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阶级,叫地主阶级。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地主阶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深入,地主阶级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占据高位,还兼并了大量的土地。到西汉末年,当时全国的土地的百分之七十都集中在豪强地主手里,贫苦农民毫无立足之地。社会矛盾急剧增加。王莽建立“新莽”政权以后,认识到了土地兼并对国家的危害,于是他发动改革,以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由于改革措施的不合理,同时也受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改革最后失败了。“新莽”政权失去了大地主的支持,最后被农民起义灭亡了。
![]()
“新莽”政权灭亡后,建立的东汉政权。东汉政权在建立过程中,得到了豪强地主的大力支持。刘秀初到河北时,只带领了二十多个人,是标准的白手起家。但是他通过政治联姻,获得地方豪强任光、耿弇、刘扬的大力支持,势力迅速扩大。刘秀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便登基称帝了。在东汉一朝,豪强地主的势力非常大,他们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全国的政权。这些豪强地主最后还形成了可以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士家大族。五胡乱华时建立的东晋政权,就是在士家大族琅琊王氏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
![]()
隋唐时期,虽然出现了科举制,但是录取谁,不录取谁,依然由士家大族把握的权力部门说了算。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把豪强地主和士家大族连根拔起,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豪强地主左右中央政权的现象。
豪强地主和士家大族虽然被消灭了,但地主阶级依然存在。他们虽然不能左右最高政权,但在乡间他们却有着很大的话语权。因为他们有钱,有钱说话就有号召力。他们与一些宗族元老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这个阶层就是乡绅阶层。
![]()
乡绅负责把政府的政策法令传达给百姓,然后再把底层的民意向上面反馈。但是地主阶级说话办事都是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的。他们不会把对自己不利的民意向上反映,也不会把政府的惠民政策向老百姓传达。久而久之,地主阶级就犹如一堵墙,横在政府与百姓之间。在专制社会有句话叫“皇权不下乡”。就是说皇帝发布的政策影响不到普通百姓。老百姓也根本感觉不到皇恩的浩荡。这种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共产党人敏锐的发现,地主阶级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所以,共产党从闹革命的那天起,便把革命的矛头指向了地主阶级。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政策,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
![]()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全民族共同抗日,要求地主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也就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到全国解放时,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地主阶级被彻底消灭。广大乡村普遍建立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权。贫苦农民自已当家作主。中央的政策法令也可以直达基层。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全国一盘棋,国家也由此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