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理访华请求格洛纳斯导航进一步兼容北斗导航,俄已经做好的最后的准备和打算。
![]()
11 月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访华,并拿到了 “两个成果”,一个是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巴卡诺夫跟中方,签署了2026年到2030年的中俄卫星导航合作路线图。
另一个是中俄就2021到2025年中俄卫星导航合作路线图的落地和实施情况,搞了个联合声明。
而这两个成果,说到底是俄罗斯被现实需求逼出来的结果,没别的路可选。为啥这么迫切?得从格洛纳斯系统的起起落落说起。
![]()
格洛纳斯是苏联留下的航天家底,1995 年那会儿好不容易凑够 24 颗卫星,成了全球仅次于 GPS 的第二大导航系统,当时在苏联阵营里还挺风光。可苏联一解体,俄罗斯经济直接垮了,钱跟不上,卫星维护就成了大问题。
到 2001 年的时候,在轨运行的卫星只剩 6 颗 —— 要知道想让俄罗斯境内能稳定用导航,至少得 18 颗卫星才行,6 颗根本不够用,只能勉强覆盖几个大城市,偏远地区信号说断就断。
有次俄罗斯海军搞军事演习,舰船定位居然出了大偏差,差点跟友舰撞在一起,就是因为格洛纳斯信号不稳闹的。
![]()
后来普京上台,一直想把格洛纳斯救回来,2011 年总算又凑齐 24 颗卫星,重新实现全球组网。可底子太薄了,系统本身的硬伤没解决。2022 年俄乌冲突一爆发,格洛纳斯的短板全暴露了 —— 系统里真正能稳定工作的卫星还不到一半,信号抗干扰能力更是差得远。
俄军战机没办法,只能偷偷用民用 GPS 导航,结果美军一干扰,麻烦就来了:好几次战机因为导航失灵被击落,飞行员平白牺牲,这种事不是一两回。
就连 3M54 巡航导弹,单靠格洛纳斯制导的时候,误差能超好几公里,想打乌军的军火库,结果偏到了旁边的空地,根本没杀伤力。
![]()
这种 “被人掐着脖子” 的感觉,俄罗斯算是彻底尝够了。他们也明白,必须找个靠谱的伙伴打破这种依赖。
可全球范围内,能提供这个级别技术支持,还愿意跟俄罗斯合作的,也就只有中国北斗了 —— 其他要么是美国阵营的,要么技术不够格,所以俄罗斯这次上门求合作,其实是早就定好的选择。
中方的实在回应:不光有落地成果,还画好了未来的蓝图
面对俄罗斯的合作请求,中方没搞虚的 “技术输出” 那套,而是实打实的对等互利,要绑就绑得深一点。米舒斯京带回的两份文件,其实把这种合作说透了。
![]()
先看 2021 到 2025 年合作路线图的联合声明,这里面全是已经落地的实在成果。中俄早就在对方国家建了好几座地面监测站,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信号,能通过北斗的地面网络补全盲区;咱们北斗的终端,也能接收格洛纳斯的信号,稳定性比以前强多了。
就说西伯利亚和北极那些地方,以前导航基本是 “睁眼瞎”,现在盲区少了一大半,当地牧民放牧、科考队作业,再也不用怕找不到路了。
更关键的是技术融合真的做出了东西。双方一起开发的双模芯片已经量产了,这芯片能同时收北斗和格洛纳斯的信号,而且成本比单独装两套系统的设备少花 40%。
![]()
这可不是简单把两个系统拼一起,北斗的码分多址技术,能帮格洛纳斯增强抗干扰能力;而格洛纳斯的轨道布局,刚好能补北斗在高纬度地区的覆盖短板。
2024 年有组数据很直观:中俄边境的物流车队用上这种双模终端后,定位精度从以前的 3 米变成了 1.2 米,冬天极夜的时候,信号中断的概率下降了 90%—— 以前冬天跑边境线,司机总怕信号断了迷路,现在基本不用担这个心了。
这次新签的 2026 到 2030 年路线图,比之前走得更远,明确说要从 “信号能兼容” 变成 “服务能协同”。
![]()
比如计划一起建全球卫星导航增强系统,以后中俄的民航客机、远洋货轮,能用更精准的导航;还有自动驾驶、智能农业这些民用领域,也要推广双模技术。
俄罗斯的大豆种植区已经试起来了,用北斗 - 格洛纳斯双模农机播种,当地农户说,以前播种得反复核对地块,生怕种偏了,现在农机自己能精准定位,效率比以前高了 20%,省了不少人工。
打破 GPS 垄断:中俄联手,才有对抗霸权的底气
中俄把卫星导航绑在一起,也是给全球导航格局捅了个 “突破口”。过去几十年,美国 GPS 凭着先发展的优势,把市场垄断得死死的 —— 民用领域占了 70% 以上的份额不说,还能靠切断信号、干扰频段,拿捏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
![]()
1993 年 “银河号事件” 大家都记得,咱们的货轮在公海上被美国诬陷装了违禁品,美国直接切断了货轮的 GPS 信号,货轮在海上漂了 33 天,最后证明是冤枉的。
这件事让中国彻底下定决心,必须搞自己的导航系统,也就是后来的北斗。而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吃的亏,更是活生生的例子,让大家看清 GPS 霸权有多霸道。
现在中俄联手,总算拿出了能替代 GPS 的选择。北斗 2020 年完成全球组网,35 颗卫星在天上转,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能到 0.1 米,还独有短报文功能 —— 就算没地面网络,也能发信息。
![]()
之前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就是靠北斗发短报文报平安的。格洛纳斯虽然精度比北斗差一点,但在极地地区的信号比 GPS 稳多了,北极科考站现在都愿意用格洛纳斯补信号。
这俩系统一融合,就成了覆盖全球、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导航网络。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以前单靠格洛纳斯的时候,打击误差能有几百米,装上双模芯片后,误差直接压到 5 米以内,想打哪个目标基本能精准命中。
还有海鹰 - 10 无人机,以前美军一干扰 GPS,它就成了 “无头苍蝇”,现在用双模导航,就算有电磁干扰,也能超低空突防,侦察任务完成得比以前好太多。
![]()
这种合作还是危机时候的 “安全锁”。按双方协议,要是遇到外部信号压制,或者卫星被打击,中俄能启动应急导航模式,把剩下的卫星资源共享,保证核心领域能正常运转。
这不是纸上谈兵,2024 年中俄搞联合军演的时候,专门模拟了 GPS 信号全断的情况,结果双方的导弹发射车、指挥中心,靠北斗 - 格洛纳斯双模系统照样能协同作战,命中率还达到了 98%,比预期的效果还好。
现在已经有 137 个国家跟中国签了北斗合作协议,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在独联体国家也有不少用户,俩系统一起发力,正在慢慢撬动 GPS 的垄断地位。
![]()
美国雷神公司自己做的测试报告都承认,北斗的军用频段抗干扰能力是 GPS 的三倍;法国空客最近也在跟中方谈,想在客机上装北斗导航设备,怕以后光靠 GPS 不保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