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
■杨同玉
清晨,在黑龙江省嘉荫县的人才食堂,当地新引进的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闫淑淇,正一边享用早餐、一边与同事探讨着当天的工作计划。“这里的食堂解决了我的‘吃饭难’问题,楼上的人才公寓设施齐全,可以直接‘拎包入住’,这种被尊重、被关怀的感觉,让我下定决心在这里扎根。”闫淑淇的话语中满是归属感,而这正是嘉荫县近年来系统化推进人才工作,着力将引进人才的“动态流量”转化为长期发展的“稳定留量”的真实写照。
嘉荫县地处黑龙江畔,当地领导深知边境县域要破局,关键在人才。于是,他们围绕“生态农业”“开放边境”两大核心定位,跳出“被动引才”的传统模式,以“靶向思维”精准锚定急需紧缺领域,让每一次引才都贴合发展脉搏。
“贯彻《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不能照本宣科,要找准嘉荫的‘人才缺口’。”嘉荫县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负责人介绍。嘉荫县通过“市委书记进校园”“黑龙江人才周”“林都优青”等品牌活动,主动走进高校,精准对接。闫淑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嘉荫县对农业人才的渴求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所吸引。
引才是起点,培育是让人才“扎根”的关键。嘉荫县创新打造“县校合作+实习实训+就业落地”的人才培育链条,将高校实习基地变成“人才储备库”。
2023年,黑河学院学生叶兰欣通过嘉荫县与高校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来到当地学校实习。“指导老师的倾囊相授和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教育热忱和发展潜力。”这段经历在她心中埋下了留下来的种子。2024年,她通过边境县教师招聘专项计划,顺利成为嘉荫县的一名正式教师。
目前,嘉荫县已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科研教学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为人才规模化汇聚和早期培育提供了坚实平台。
“留才先留心,心定才能身安。”嘉荫县始终坚信,优质的服务保障是留住人才的“硬支撑”。长期以来,他们坚持从“硬保障”和“软服务”上双向发力,持续把“人才关切”变成“服务清单”。
在硬保障上,“安居工程”让人才住得舒心。当地制定《嘉荫县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和人才食堂管理暂行办法》,新改建人才公寓配套齐全,累计入住246人,入住率常年稳定在94%;“真金白银”的经费支持更让人才安心,近5年来累计安排500余万元用于人才工作,仅2024年就发放生活补助超百万元,惠及412人次。
在软服务上,“情感纽带”让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嘉荫县叫响“忠诚筑边疆?建功新龙乡”党建品牌,创新成立“嘉绩青春”青年干部人才联盟,800余名成员在文创设计、技能培训、联谊交流等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县人才中心整合资源推出“一站式”服务,把人才的“急难愁盼”逐个破解。
近年来,嘉荫县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千人,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近百人,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显著优化,平均年龄下降,学历层次提升,人才“活水”正持续激活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嘉荫县委组织部部长姜庆谊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动态优化引才清单,拓展线上引才渠道,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人才经费动态增长机制,让每一位来到嘉荫的人才,都能心有所安、才有所施、梦有所圆。
本文图片来源/嘉荫发布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