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2025年上海“敬老月”启动仪式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艺术中心举行,活动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通过“政策发布+文化展演+市集体验”多维形式,拉开全市敬老月系列活动序幕。仪式现场,喜马拉雅发布了“人生故事簿”公益项目。该项目能够基于AI“黑科技”,助力银发族便捷打造专属有声版回忆录,从而将自己的人生回忆转化为可听、可传、可留存的“数字珍藏”。
![]()
小雅AI赋能记忆定格,一键记录岁月之声
为推动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我国将每年10月定为全国敬老月。此次2025上海“敬老月”活动围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主题开展,启动仪式于10月1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艺术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市老龄办、市民政局、长宁区老龄委联合主办,通过“政策发布+文化展演+市集体验”多维形式,拉开了全市敬老月系列活动序幕,彰显出上海应对人口老龄化、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决心与温度。
启动仪式围绕“法治护老、公益助老、品质惠老”三大主线,发布多项重磅举措。在公益助老方面,喜马拉雅与上海民政局联合发布了敬老月公益项目“人生故事簿”。
据了解,“人生故事簿”是由上海民政局指导,喜马拉雅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联合打造出具有人文关怀温度的有声版回忆录制作服务。用户进入“人生故事簿”活动页面,点击“开始制作”,在小雅AI的引导下口述过往经历,便能获得一份由AI自动整理、剪辑、配乐的专属有声回忆录。小雅AI还会整理故事文稿,配上老照片,形成“声音相册”。若用户缺乏讲述灵感,还可进入活动页的“梦里老家”“山河足迹”“拾趣生活”三大热门板块,选择童年趣事、旅行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主题进行录制,小雅AI不仅会针对不同主题对用户进行采访,同时还能够识别包括沪语在内的20余种方言。
即日起,用户打开“喜马拉雅App”,搜索“人生故事簿”,即可开启体验,将人生故事变成有声有色的数字珍藏。
![]()
现场面对面教学,助力银发人群“零门槛”录制专属回忆录
10月15日,来自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大学的50余位长者学员走进喜马拉雅,现场体验了“人生故事簿”活动。工作人员现场示范了回忆录制作过程。现场参与者乐女士表示:“我很认可喜马拉雅这次的公益项目,软件很容易上手,而且我确实有制作回忆录的需求,现在我都不需要找人帮忙,自己便能通过‘人生故事簿’制作属于自己的回忆录。”
![]()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亿,占总人口的15.6%。面对人口老龄化浪潮,许多企业进行了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希望能够帮助银发人群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提升生活品质。
喜马拉雅拥有广泛的老年用户群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喜马拉雅50岁以上用户约1500万人,其年度平均收听时长约212小时。为给银发人群提供更优质的收听体验,喜马拉雅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适老化改造。2020年,喜马拉雅无障碍改造获得验收通过,被工信部列入首批“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名单”。2024年,喜马拉雅开发了轻量级的、可自助发起朗诵活动的在线工具,并联合银龄书院、老干部局、朗诵协会等机构半年内先后发起一百多个银龄朗诵活动,用“朗读”激活了银发人群阅读潜力。此外,喜马拉雅还联合出版社与老年教育机构,推出“银龄共读计划”,围绕经典文学、历史传记等主题定制分级书单,为银发人群开启深度阅读的“导航仪”。
敬老月期间,用户登录喜马拉雅搜索“人生故事簿”,即可一键录制、剪辑、配乐,生成专属有声版回忆录,优秀作品还可获得专区展示及纸质出版机会。
【推广】(免责声明:此文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章内容供读者参考,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