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
前段时间,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成立仅三年多的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90亿元的估值强势登榜。
然而,纳力科技崛起的背后,若隐若现的是其创始方——曾深陷破产危机的老牌巨头申达集团的身影。
作为纳力科技的重要创始人与投资人,申达集团董事长张国平正试图通过布局新能源赛道,为这家历经风雨的企业集团寻找一条“卷土重来”的道路。
![]()
![]()
现在的申达集团好像并没有那么“能打”,但回看申达集团的发展历程,曾跻身国内同行业的“第一梯队”,2005年正值集团巅峰,不仅坐拥两家上市公司,创始人张国平也入围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其所控制的资产规模据信已超过百亿元。
然而一切并没有按照理想路径发展。
2005年,申达集团与江苏太平洋建设集团建立互保关系,后者凭借大规模基建项目快速扩张。
![]()
2006年9月,太平洋建设因资金链断裂爆发债务危机,涉及诉讼金额达3.82亿元,申达集团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于是,多米诺骨牌效应随之而来。
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早先一份未经审计的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1月30日,申达集团资产总额59.16亿元,负债总额42.07亿元,股东权益仅为5.24亿元,资产权益比只有8.85%,资产负债率奇高。
不仅如此,2007年9月,两家上市公司因逾期贷款及担保紧急停牌,最终于2011年、2015年先后卖壳退市(现为保千里、海润光伏)。
此次之后,申达集团便一蹶不振。2013年4月,申达集团撑不住了,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很多人都以为申达不可能翻身了,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几年它有卷土重来之势。
![]()
要理解申达集团的“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先了解其创始人张国平的创业历程。
1952年出生于江阴申港的张国平,于1985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当时,33岁的他用不到30万元在宋家圩村创办了第一家工厂,选用社员42名,用电烙铁手工生产塑料袋。
![]()
创业初期,工厂产品销路不畅,举步维艰。
但在张国平的带领下,申达企业从一个乡镇小厂,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软塑包装龙头企业集团。
曾经的辉煌不难看出创始人张国平有胆魄、有实力、有眼界。
担保危机之后,面对主业连续亏损的困境,张国平还是展现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2020年,国家“双碳”战略正式提出,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张国平意识到,软塑包装行业已进入成熟期,申达集团需要转型!
2021年,申达控股的常州钟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重回资本市场,向创业板发起冲击。
![]()
2022年,时年70岁的张国平在扬州创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一次,他选择的赛道是研发与生产锂电池的主要辅材之一、复合集流体。仅仅3年后,纳力科技就以90亿元的估值,登上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
转型的努力已经开始在上市公司层面带来积极变化。
老牌企业的转型之路从来不会平坦。
在2025年10月22日,申达集团召开的“创新、创优”发展大会暨成立40周年庆典上张国平正式提出“百年申达”目标。
然而,能否真正实现"百年申达"的愿景,交给时间解答。
部分内容来源 | 证券之星、暨阳纪事、江苏经济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