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一个现代化的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正在逐步壮大——蒙东(通辽)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自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不仅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硬核引擎”,更以“产业扎根、就业生根”的生动实践,成为周边群众家门口的“增收靠山”。
走进蒙东(通辽)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栋栋现代化的标准厂房整齐排列。厂房内,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厂房外,打草机的打磨声此起彼伏。
这天一早,后勤工人李志刚就拿着打草机开始了工作。李志刚说:“我就是打草、浇树、收拾院里卫生,工作不累,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
李志刚是木里图镇西木里图村的村民,他是在网上看到的招聘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来应聘,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三年多,他很喜欢这份工作。
李志刚说:“到这里来打工,路途也不算太远,还挺方便。工作待遇我挺满意,一个月4200元,工作时间是八个半小时一天。”
据了解,蒙东(通辽)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现已具备年产10万吨大型钢结构、300台套起重机、30万吨精密铸件、1000套塔筒、1000套叶片、2000套机舱罩、2000台主机、年产15万吨精密铸件的生产能力。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发展使得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自基地投产以来,已多次面向周边群众进行招聘,包括造型工、开箱工、铆工、焊工、后勤等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
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徐瀛介绍:“目前整个基地大概有超过2500人,最大的板块是铸造这一块,已经超过1700人,然后本地用工方面,木里图户籍的人已经超过410人。”
蒙东(通辽)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把人员招进来只是第一步,他们更注重人员的培养。每一名新入职的员工都会先培训一到两个月,经过考试合格后正式上岗。
镗床操作工马敬一说:“我们会有安全培训,为期3-7天不等,安全培训之后会上一些夜大,也就是所谓的理论课培训。理论课培训的内容包含图纸工艺,以及程序里的一些代码,还有对车间的熟悉以及工件的一些数据。”
马敬一是今年过年后入职基地的,现在他俨然已经是一个技能熟练的主力工,每天他除了在加工车间内操作机器设备,还肩负着带领新入职员工学习图纸的任务,现在马敬一固定三班倒的8小时工作时间,每个月一万元左右的工资,让他很是满意。
马敬一说:“我是科尔沁区的人,在咱们本地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就业平台以及这么好的一个就业环境,还有这么高薪的待遇,在通辽来讲,我个人非常满足。”
为了给员工创造更好条件,基地还为员工们建设了“龙马之家”,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后能有一个温馨的休息环境,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宿舍都是免费提供的,包括床头柜以及床铺,还有卫生间的热水器等设施,这些都是包含在内的,而且宿舍冬天也不冷。”马敬一说道。
今年,基地续建了年产二十万吨法兰项目厂房43万平方米,现正在进行钢结构立柱安装工作,计划12月份试生产;续建了年产200万吨铸锻件项目厂房73万平方米,新建了铸造配套高炉项目,现正在进行高炉本体、热风炉及配套设施安装工作,计划10月份第一条生产线建设完成,多点位项目的快速推进,充足的用工一直都是基地较为紧迫的需求。
木里图镇政府副镇长任聚超说:“吸引了我们木里图镇四十个嘎查村和一个社区,共计414人就业,同时以龙马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作为龙头链主企业也带动了金风科技等一批企业入驻,也同时带动了木里图镇相关村民进驻企业实现就业,实现总计就业约2000人,同时因为龙马基地体量巨大,也带动周边村屯实现了灵活就业人员群体的增收。”
从轰鸣的车间到热闹的厂区,蒙东(通辽)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正以“产业之重”传递“民生之暖”。到2026年,基地将全面形成年产1万套轴承、2000台整机、3000台减速机、3000台电机及5000台套全产业链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可直供85%以上风电整机基础元件,实现风电整机“通辽制造”。预计年可实现产值720亿元,税收20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张思敏、张立法)
来源:科尔沁区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