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俄罗斯《军事观察》的一则报道把红军城的战局推到了公众眼前。
![]()
俄军在这座城市的包围圈已经基本合拢,缺口缩得不足1000米,这个距离放在战场上,基本就等于把乌军装进了没盖严的铁口袋里。
俄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和第51集团军正从南北两头对着推进,目标就是把这最后一点缺口彻底封死。
红军城的生死突围:20次冲锋难破俄军火力网
![]()
俄军这波操作其实挺稳的,这两支集团军都是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之前在顿涅茨克其他区域作战时,就习惯用这种步步为营的打法。
他们一边推进一边清理战场,现在红军城城区基本已经被拿下,城北、城东这些关键方向都有进展,扎帕德尼区更是在忙着清剿剩下的乌军。
本来想乌军可能会收缩防线守重点区域,后来发现他们反而拼了命地往外冲。
![]()
过去不到48小时里,乌军居然发起了20次突围,算下来一天就得冲10次,这种频率的冲锋看着勇猛,其实特别伤兵力。
每次突围都得面对俄军的层层火力,他们早就把包围圈周边布置得严严实实,无人机在空中盯着,地面火炮随时待命,乌军一动就会遭打击。
参与突围的还有北约雇佣兵,瑟尔斯基给他们下了死命令,让他们打开包围圈,可这些雇佣兵在格里希诺方向打了半天,不仅没突破,反而被俄军顶了回来,俄军甚至还往前推进了一段。
![]()
乌军士兵或许对此感触最深,当部分士兵接受相关采访时,话语中满溢着愤怒与绝望,那情绪如汹涌暗流,诉说着他们难以言喻的苦楚,他们心里清楚,这种突围跟送命没区别。
此前,泽连斯基声称红军城几乎无俄军驻守,此言论荒诞至极,莫说迷惑敌方,就连己方人员都难以被其蒙骗,实在是自欺欺人之举。
他想去前线慰问,结果连红军城的边都摸不着,这种反差实在太打脸。
![]()
战局背后:乌军的困境与俄军的新机会
毗邻红军城的米尔诺赫拉德,局势看似错综复杂,实则主动权依旧牢牢掌握在俄军手中,诸多纷扰背后,俄军仍把控着局势走向。
乌军于此处构筑了颇为规整的防御工事,其布局严谨、结构有序,俄军亦认可,乌军背后有一位能力卓越的指挥官进行统筹调度,展现出不凡的军事素养与指挥才能。
![]()
本来想乌军或许能靠这儿牵制俄军,后来发现俄军根本没把这儿当重点,一门心思盯着红军城那点缺口。
只要缺口一封死,米尔诺赫拉德被攻破就是早晚的事。
乌军现在是真的没人可用了,打了三年多仗,有生力量早就耗得差不多了,为了解围,他们还组建了突击队,可这些队伍上去之后一点效果都没有。
如此看来,红军城一旦丢了,乌军损失的可不是一座城。
![]()
被围的都是经历过血战的老兵,要是这些人阵亡或者投降,好几个旅就等于被彻底打垮了,这种损失根本补不回来。
反观俄军,打赢这一仗好处可不少,不仅能拿下大片土地,还能腾出好几万兵力。
后续,这些兵力无论是对乌军补给线发起攻势,还是进攻顿涅茨克的其他战略要地,皆可更加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地推进军事行动。
![]()
这一仗的象征意义也很关键,乌军背后的北约看他们打成这样,后续援助说不定会打折扣。
当下,乌军不仅面临人员与装备匮乏之窘境,士气与公信力亦持续下滑,这场战争,早已超脱单纯的城池争夺范畴,陷入更为复杂艰难之境。
乌军现在后继无力,就算想再组织像样的抵抗都难,俄军则借着这股势头,后续进攻肯定会更顺利。
![]()
很显然,红军城这一战,大概率会成为俄乌战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