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纽约新市长,要打土豪分田地,实行社会主义?

0
分享至

2025年11月4日,美国纽约市迎来了史上最年轻、最具争议的一位市长——34岁的佐赫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

一个出生在乌干达、拥有印度血统、信仰伊斯兰教、毕业于美国名校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在这个全球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带,打败了资深政客——前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

这个选举结果,对美国来说不啻为一场意识形态的地震。马姆达尼也公开叫板:特朗普,我要在你发迹的地方打败你!

在华尔街资本大鳄们与特朗普政府的联合夹击下,一个公开高喊“向富人加税、冻结租金、公交免费”的年轻人,以50.4%的选票拿下纽约市。

美国最富裕的城市,正在试图走上一条“社会主义式改造”的道路。



《纽约时报》称马姆达尼为“工人阶级的胜利”。我们可能正在见证美国政治的一次重大实验。

马姆达尼的竞选口号非常直白:“纽约太贵了。我要让生活变得可负担。”在他的政治蓝图里,几乎包含了所有“社会主义教科书式”的政策:

冻结租金——永久限制房租上涨,禁止大规模驱逐;

加税富人——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征收2%附加税,每年为财政增加约40亿美元;

免费公交——地铁、巴士全部免票,“交通是公共权利”;

建设政府定价房——未来10年兴建20万套公租房;

市营超市——建立“平价公社超市”,以市政府身份稳定物价。

马姆达尼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让纽约的打工人重拾尊严,让华尔街的富人“大出血”。说白了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的美国版本。



马姆达尼虽然身处选票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他并不避讳这个标签。他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在他看来,美国的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太多”,导致贫富差距悬殊,物价高昂。

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在纽约当选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为什么一个几乎没什么行政经验的年轻人,却能打败政坛老狐狸科莫?

很简单,纽约是全美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普通人早就已经喘不过气来了。

一间一居室的公寓要价5000美元,一杯咖啡7美元,一张地铁票3美元。疫情后通胀高企、租金暴涨,连以往优雅的中产阶层都受不了,开始搬离曼哈顿。

“你工资3000,房租2500,你觉得合理吗?”马姆达尼的这句口号,成了TikTok上的热门语录。

年轻人的选举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45岁以下选民中,他的支持率领先对手43个百分点。



因为,这一代年轻人不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他们相信“出身决定命运”。他们在阶级固化、高物价、医疗与房价的重压下,早已对旧的体系心灰意冷。

作为移民之子、穆斯林、南亚裔,马姆达尼代表了一个“被排除者”的群体。他的胜利,象征着纽约的多元与包容,也象征着“边缘人”的反击。

马姆达尼在胜选演讲中说:“唐纳德·特朗普,我知道你在看。请把音量调大。”一句挑衅,引爆了全场。

特朗普从未收敛过对这个年轻市长竞选人的反对。他在选前多次为科莫站台,还跨越党派公开背书,宣称“马姆达尼没有能力治理纽约”。他同时威胁道,如果马姆达尼当选,“将减少联邦资金支持纽约”。

但这一切反而适得其反。有选民甚至说:“去年我投特朗普,今年我投他,因为他说不许涨房租。”



这是一场典型的“反精英政治”狂欢——人们大多只是在为一种态度和离场而投票,那就是反对旧权力、反对资本主义。

然而,理想归理想,治理是另一回事。马姆达尼的计划无疑美好,但财政账能不能算得平,是另一个问题。

纽约市每年的预算已经超过千亿美元,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免费公交、平价住房、教育补,这些项目将会让公共开支继续膨胀,但是钱从哪来?

答案:对富人加税。

如果他真的加税、管租、限价,消极的结果很可能是:房东退出市场,房源减少;企业纷纷迁离纽约,税源流失;服务业就业机会下降,普通人找工作更难。

就像经济学中的“公地悲剧”,当资源被普遍认为是“免费”的,人对成本的敏感度就会钝化。结果可能不是人人受益,而是公共系统被拖垮。

“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铺就的。”哈耶克的这句话犹如警钟在耳边回响。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纽约就曾经因为“公共慷慨”而陷入过财政危机,最终还是靠华尔街的债券才能救市。今天的马姆达尼,是否会重蹈覆辙?

值得玩味的是,马姆达尼口口声声反资本,却在社交媒体上投下了比对手更多的广告费。他的竞选团队在TikTok上用嘻哈节奏喊口号,用AI视频制作“打土豪动画”,用5万名志愿者敲开了75万户门。



这是一场经典的数字化营销大战,也是一场由算法和网络情绪驱动的“网络革命”,而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发明——他用最资本主义的方式,赢得了最社会主义的胜利。

纽约的这场选举背后是美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再次上演:一边是愤怒的工薪阶层、负债累累的年轻人,他们渴望着分配制度的公平;另一边是恐惧的富裕中产和银行家、企业家,他们担心自己的财富被掠夺。

事实上,最近几年美国的“社会主义思潮”愈演愈烈,年轻人很多都在学习马列思想,阅读各种反乌托邦的小说。马姆达尼的胜利,证明“民主社会主义”在美国已经不再是边缘化的存在。

这股“社会主义”力量从伯尼·桑德斯、奥卡西奥-科尔特斯一路走来,终于攻入了资本主义的核心——纽约。

但这场胜利,也可能让美国更加分裂。因为“穷人与富人”的战争、对立,正在取代传统的党派冲突,成为新的政治主线。

马姆达尼将于2026年1月1日上任。那一天,纽约可能会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在资本主义的最顶尖城市,尝试推行一种“温和的社会主义”,谁也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



有人称马姆达尼是“新时代的罗宾汉”,也有人说他是“纽约的切·格瓦拉”。但无论如何,他的上任注定会改写纽约政治的格局,甚至还有可能改写美国的政治走向。

几年后,我们也许会看到两种可能:

一种,是纽约变成“人人平均、均富的乌托邦”;另一种,是资本外逃、税源流失、财政崩溃、全民返贫的“社会主义悲剧”。

纽约这座资本主义最闪耀的灯塔,正在被“打土豪、分田地”的新市长改变颜色,很多人为此而担忧和焦虑,也有很多人充满了希望。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和美国,都经历过比现在狂热得多的“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这艘大船,一直都在左右摇摆中进行自我修正。

所以,不用惊慌,还是引用那句名言:永远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黑噪音 incentive-icons
黑噪音
在不缺赞美的时代,需要一点黑色的噪音。同名公众号。
383文章数 60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