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大姐在国外当保姆15年,雇主临别塞信封,她拆开一看竟不是钱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万英尺的高空,王姐的手在颤抖。

飞机正飞向故乡,飞向她十五年未见的儿子。

临行前,雇主太太艾丽丝哭着将这个米白色信封塞进她手里:"王姐,上飞机再看……"那双蓝眼睛里的泪水,让她至今心悸。

十五年了,她把最好的年华留在了异国他乡,陪着别人的孩子长大,却错过了自己儿子的童年。

手机里还存着告别宴的照片,三个金发的孩子抱着她不肯撒手。

信封鼓鼓囊囊的,她以为是最后的奖金。

毕竟十五年的付出,总该有些补偿。

她深吸一口气,撕开了封口。

下一秒,整个人僵住了。小桌板上散落着几样东西。

"这……怎么会……"



01

十五年前的那个夏天,王姐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抱着刚满十岁的儿子小宇,哭得撕心裂肺。

"妈,你真的要走吗?"小宇紧紧拽着她的衣角,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王姐蹲下身,用袖子擦干儿子脸上的泪,声音沙哑:"妈不走,你咋上学?你爸那点工资,连你奶奶的药钱都不够。"

她今年四十三岁,长年的农活让她的手掌布满老茧,脸上的皱纹也比同龄人深。

丈夫在工地上出了事,虽然保住了命,却落下了病根,干不了重活。

家里还有年迈多病的婆婆需要照顾,儿子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开销一天比一天大。

村里的刘婶给她介绍了这条路——去国外当保姆,包吃包住,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块钱。

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个天文数字。

"你想好了?那可是出国,说的话都听不懂。"丈夫坐在炕头上,眼神复杂。

王姐咬了咬嘴唇:"不就是干活么?我啥活没干过?再说了,刘婶说那边有专门的中介,会安排好一切。"

她心里清楚,这一去,就是好几年见不到家人。可是没办法,生活逼着她必须做出选择。

办手续的过程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王姐拿着户口本、身份证,在县城的中介公司跑了无数趟。她不识几个字,每次填表都要请工作人员帮忙。

"王大姐,你这年纪去国外,可得吃不少苦。"中介小李看着她满是茧子的手,有些不忍心。

"吃苦我不怕,就怕挣不到钱。"王姐的声音很坚定。

培训的两个月里,她学会了最基本的外语词汇——"你好"、"谢谢"、"对不起"、"多少钱"。

这些发音对她来说太难了,她经常练到嗓子冒烟,半夜还在被窝里小声念叨。

"妈,你别去了,我不上学了,我去打工。"儿子小宇趴在她怀里哭。

王姐一巴掌轻轻拍在他后脑勺上:"胡说八道!妈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你要是不上学,妈这罪就白受了!"

飞机降落的那一刻,王姐的腿都在发软。

她拎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儿子的照片。

机场里到处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说着她听不懂的话。

她紧紧跟在接机的中介身后,生怕走丢了。

"王姐,你的雇主叫马克,是个律师,太太艾丽丝是小学老师。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五岁。"中介一路上给她介绍情况。

王姐心里七上八下,不停地在心里念叨:观音菩萨保佑,千万别遇到坏人。

马克家的房子是一栋独立的两层小楼,院子里种满了她叫不上名字的花草。

她站在门口,手心里都是汗。

门开了,艾丽丝笑着走出来,伸出手:"你好,欢迎来到我们家。"

王姐慌忙伸手,结结巴巴地说:"你……你好。"

她的发音很生硬,艾丽丝愣了一下,接着笑得更灿烂了,用手比划着带她进屋。



最初的日子,王姐每天都活在煎熬中。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

她想问卫生间在哪里,憋了半天说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

艾丽丝最后明白了,拉着她的手带她去了洗手间,还贴心地在门上贴了个标签。

厨房里的电器她一个都不会用。烤箱、微波炉、洗碗机,这些东西她在农村连见都没见过。

第一次用烤箱,她把温度调得太高,差点把鸡烤糊了。

马克闻到焦味冲进厨房,看到浓烟滚滚,赶紧关掉了电源。

"对不起,对不起。"王姐不停地道歉,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马克摆摆手,耐心地给她演示一遍,还找来说明书上的图片,一个一个指给她看。

晚上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王姐抱着儿子的照片哭了一夜。

她想家,想儿子,想丈夫,想那个虽然穷但温暖的家。

王姐是个要强的人,她不允许自己一直这样下去。

她找来一个小本子,把每天学到的新词都记下来。

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她每天晚上都要复习好几遍。

"王,这个怎么说?"艾丽丝拿着一个苹果问她。

"苹果。"王姐认真地说。

"很好!"艾丽丝竖起大拇指,接着用外语慢慢地说出那个单词,让王姐跟着念。

就这样,一个词一个词地学,一句话一句话地练,三个月后,王姐已经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了。

02

做饭方面,她更是找到了自己的优势。

西餐虽然精致,但她觉得不太合自己的口味。

她试着用中式的方法改良,在炒菜时加一些本地的食材,做出来的味道意外地好。

"王,这是什么?太好吃了!"马克吃着她做的糖醋排骨,眼睛都亮了。

王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那里的菜,叫糖醋排骨。"

从那以后,她每周都会做几道中国菜。

马克一家人都很喜欢,尤其是两个孩子,七岁的艾米和五岁的汤姆,吃得满嘴流油。

王姐慢慢发现,这家人其实很好相处。

马克工作很忙,经常早出晚归,但每次回家都会跟她打招呼,问她今天过得怎么样。

艾丽丝更是温柔体贴,知道王姐想家,专门教她怎么用电脑打视频电话。

"你看,点这里,就能看到你儿子了。"艾丽丝手把手地教她。

第一次视频通话,王姐看到屏幕里儿子的脸,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

"妈,你瘦了。"小宇也哭了。

"妈挺好的,你好好听奶奶的话,好好学习。"王姐擦着眼泪,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一些。

挂了电话,她在房间里哭了很久。

艾丽丝轻轻敲门进来,什么也没说,只是抱着她,轻轻拍着她的背。

那一刻,王姐觉得心里暖暖的。她发现,这个异国他乡的女人,懂她的心。

两个孩子很快就跟王姐亲近起来。

艾米是个活泼的小姑娘,总是缠着王姐给她梳各种各样的辫子。

王姐笑着给她梳麻花辫、羊角辫,还教她用红头绳扎蝴蝶结。

"王阿姨,你能教我说中国话吗?"艾米眨着大眼睛问。

"行啊,阿姨教你。"王姐蹲下身,认真地教她:"你好,谢谢,再见。"

艾米学得很快,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跟王姐说几句中文。

虽然发音不标准,但王姐听着心里高兴。

汤姆比姐姐内向一些,但也很依赖王姐。

他最喜欢吃王姐做的饺子,每次包饺子,都要坐在旁边看。



"阿姨,我能帮忙吗?"汤姆小心翼翼地问。

"当然可以。"王姐把一小块面团递给他,"来,阿姨教你包。"

汤姆包的饺子歪歪扭扭的,但王姐还是夸他:"真棒!比阿姨第一次包的好多了。"

小男孩开心地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牙的门牙。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姐在这个家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她不仅是保姆,更像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早上,她会准备好全家人的早餐;白天,她会打扫卫生、洗衣做饭。

下午,她会去学校接两个孩子放学;晚上,她会陪着孩子们做作业,给他们讲故事。

艾丽丝有时候工作忙,王姐就会帮她照看孩子到很晚。

马克出差,她就负责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

"王,真不知道没有你我们该怎么办。"艾丽丝有一次真诚地对她说。

王姐摆摆手:"这是我该做的。"

她心里其实很感激这家人。

他们从来不把她当外人,吃饭的时候总是叫她一起坐下来吃,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给她留一份。

逢年过节,还会给她准备礼物。

第一年的春节,王姐特别想家。

她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飘着雪,想起家里此刻应该在包饺子、贴春联。

她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听到儿子的声音,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妈,你啥时候回来?"小宇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快了,快了,妈多挣点钱就回去。"王姐强忍着泪水。

挂了电话,她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哭。这是她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年,孤独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敲门声响起,艾丽丝端着一盘刚做好的饼干走进来:"王,来,尝尝这个。"

她看到王姐红肿的眼睛,轻声问:"想家了?"

王姐点点头,鼻子一酸,眼泪又掉下来了。

艾丽丝坐在她身边,递给她纸巾:"我知道离家很不容易,但你要相信,这里也是你的家。"

那天晚上,马克一家人陪着王姐包了饺子。虽然他们包得很难看,但王姐觉得心里暖暖的。

第二年春节,情况好了一些。

王姐提前准备了年货,在超市里找到了中国店,买了饺子皮、饺子馅,还有春联、红灯笼。

"王,这些是什么?"艾米指着红灯笼问。

"这是中国的新年装饰,叫灯笼。"王姐笑着给她解释。

她在自己的房间里挂上了灯笼,贴上了春联。马克一家人都很好奇,纷纷来参观。

"真漂亮!"艾丽丝赞叹道。

那天晚上,王姐教他们包饺子,讲中国新年的故事。

两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还学着说"恭喜发财"。

虽然还是想家,但王姐觉得没那么难受了。

她开始意识到,这里也在慢慢变成她的另一个家。

03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王姐看着两个孩子慢慢长大。

艾米上了中学,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她会跟王姐分享学校里的趣事,说起喜欢的男生,脸会红得像苹果。

"王阿姨,你别告诉我妈。"艾米小声说。

王姐笑着点头:"放心,阿姨替你保密。"

汤姆也越来越高,声音开始变得粗哑。

他喜欢篮球,每次打完球回来,王姐都会给他准备好温水和毛巾。

"阿姨,你真好。"汤姆由衷地说。

王姐心里一暖,觉得这些年的付出都值得了。

五年过去了,王姐攒下了一笔钱。

她把大部分钱都寄回了家,给儿子交学费,给婆婆买药,还帮丈夫还清了债。

"妈,你啥时候回来?我想你。"小宇在电话里说。他已经十五岁了,声音变得低沉。

"快了,等你考上大学,妈就回去。"王姐看着儿子在视频里的样子,心疼得不行。

五年没见,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小伙子。她错过了他的童年,错过了他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那天晚上,王姐翻看着儿子的照片,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她知道,这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

七年、八年、九年……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

王姐的头发开始变白,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但她的手艺越来越好,马克一家人都离不开她做的饭。

"王,你做的这个是什么?"马克指着桌上的一道菜问。

"麻婆豆腐,很辣的,你们可能吃不惯。"王姐笑着说。

马克尝了一口,辣得直吸气,但还是竖起大拇指:"好吃!"

艾丽丝也尝了一口,眼睛都红了:"天哪,这也太辣了!"



两个孩子却很喜欢,吃得满头大汗还停不下来。

"我要学这个!"艾米说。

王姐笑着答应了。

从那以后,她开始教艾米做中国菜。

小姑娘学得很认真,虽然经常弄得厨房一团糟,但王姐从来不生气。

十年过去了,艾米已经十七岁,准备上大学。汤姆也十五岁了,个子比王姐还高。

"王阿姨,我考上了!"艾米拿着录取通知书跑进厨房,兴奋地抱着王姐。

王姐也替她高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真棒!阿姨就知道你能考上。"

她想起自己的儿子小宇,今年也要高考了。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去,陪在他身边。

高考那天,王姐一整天都心神不宁。她在心里不停地祈祷:菩萨保佑,保佑我儿子考个好成绩。

晚上,她接到了丈夫的电话:"孩子考得不错,应该能上个好大学。"

王姐一听,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这些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艾米要去外地上大学,临走的那天,王姐帮她收拾行李。

"王阿姨,我会想你的。"艾米抱着她,眼泪掉下来。

"傻孩子,好好上学,假期就能回来了。"王姐拍着她的背,心里也很不舍。

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她看着长大,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艾米走后,家里突然安静了许多。王姐有时候会发呆,想起艾米小时候缠着她梳辫子的样子,想起她学说中文时的认真模样。

"王,你也想你儿子了吧?"艾丽丝有一次轻声问她。

王姐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是啊,都十年了,我连他高考都没能陪在身边。"

艾丽丝抱着她,什么也没说。

04

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王姐还在坚持着。

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准备全家人的早餐。

她知道马克喜欢吃煎蛋,艾丽丝喜欢喝咖啡,汤姆喜欢吃培根。

她把每个人的习惯都记在心里,用心做好每一餐饭。

白天,她会打扫房间,擦拭每一个角落。

这栋房子她已经打扫了十几年,每一个地方她都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样。

下午,她会准备晚餐。她的厨艺越来越好,能做出几十种不同的菜。

马克经常开玩笑说,王姐的手艺比餐厅的大厨都好。

晚上,她会陪汤姆聊天,听他说学校里的事。这个曾经内向的小男孩,现在已经长成了一个阳光开朗的大小伙子。

"阿姨,你知道吗?今天篮球赛我们赢了!"汤姆兴奋地说。

"真棒!阿姨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庆祝庆祝。"王姐笑着说。

在国外工作第十四年的时候,王姐的婆婆去世了。

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她整个人都呆住了。

她想回去送婆婆最后一程,可是请假要扣工资,她舍不得。

"王,你必须回去。"艾丽丝坚持说,"我们给你买机票,工资照发。"

王姐流着泪摇头:"不行,这太麻烦你们了。"

"你是我们的家人,这不是麻烦。"马克也说。

最后,王姐还是回去了。她站在婆婆的灵前,哭得撕心裂肺。

这十几年,她没能好好照顾老人,心里充满了愧疚。

回国的那几天,她见到了儿子小宇。

二十四岁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



"妈,你别走了,留下来吧。"小宇抱着她,眼泪掉下来。

王姐摸着儿子的头,心里翻江倒海:"妈还得回去,再干一年,妈就回来。"

她知道,儿子要结婚,要买房,还需要她的帮助。

回到马克家,王姐变得更加沉默了。

艾丽丝看出了她的心思,有一次专门找她谈话:"王,你是不是想回国了?"

王姐愣了一下,眼泪掉下来:"我儿子要结婚了,我想陪在他身边。"

"我明白。"艾丽丝握着她的手,"你已经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年,是该回去陪陪家人了。"

王姐心里一酸,她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的。

那天晚上,她失眠了。

她想起这十几年的点点滴滴,想起两个孩子的笑脸,想起马克和艾丽丝的善良,心里五味杂陈。

她知道,她要做出选择了。

十五年的时候,王姐终于下定决心要回国了。

她找到马克和艾丽丝,声音颤抖着说:"我想回国了,我儿子要结婚,我想陪在他身边。"

艾丽丝的眼圈一下子红了,抱着她哭起来:"我知道这一天会来,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马克也很难过,拍着王姐的肩膀说:"我们会想你的。"

消息传开后,艾米专门从学校赶回来,汤姆也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王阿姨,你真的要走吗?"汤姆红着眼睛问。

王姐摸着他的头,强忍着泪水:"阿姨也舍不得你们,可是我也有自己的家人要照顾。"

05

接下来的一个月,王姐开始收拾行李。她把这些年攒下的钱都汇回了国,只留了一点零花钱。

最后一天工作的早晨,王姐比平时起得更早。

她像往常一样准备早餐,煎蛋、培根、面包,还有马克最爱的咖啡。

她在厨房里忙碌着,眼泪却不停地掉下来。

这是她最后一次在这个厨房做饭了,最后一次给他们准备早餐了。

"王,早餐很棒。"马克吃着煎蛋,声音有些哽咽。

艾丽丝什么也没说,只是握着她的手,眼泪无声地流。

白天,王姐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她擦拭每一个角落,就像十五年前刚来时那样认真。

晚上,马克一家人为王姐准备了一个告别晚宴。

餐桌上摆满了菜,有西餐,也有王姐教他们做的中国菜。

艾米亲自下厨,做了一道糖醋排骨,虽然味道不如王姐做的,但也有模有样。

"王阿姨,尝尝我做的。"艾米眼睛红红的。

王姐吃了一口,泪水模糊了视线:"好吃,真好吃。"

汤姆也准备了礼物,是他亲手做的一个相框,里面放着他们全家和王姐的合影。

"阿姨,这样你就不会忘记我们了。"汤姆的声音颤抖着。

王姐抱着相框,泪水止不住地流:"阿姨怎么会忘记你们呢?你们就像阿姨的孩子一样。"

晚餐过后,大家坐在客厅里聊天。

艾米翻出了小时候的照片,指着照片里的自己说:"王阿姨,你还记得这张吗?这是你第一次给我梳辫子。"

照片里的小艾米只有七岁,梳着歪歪扭扭的麻花辫,笑得很开心。



王姐看着照片,记忆一下子涌上来。

那时候她刚来不久,连话都说不利索,却硬着头皮给小姑娘梳辫子。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王姐摸着照片,眼泪又流下来。

汤姆也找出了很多照片,有他们一起包饺子的,有一起过春节的,有一起去公园玩的。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回忆,每一段回忆都让王姐心痛。

夜深了,艾米和汤姆各自回房。

客厅里,王姐正在收拾茶具,马克和艾丽丝坐在沙发上看着她忙碌的身影。

"王姐,坐一会儿吧,明天就要走了。"马克说。

王姐放下手中的杯子,在他们对面坐下。客厅里的灯光很温暖,但气氛有些沉重。

"这些年真的辛苦你了。"艾丽丝看着王姐布满皱纹的双手,"孩子们小时候那么难带,全靠你了。"

王姐笑了笑:"哪里话,是你们对我太好了。别人家的保姆,哪有我这样的待遇。"

马克沉默了一会儿,说:"明天送你去机场之前,我们还有点东西要给你。"

"又给东西?"王姐连忙摆手,"你们已经给得够多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艾丽丝眼眶有些红:"你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做的。"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王姐起身要去洗碗,被艾丽丝拦住了。

"今天就别忙了,我来洗。"艾丽丝说。

王姐固执地摇头:"最后一天了,让我把这些事做完吧。我习惯了。"

看着王姐的背影,艾丽丝的眼泪掉了下来。马克走到书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有些厚重。

"明天给她吧。"艾丽丝擦了擦眼角,"今天她已经够累的了。"

"好。"马克把袋子收好,"早点休息,明天六点的飞机。"

王姐从厨房出来,看到他们还坐在客厅:"你们怎么还不睡?明天还要早起。"

"马上就睡。"艾丽丝站起来,"王姐,你也早点休息。"

回到房间,王姐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十五年的生活用品,装了两个行李箱。

她拿起桌上的全家福照片看了很久,最后小心地包好放进箱子里。

躺在床上,她怎么也睡不着。想着明天就要离开,心情五味杂陈。

这个家给了她太多温暖,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凌晨四点,她听到楼下有动静,是马克和艾丽丝在准备早餐。

她悄悄起床,最后一次帮忙做早餐。

"王姐,你怎么起这么早?"艾丽丝有些惊讶。

"睡不着,想着最后帮你们做一次早餐。"王姐系上围裙。

06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气氛有些沉默。

艾米和汤姆都起得很早,要送王姐去机场。

吃完早餐,马克拿出那个牛皮纸袋,递给王姐。

"这是什么?"王姐有些疑惑地接过袋子,沉甸甸的。

"一点心意,回去再看吧。"艾丽丝说。

"你们已经给我太多了......"王姐想要推辞。

"收着吧,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意。"马克坚持地说。

车子启动了,王姐透过后视镜看着那栋熟悉的房子越来越远。

她紧紧握着手中的纸袋,心中既感激又不舍。

到了机场,一家四口都下车送她。

拥抱、告别、眼泪,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沉重。

直到王姐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艾丽丝一家才缓缓转身离开。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艾丽丝的手在微微颤抖...

飞机起飞后,王姐终于有了独处的时间。

她望着舷窗外越来越远的城市灯火,想起了艾丽丝最后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心中涌起一阵不安。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牛皮纸袋,犹豫了很久,才慢慢打开封口。

当她小心翼翼地往里面瞄了一眼时,整个人瞬间石化了。

纸袋从她手中滑落,里面的东西散了一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