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国产战斗机出口的风吹草动,向来是军迷群体中最能引爆话题的热点,任何蛛丝马迹都能迅速点燃网络讨论。
近两个月,“印尼斥巨资引进歼-10”的传闻愈演愈烈,先是传出以90亿美元采购42架全新歼-10C的消息,随后又出现仅花费16亿美元接收二手型号的说法,甚至连“财政部长已批准预算”这类细节都被描述得如同亲历现场。
正当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战机即将在东南亚打开新局面之际,剧情却急转直下。印尼官方最新表态出人意料地冷静,为此前高涨的情绪泼了一盆冰水。这场看似即将落地的交易,究竟是接近尘埃落定,还是已然悄然搁浅?
![]()
“板上钉钉”的传闻
自今年6月起,多家外国媒体陆续披露印尼正对歼-10系列战斗机进行评估。当时该国国防部副部长曾公开表示,考虑引入歼-10,目的在于在提升空中战力的同时兼顾国防开支的合理性。
进入10月中旬,相关消息突然密集涌现。印尼主流媒体如安塔拉通讯社与《雅加达环球报》纷纷援引防长沙夫里的言论称,“歼-10C将很快出现在雅加达的天空”,而财政部长普尔巴亚也对外放话,称9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已全部准备就绪”。
![]()
这一波信息不仅在本地引发关注,国际权威媒体如美联社、路透社迅速跟进转载,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更是引用印尼国防部发言人的说法,确认采购计划确有其事,初步拟定数量为42架。
一时间军迷圈沸腾不已——若交易达成,印尼将成为继巴基斯坦之后全球第二个装备歼-10C的国家,更是整个东南亚首个引进该机型的用户,战略意义非同寻常。
但耐人寻味的是,这些被视作“实锤”的消息仅仅维持了数日热度,风向便开始悄然转变。
![]()
有观察者注意到,沙夫里在后续接受采访时并未提及具体采购规模或时间节点,仅模糊回应称“希望为军队配备最先进的作战平台”。
更为关键的是,他在不久后的另一次公开讲话中彻底调整口径,强调印尼仍在“审视各类货架上的选项”,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正积极“多方考察不同来源的装备方案”,此前“即将飞行”的坚定预期已荡然无存。
这种反复摇摆的操作并非首次上演。熟悉国际军贸格局的人士都清楚,印尼在重大武器采购议题上素有“画饼式宣传”的前科。
![]()
风云突变的转折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发生在2018年,印尼与俄罗斯正式签署采购11架苏-35战斗机的协议,合同几近生效。然而在美国施加制裁压力后,该项目最终被迫取消,不了了之。
两年前更有一段插曲:印尼刚与美国波音公司达成24架F-15EX的采购意向,旋即转向法国,宣布拟购42架“阵风”战机,并声称将于2026年前完成交付。可时至今日,既未见付款动作,也无实际接机迹象。
今年以来,印尼的军事采购动态接连不断。
年初与土耳其签署联合研制48架KAAN隐身战斗机的合作备忘录,同时深度参与韩国主导的KF-21项目;此前还敲定了从法国引进“阵风”战机的大单;再加上此次围绕歼-10C的热议,短短时间内竟同时推进四五项高端战机计划。
![]()
然而明眼人都明白,印尼的实际财政能力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军备蓝图。其年度国防预算需均衡分配给陆海空三军,还要承担现役装备的维护、升级与人员训练等长期支出,难以集中资源兑现多个高成本订单。
更令人质疑的是关于歼-10C报价的合理性。
据传42架歼-10C总价高达90亿美元,折合单价超过2.1亿美元,甚至超过了法国“阵风”战机的价格水平——2022年印尼采购42架“阵风”仅耗资81亿美元,单机成本约1.93亿美元。
![]()
众所周知,中国外贸型战机长期以来主打“高性能、低成本”的市场定位,此次若真定价高于欧洲高端机型,本身就违背常理,存在极大疑点。
此外,我国对外军售一贯坚持出售新造主力机型的原则,极少向海外转让服役中的二手主力战机。因此早前流传的“16亿美元接手二手歼-10”的说法,从政策逻辑和操作惯例来看,几乎不可能成立。
再审视印尼空军当前的实际状况,也能进一步揭示此事背后的不确定性。
![]()
迷雾背后的真相
印尼空军堪称全球“多源化装备”的典型代表,其244架军用飞机中,110架作战单位来自美、俄、英、法、瑞典、韩国等六个国家,复杂程度连印度都难以比拟。
现役阵容包括约30架美国F-16、16架俄罗斯苏-27与苏-30、英国贝瑞特教练机、韩国FA-50轻型攻击机等,各系统混编运行,后勤保障体系早已不堪重负。
若再引入一套全新的歼-10C作战体系,意味着必须重建独立的维修基地、航材供应链、模拟训练设施及飞行员培训机制,这部分间接投入远超采购本身的费用,对财政本就不宽裕的印尼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
![]()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外部地缘政治压力。
过去美国一句警告便可迫使印尼放弃苏-35订单,如今倘若执意推进与中国先进战机的交易,所面临的外交与战略反制只会更加严峻。
东南亚地区长期处于美国传统势力范围之内,印尼一贯奉行“大国平衡”策略,在涉及军事合作的核心领域极少做出明显倾向性选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尼与美国之间仍有F-15EX采购谅解备忘录尚未执行,此时若转向中国主力战机,极可能影响双边防务关系,这是决策层必须审慎权衡的风险。
![]()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军工出口早已告别被动推销的时代。
随着歼-20隐形战斗机、山东舰航母等高端装备列装服役,我国军工技术实力已获得广泛认可,不再依赖单一订单来证明自身价值。
对外军售有着严格的审查流程,涵盖买方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履约信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等多个维度,绝不会为了促成交易而降低门槛。
即便印尼最终选择观望或退出,对中国而言也并无实质性损失。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从来不缺少潜在客户的青睐。
![]()
印尼关于歼-10C的采购传闻,从“即将落地”到“重新比选”,本质上反映了国际军火市场的常态运作模式。
我们无需因一则传言而过度兴奋,也不必因暂时搁置而感到失落。国产装备的技术进步已是不争事实。
只要持续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打造过硬战斗力,自然会吸引那些真正具备合作诚意、拥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伙伴携手同行。这样的成果,远比一场舆论热潮更加坚实可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