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宝仓:最早被追认烈士,与他牺牲前提前将全部家人成功转移有关

0
分享至

最近,央视发布了一则新闻:我国官方组织解密了一批重要的档案。虽然这些档案没有标注真正的姓名,但这与1950年牺牲的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等烈士有关。



从1952年颁发的烈士证,到2013年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碑落成,再到如今对档案的进一步解密,每一次行动都是对英雄们最好的告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英雄中,陈宝仓是最早被追认为烈士的,这就和他提前将家人都成功转移有关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陈宝仓是1900年生人,家里是河北遵化石门镇的,他的父亲是古玩店的一个高级雇员,家境自然也不算差。



可八国联军一打进来,店铺被抢,日子也就这样没落了。上学对陈宝仓来说,更是成了十分奢侈的事情,为了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他年年争考第一,这才得以减免学费,最终顺利毕业

14岁那年,父母接连病故,他成了孤儿,没办法才报考免费的清河军官预备学校,没想到这一去,就走上了从军路。

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陈宝仓学的是工兵科,摸爬滚打两年多,成绩拔尖,还交了不少知心同学,其中就有后来的吴石。毕业后他投奔阎锡山,从排长一步步做到团长,可军阀混战让他越打越没劲:“都是中国人,打来打去图啥?”

一直到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宝仓才算是真正找到了方向。

1937年,他被调到武汉军校当教育科长,还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的防务。那时候国共合作,他常跟周总理、陈毅这些共产党人打交道,觉得这些人跟国民党军官不一样:不摆架子,做事认真,说起抗日来眼睛都发光。



1938年安徽宣城战役,日军飞机轰炸,陈宝仓被弹片掀翻,醒来时右眼已经看不见了,浑身是伤,光大小伤口就有200多处。医生让他休养半年,可听说武汉会战打响,他缠着绷带就上了前线。

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见他独眼还敢冲,推荐他给张发奎当参谋长。德安战役里,他带着部队歼灭1万多日军,击毙联队长田中大佐,战士们都对他佩服不已。

养伤的那段时间,成了陈宝仓一生中少有的天伦之乐。大女儿陈佩芳每天给父亲热敷瞎眼,小女儿陈禹方缠着他讲战场故事,儿子陈君亮总问:“日本人啥时候被打跑”。



他还带着孩子们去河滩放风筝,看着风筝飞得老远,他跟妻子说:“等抗战胜利了,咱就回老家,再也不打仗了。”

可他心里清楚,这太平日子,还远着呢。

抗战胜利之后,陈宝仓被派去青岛接受日军投降。1945年10月25日,汇泉路跑马场里,他穿着笔挺的中将军装,接过日军司令长野荣二递来的佩刀,那一刻,他觉得这辈子的荣耀都在这儿了。



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国民党开始搞内斗,到处抓共产党人,这让他心里凉了半截。

1946年,陈宝仓调任济南第四兵站总监,管着山东全境的军需物资。看着解放区缺粮少弹,他偷偷用职务之便往那边送物资,几万斤地瓜干、一批枪支弹药,都借着“运输遗失”的名义送了出去。

妻子师文通问他不怕被发现?他却笑着说:“都是中国人,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

纸终究包不住火,王耀武把他告到蒋介石那里,说他“资共”。1948年,陈宝仓被免职,赋闲在家。可他没闲着,偷偷去了香港,见到了中共香港分局的负责人。他说:“我熟悉国民党军队的底细,让我去台湾吧,能为解放台湾做点事。”



这年春天,陈宝仓加入民革,跟老友吴石接上了头。吴石当时已是国防部参谋次长,两人都是保定军校出身,校友关系成了最好的掩护。



1949年,陈宝仓接到命令,带着全家赴台,公开身份是国防部中将高参,实际任务是收集军事情报。

到了台北,他们住进永康街的一栋日式小楼,表面上日子过得挺滋润:陈宝仓每天去国防部上班,孩子们上学,师文通在家做饭。可陈禹方发现,父亲总关在书房看地图,夜里还会偷偷写东西,写完就夹在一本书的书页里。

有时候,他还会跟母亲大吵大闹,声音大得邻居都能听见,他说:“你就知道花钱!”,师文通哭着说要回香港,他还吼:“走了就别回来”。



直到后来,家人才明白,这场家庭闹剧,是陈宝仓精心策划的撤离计划。

1949年深秋,陈禹方放学路上看到军用卡车拉着五花大绑的人,路人说:“这些都是共产党奸细,要枪毙”。她跑回家告诉父亲,陈宝仓听完,默默放下茶杯,当晚就跟妻子说:“你带着孩子们走,越快越好。”

师文通不愿抛下丈夫,可陈宝仓实在坚持,最后,她也决定听丈夫的安排。几天后,师文通带着几个女儿以“不堪忍受丈夫脾气”为由离开台湾,陈宝仓没去送行,只是站在窗前看着他们的身影远去,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要说其中最麻烦的,那就是儿子陈君亮了,当时台湾规定适龄男丁不准离境,陈宝仓托老熟人办了张“差甲证”(出差证明),说要去香港采购物资,这才让他避开了规定。



1950年1月,陈君亮登船那天,父子俩聊了一夜,最后陈宝仓只说:“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他没去码头,就在家远远看着车开走,直到看不见影子才转身。

就在家人被送走后没几个月,陈宝仓就不幸被捕了。起因是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供出了400多人的名单,吴石、朱枫等人相继暴露。特务在吴石家里搜到了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随后就根据笔迹锁定了陈宝仓。

保密局的审讯室里,刑具摆了一地,什么电击器、老虎凳、辣椒水,数不胜数,统统照呼到他身上,可不管特务们用什么手段,陈宝仓始终就只有4个字:“不供不认”不管怎么用刑,他都只承认跟吴石是校友,交换情报是正常工作,绝口不提地下党的事情。

狱友后来回忆,每次放风,都能看见陈宝仓慢慢走过牢房,受刑后的腿走起来一瘸一拐,可腰杆挺得笔直。有一次,特务让他写悔过书,他拿起笔写了8个字:“以身许国,何惧牺牲”,气得特务把纸撕了。



1950年6月10日,死刑判决下来了。临刑前,陈宝仓向狱警要了纸笔,给老友段翔九写了绝笔:“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

写完,他换上干净的中将军装,整理了一下衣领,跟着吴石、朱枫、聂曦一起被押上刑车。台北马场町刑场,枪声响起时,陈宝仓50岁。他到死都没皱一下眉,像是在完成一场早就已经预料到的使命。



当时台北正值盛夏,尸体很快就腐烂了,在当时,“政治犯”的遗体根本没人敢认领。远在香港的师文通得到消息之后,急得团团转,最后只能托两位在台北的朋友冒险去找找。



接到师文通的消息之后,学生陈克敏和军需官唐辉麟立即就开始采取行动,原本他们就十分敬佩陈宝仓烈士,再加上师文通遥遥求助,他们说什么都不会推辞。

两人在尸堆里翻了很久,凭着陈宝仓身上的旧伤和军装,终于认出了他。他们贿赂了火化工 人600台币,趁着夜色把遗体运去火化。骨灰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可怎么送到香港?陈禹方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殷晓霞,这个进步女孩正要去香港考大学,一口答应帮忙。

1950年7月,殷晓霞登上了去香港的船。快到口岸时,她发现自己没有入港证,肯定会被遣返。情急之下,她扔掉所有行李,把骨灰盒绑在身上,趁着夜色跳进海里,游了两公里才上岸。

师文通接到骨灰盒时,打开一看,骨灰还是湿的。她抱着盒子哭了一夜,说:“我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可没想到这么快。”



1951年,国家副主席李济深出具证明,确认陈宝仓是为祖国统一牺牲的革命烈士。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编号北京0009号,这是新中国最早一批烈士证,足以见得他的贡献有多重要。

1953年9月14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公祭仪式,只有不到20人参加,因为“吴石案”还没解密。能给陈宝仓颁发烈士证,也是因为组织能保证他家人的安全了。李济深主祭,宣读祭文时说:

“陈宝仓同志置生死于度外,以身殉国,求仁得仁,死而无憾。”

师文通站在墓碑前,摸着丈夫的名字,这次她没有哭,只是轻声说:“你放心,孩子们都好好的。”

陈宝仓牺牲之后,家人在香港定居,孩子们都遵守着父亲的嘱托,好好学习,成为有用的人。大女儿陈佩芳成了医生,小女儿陈禹方从事教育工作,儿子陈君亮在植物学领域做出了成绩。



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陈宝仓与吴石、朱枫、聂曦的雕像并列矗立。每年都有人来这里献花,缅怀这些为了祖国统一牺牲的隐蔽战线英雄。

今年,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有更多观众了解到了这些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也有更多群众自发前去献花致敬。



他们的故事,会一代代传送下去;他们的名字,更会被后人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阿器谈史 incentive-icons
阿器谈史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7462文章数 11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