻着文字,在紫光的映照下清晰可见:"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水精之子是什么意思?衰周指的是周朝衰微,这个她能理解,但素王又是何意?颜徵在虽然困惑,但她能感受到,这是上天给她的昭示,腹中的孩子必定不凡。

她恭恭敬敬地向麒麟行礼,麒麟似乎能理解人意,轻轻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转身消失在夜色中。那团紫光也随之散去,一切恢复如常,仿佛刚才发生的都是幻觉。

但院门前聚集的邻里乡亲们,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们纷纷上前向颜徵在道喜,说孔家必定要出贵人了。

当天夜里,颜徵在腹痛加剧,产期到了。接生婆忙碌了大半夜,到了丑时三刻,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划破夜空。叔梁纥等在外面,听到是个男孩,老泪纵横。

产婆抱着婴儿出来,却面色古怪:"老爷,这孩子......"

叔梁纥接过孩子,看到婴儿的头顶中间微微凹陷,形成一个浅坑,就像一座小山丘被削去了山顶。这种头型十分罕见,但婴儿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啼声宏亮。

"好,很好!"叔梁纥激动地说,"徵在方才在尼丘山祷告,又有麒麟送书之瑞,这孩子头顶如尼丘山,就叫他丘吧,字仲尼。"

孔丘,字仲尼,就这样来到了人世。

关于麒麟衔书的传说,在孔子生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但真正让这个传说广为人知的,是几百年后《史记》和《孔子家语》等典籍的记载。司马迁在为孔子作传时,虽然笔法谨慎,但仍然提到了孔子降生时的种种异象。

更耐人寻味的是,孔子临终前也曾说过一句话,让这个传说更加扑朔迷离。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孔子晚年时,鲁国有人猎获了一头奇兽,不知是何物。孔子去看后,认出那是麒麟,不禁老泪纵横,喟然长叹:"吾道穷矣!"

从此孔子停止修订《春秋》,不久便病逝了。



后人称这个事件为"西狩获麟"。孔子为什么会因为麒麟的出现而如此悲痛?

麒麟出现在他出生时是祥瑞,为何出现在他晚年却成了不祥之兆?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儒家怎样的思想奥秘?

麒麟衔书的传说,到底是史实还是寓言?

那句"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又蕴含着什么深意?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