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降低对华关税后,中方也做出了反应,暂停对美反制措施。与此同时,特朗普也改变态度,呼吁中美合作。那么,特朗普为何突然转变对华态度?中美暂停关税战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当地时间11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行政命令,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芬太尼关税”税率从20%下调至10%,并继续暂停对中国征收的24%“对等关税”一年,期限延至2026年11月10日。
![]()
一天后,中国财政部发布公告称,根据中美经贸磋商成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自11月10日起,停止实施针对原产于美国部分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这意味着自2025年春季以来,持续数月的双边经贸紧张状态,暂时迎来了阶段性缓和。
不过,美国的让步并非单纯的善意,特朗普在签署行政令时明确表示,美国将持续监督中国的执行情况,如果中国未能履行承诺,美国保留修改命令的权力。这体现出特朗普政府一贯的策略,在妥协与威胁之间寻找平衡,用不确定性维持谈判主导权。
实际上,特朗普选择经贸“休战”也是现实所迫。美国经济目前正面临高通胀、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企业投资疲软的多重压力。尤其是芬太尼关税导致的进口成本上升,使美国制造业和农业出口都受到反噬。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承认:“单边加征关税,增加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对华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在釜山会晤之前,他在社交媒体上称中美为“G2”,暗示两国共同塑造全球秩序的现实格局。会晤后他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又表示,“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而不是击败中国,美国可以变得更强大”。
![]()
而促成特朗普态度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力量格局的变化。中美贸易战七年来,中国顶住高关税、高科技封锁的重压,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持续突破。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已形成无法替代的地位。
不过,从美国内部政治来看,特朗普的“合作”论调未必能得到一致支持。国会中部分共和党议员已经对降低对华关税表示质疑,认为这将“削弱美国的谈判筹码”。同时,财政部内部也存在分歧,强硬派主张继续以关税施压,务实派则认为应聚焦国内经济恢复。
由此可见,中美关税战“停火”并非真正的和平。中方的目标是通过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赢得时间与空间。暂停部分反制措施,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旨在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国际舆论误判中美关系走向。无论美国如何调整政策,中国都在稳步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从而在未来博弈中掌握更大主动权。
![]()
从全球角度看,中美同时调整关税对世界经济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短期内,这将提振市场信心,尤其是对农产品、制造业及高科技出口企业来说,稳定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恢复订单与投资预期。国际市场普遍认为,这一轮互动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从对抗走向再平衡,为全球贸易带来喘息的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