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巡时,遇到当年的地主:当年到你家要饭,为何给我馊饭?

分享至

“我记得你,刘老太爷。”

他声音低沉,像深冬的风刮过枯枝。

“当年我快饿死,在你家门口讨饭,你为何要给我一碗馊饭?”

杀气在小院里弥漫。

老人浑浊的眼睛却古井无波,他缓缓抬起头,反问了一个让他永生难忘的问题。

01

夜已三更。

紫禁城静得像一座巨大的坟辒。

唯有御书房内,烛火通明,将一道孤独的影子投在明黄色的墙壁上。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双目微闭。

他不是累了,而是在忍耐一种从骨髓深处泛起的寒意。

那寒意,与这金碧辉煌的宫殿格格不入。

它带着泥土的腥气,带着腐烂草根的味道,还带着……饥饿。

面前的案几上,摊着一份来自淮西的加急奏报。

白纸黑字,字字诛心。

“大旱连年,颗粒无收,民掘草根,食观音土……”

朱元璋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曾以为自己坐上这龙椅,天下便再无饥饿。

可奏报的最后四个字,像一根烧红的铁钎,狠狠烙在他的心上。

“易子而食。”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布满血丝,既有九五之尊的震怒,更有被往事刺痛的惊悸。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

淮西,濠州,那个他出生又逃离的地方。

那场铺天盖地的大饥荒。

空气里永远飘着死人的味道。

父母、兄长,一个个倒下,埋进连一口薄棺都没有的草席里。

他成了孤魂野鬼,一个名叫朱重八的乞丐。

啃树皮,嘴里满是苦涩的渣。

吃观音土,肚子胀得像面鼓,却拉不出来,那种感觉比饿死更痛苦。

他记得自己跪在无数紧闭的大门前。

那些门,有的扔出几句恶毒的咒骂,有的放出一条凶狠的恶犬。

他像一条狗一样被打,被驱赶。

直到有一天,他饿得眼冒金星,倒在了一座朱漆大门前。

那扇门,是村里最大地主刘家的。

他记得门开了一道缝。

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用嫌恶的眼神打量着他。

然后,一碗饭从门缝里递了出来。

那是一碗……馊饭。

一股酸腐的气味扑鼻而来。

对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来说,这味道算不了什么。

他狼吞虎咽地吞了下去,甚至连碗都舔得干干净净。

是这碗馊饭,让他活了下来。

可也是这碗馊饭,成了他心中一根扎了数十年的尖刺。

为什么?

朱元璋在心里问了无数遍。

当年的刘家,粮仓里堆满了粮食,他们家养的狗都吃着白面馒头。

既然要施舍,为何不能给一碗好饭?

为何要用一碗馊饭,来践踏一个少年最后的尊严?

这种混合着“恩”与“辱”的记忆,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在他成为皇帝后,愈发清晰,愈发让他烦躁。

他以为权力可以抹平一切,可这碗馊饭的味道,却时常在他享用山珍海味时,悄然浮上舌尖。

“陛下。”

身边的小太监见他脸色不对,轻声唤道。

朱元璋回过神,眼中的惊悸已经被深不见底的威严所取代。

他将奏报推到一旁。

“备驾。”

小太监愣住了。

“陛下,天还未亮,您要……去哪?”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深不见底的夜色。

“回乡。”

他吐出两个字。

“回濠州。”

他要回去看看。

不只是为了那份奏报,更是为了了结自己心底的这桩陈年旧案。

他不想报复,刘家对他终究有“一饭之恩”。

但他想要一个答案。

他要亲口问问那个高高在上的地主,当年,为什么。

他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不带任何皇权的威压,就那么平静地,去寻求一个埋藏了半生的真相。

这个念头一旦涌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三天后,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驶出了南京城。

车里坐着三个人。

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黝黑、眼神锐利的中年商人,姓吴,自称是做丝绸生意的。

他穿着一身普通的杭绸长衫,但那久居上位的气度,依旧在不经意间流露。

他就是朱元璋。

旁边陪坐的,是个身材精悍、沉默寡言的汉子,是他最信任的护卫指挥使毛骧,此刻扮作他的管家。

车辕上,还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计,是皇帝身边贴身伺候的小太监,如今换了短打扮,负责赶车和杂务。

龙袍换布衣,朱元璋起初有些不适。

但当马车驶上颠簸的官道,当尘土与乡野的气息扑面而来时,一种久违的熟悉感,让他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

他掀开车帘,看着窗外倒退的田野和树木。

新朝建立十余年,天下初定,官道两旁的景象还算安稳。

有扛着锄头的农夫,黝黑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

有推着独轮车的货郎,一边走一边摇着拨浪鼓。

这一切,都比御书房里的奏报,来得更真实,更鲜活。

傍晚时分,他们在一家路边的小店停下歇脚。

店家是一对老夫妻,背都有些佝偻了。



小店简陋,几张油腻的木桌,长条凳上满是岁月留下的划痕。

“客官,吃点什么?”老婆婆端来一壶粗茶。

朱元璋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案板上几个灰黑色的杂粮饼上。

“就要这个。”他说。

小太监想说什么,被毛骧一个眼神制止了。

饼子很快端了上来,又冷又硬,像是石头。

朱元璋没用筷子,直接用手拿起一个,用力掰开。

一股熟悉的、粗粝的谷物气味钻入鼻孔。

他慢慢地咀嚼着,那坚硬的口感,磨砺着他的牙齿,也磨开了他记忆的硬壳。

当年,连这样的饼子,都是奢求。

“老丈,今年年景如何啊?”朱元璋一边吃,一边状似随意地问那正在擦桌子的老丈。

老丈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

“托洪武爷的福,比前些年打仗的时候强多了。”

“不用到处跑反,能安安生生种自己的地了。”

朱元璋心里掠过一丝慰藉。

“那赋税重不重?”他追问道。

老丈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他看了看朱元璋的穿着,犹豫了一下。

“朝廷的税,不算重。”

“可这层层加派下来的,就不好说了。”

“当官的要过手,当差的也要过手,到了咱小老百姓头上,一石粮食,能剩下三斗就不错了。”

老婆婆在旁边捅了他一下,示意他别乱说话。

老丈讪讪地闭上了嘴。

朱元璋沉默了。

他知道这是实情,吏治之弊,犹如附骨之疽,难以根除。

可亲耳听到一个普通百姓说出来,那感觉又完全不同。

就像一把钝刀子,一下下割着他的心。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走走停停。

朱元璋的话越来越少。

他看到了官道旁新建的驿站,也看到了村庄里倾颓的茅屋。

他听到了孩童的嬉笑声,也听到了病榻上老人的呻吟声。

这就是他的江山。

有光亮,也有阴影。

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终于,在第七天的黄昏,他们看到了远处那条熟悉的河流。

濠河。

朱元璋的心猛地一跳。

到家了。

马车驶入濠州地面,周围的景象愈发熟悉。

村庄的格局变了,多了许多新房子。

但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树还在。

小时候,他常在树下和伙伴们玩耍,也曾在树下看着父母的棺木被抬走。

他让车夫停下马车,自己走了下来。

风中带着河水的湿气和泥土的芬芳。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几十年来,他走南闯北,入主金陵,再也没有闻到过这样让他安心的味道。

他凭着记忆,沿着一条田埂小路,向着记忆深处的那个方向走去。

刘家大院。

那个曾经在他眼中如同堡垒一般的地方。

那个给了他一碗馊饭,也给了他一份屈辱的地方。

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心情,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沉重与复杂。

像是近乡情怯,又像是去赴一个迟到了几十年的约。

毛骧紧紧跟在他身后,手,始终没有离开腰间的刀柄。

他能感觉到,主子身上的那股平和之气,正在慢慢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压抑了许久的、冰冷的东西。

02

村口,几个老人正凑在一起晒着太阳闲聊。

朱元璋走上前,拱了拱手。

“几位老丈,跟您打听个人。”

他的口音,已经带了些许南方的腔调,但依稀还能听出是本地人。

老人们抬起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衣着体面的“外乡人”。

“后生,你想打听谁?”一个豁了牙的老人问道。

“我想找……刘德海,刘老太爷。”朱元璋说出这个名字时,自己都觉得有些陌生。

“刘德海?”老人们对视了一眼,表情各异。

“你说的是村东头那个老地主吧?”

“他还在呢,快九十的人了,身子骨还硬朗着。”

“后生你找他做什么?是寻亲还是访友?”

朱元璋笑了笑,编了个理由。

“都不是。家父早年受过刘家的恩惠,一直念念不忘,特地嘱咐我,若是路过濠州,一定要来拜望一下,聊表心意。”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

一听是来报恩的,老人们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要说刘家啊,唉……”豁牙老人摇了摇头,“不好说,不好说。”

“怎么个不好说法?”朱元璋追问。

“你说他好吧,当年灾荒的时候,他家囤积粮食,米价抬得老高,村里人没少骂他。”

“可你要说他坏吧……”另一个老人接过话头,“那年冬天,饿死的人跟柴火一样往外拖,他家又开仓放过几回粮,煮了粥棚,确实也救活了不少人。”

“他就是个老狐狸。”豁牙老人总结道,“做一分好事,要图三分利。煮粥棚救人,也是怕村里人死光了,没人给他种地。不过话又说回来,乱世里,他要是不精明,他家也早垮了。”

村民们的评价,很复杂,也很真实。

这让朱元璋心中的那个“为富不仁”的地主形象,开始有了一丝松动。

他谢过老人们,顺着指引,向村东头走去。

远远地,他看到了那座宅院。



记忆中的朱漆大门,已经斑驳褪色,露出了木头的本色。

门口的石狮子,也长满了青苔,威风不再。

院墙有些地方塌了角,用碎砖胡乱补着。

显然,刘家已经大不如前了。

朱元-璋站在门口,驻足良久。

当年,他就是在这里,像条死狗一样瘫在地上。

他似乎还能看到那扇门打开一条缝,递出那只粗瓷碗的场景。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让毛骧上前叩门。

“咚,咚,咚。”

门环敲响的声音,在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清晰。

过了许久,门“吱呀”一声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仆,睡眼惺忪。

“你们找谁?”

“我们是来拜望刘德海刘老太爷的。”毛骧递上一份名帖和一份不算贵重但很体面的见面礼。

老仆看了一眼,将信将疑地把他们让进了院子。

院内比外面看起来要整洁一些。

几只老母鸡在地上啄食,角落里种着青菜和南瓜。

没有了记忆中的威严和阔气,反而多了一股寻常人家的生活气息。

一个身影,正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

那是个老人。

头发和胡须都已雪白,脸上布满了深刻的皱纹,像老树的年轮。

他的背有些驼,但依旧坐得笔直。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眼神浑浊,仿佛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但当朱元璋走近时,他那浑浊的眼睛,却抬了起来,射出一道不易察觉的精光。

那是一种审视的目光。

朱元璋的心,又是一沉。

这个眼神,和当年那个管家的眼神,何其相似。

“两位是……”老人开口了,声音沙哑而缓慢。

“刘老太爷。”朱元璋拱手行礼,姿态放得很低,“晚辈姓吴,从金陵而来,家父与老太爷是旧识,特命晚辈前来问安。”

刘德海,当年的地主,如今的老人,慢慢站起身。

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上上下下打量着朱元璋。

那种目光,不像是在看一个晚辈,倒像是在估量一件货物的成色。

许久,他才点了点头。

“请坐吧。”

老仆端来了茶水。

是粗陶碗,里面是带着苦味的野茶。

刘德海自己也端起一碗,喝了一口,发出满足的叹息。

“金陵来的啊,好地方。”他淡淡地说。

“如今天下太平,托的是当今万岁的福。”朱元璋顺着他的话说。

刘德海嘴角牵动了一下,像是在笑,又像是在撇嘴。

“太平不太平,小老儿不知道。”

“只知道,田还是要自己种,饭还是要一口口吃。”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不奉承,也不抱怨。

朱元-璋端起茶碗,轻轻吹着浮沫。

他开始试探。

“晚辈一路行来,听乡亲们说,老太爷在多年前那场大饥荒里,开仓放粮,活人无数,真是功德无量啊。”

他盯着刘德海的眼睛,想从里面看到一丝得意或者自矜。

然而,什么都没有。

刘德海只是摇了摇蒲扇,眼神再次变得浑浊。

“功德?谈不上。”

“乱世里,想活命罢了。”

“我若是不开仓,饿疯了的流民就能把我这宅子给拆了,全家老小都得填沟壑。”

“与其被抢,不如施舍一点,买个平安。”

“说到底,都是生意。”

他的话语,冰冷而现实,像一块石头,将朱元璋准备好的客套话全部堵了回去。

这哪里是个乐善好施的乡绅。

这分明是个算计到骨子里的老狐狸。

朱元璋心中的那股寒意,又加重了几分。

03

院子里的气氛,渐渐变得凝滞。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蝉鸣声一阵高过一阵,显得人心烦躁。

朱元璋放下了茶碗。

他决定不再迂回。

几十年的等待,他已经没有耐心再玩这种言语上的太极。

“老太爷。”

他开口了,声音里已经没了刚才的温和。

“晚辈今天来,除了替家父问安,其实,还有一件私事,想向您请教。”

刘德海停下了摇扇子的手,浑浊的目光再次聚焦,落在朱元璋的脸上。

“但说无妨。”

朱元璋的身体微微前倾,双肘撑在石桌上,形成一种压迫的姿态。

“不瞒您说,我年少时,也曾是这附近的流民。”

这句话一出,刘德海的眉毛轻轻挑了一下。



连旁边的毛骧,都有些意外,他没想到主子会如此直接地自曝身份。

朱元璋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他的目光像鹰一样,死死锁住刘德海。

“我记得,当年有一个饿得快要死的少年,衣衫褴褛,就倒在您家的大门口。”

他的语速很慢,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当时,您家的大门开了一道缝,递出了一碗饭……”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

院子里静得可怕,连蝉鸣似乎都消失了。

毛骧的手,已经不动声色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他能感觉到,皇帝的怒火,正在从那看似平静的话语下,汹涌而出。

只要皇帝一个眼色,他就能在瞬间,让这个院子里血流成河。

朱元璋盯着刘德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地问出了那个压在他心底几十年的问题。

“……可那是一碗馊饭!”

“我至今还记得那股酸腐的味道!”

“老太爷,我想问问您,当时您家的粮仓里,并非没有好米。既然发了善心,为何要用一碗馊饭,来打发一个快要饿死的人?”

“这是施舍,还是侮辱?”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寂静的空气里。

一股无形的、生杀予夺的帝王威压,瞬间笼罩了整个小院。

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小太监吓得脸色惨白,大气都不敢出。

毛骧的眼神变得凌厉如刀,只要刘德海的回答有半点不敬,他就会立刻出手。

然而,预想中的惊慌、恐惧、辩解、求饶,都没有出现。

刘德海静静地坐在那里。

他苍老的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仿佛朱元璋质问的,是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别人的旧事。

他甚至没有去看朱元璋那双燃烧着怒火的眼睛。

他浑浊的目光,投向了院墙的角落,那里,一株南瓜藤正努力地向上攀爬着。

他就那么看着,沉默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朱元璋的耐心,正在被这死一般的沉默消磨殆尽。

他以为老人是在装傻,是在抵赖。

他甚至准备好了下一句更严厉的质问。

他要撕开这个老狐狸伪善的面具,让他为当年的那份“屈辱”付出代价。

就在他即将再次开口的时候。

刘德海,终于有了动作。

他缓缓地,缓缓地,将目光从南瓜藤上收了回来。

“后生,我只问你一句……”

他的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顿时令自己逃过一劫……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