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天,栾川耕莘街道体育公园工地,挖掘机司机的突然刹车,划破了这个小县城往日的宁静。
半米深的黄土之下,青灰色砖缝中隐约透出暗红颜料,顺着砖缝往下清理,三排规整的台阶式墓道赫然现身。
青砖斗拱,瓷盏铜簪,无金无银,却处处显露官家气派。
北宋设县,金朝废县,短短五十年乱世空窗期,谁在此处留下这三座地下宅院?
当考古队员轻轻拂去浮土,清晰可见墓室砖墙上雕刻的斗拱、门窗,这一切与真实宅院别无二致。
![]()
3座高规格古墓中,竟不见一件金银器,只有瓷茶盏、铜簪等日常用品静置其中。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批墓葬的年代恰好卡在北宋设县到金朝废县的几十年乱世间。
战火纷飞,县制存废无常,何人能有此财力与心力,在这动荡年代修建如此气派的安息之所?
一、地下宅院现世,巧遇栾川“建县空窗期”
老辈栾川人习惯称此地为“鸾川”,《水经注》记载确凿,因伊水古称鸾水,早年传说还有鸾鸟在此栖居。
![]()
翻阅正史,这里在宋以前仅是个小镇,直到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才首次设县。
可惜好景不长,1127年,金灭北宋,栾川划入金朝版图,至1157年直接被废为镇,期间还曾被南宋短暂收复。
这片土地在宋、金之间几经易手,乱象丛生。
去年5月至9月,考古队在体育公园共清理出4座古墓,其中3座为仿木结构砖室墓,1座为普通土坑墓。
最精美的C15M1墓室顶部采用穹隆顶设计,虽上部已坍塌,但残砖上的斗拱纹路依然清晰可辨。
![]()
《营造法式》中有明确规定,斗拱结构需有品级的官员方可使用。
墓墙上雕刻的门窗图案曾施以红黑漆彩,砖缝中残留的颜料渣依然可见,与地面宅院如出一辙。
回想济源曾出土的宋金时期官员墓,墓主作为战乱中殉职的小官,下葬时连像样的棺木都没有。
而栾川这几位墓主,不仅修建了带斗拱的墓室,随葬品也摆放得整齐有序。
![]()
在这设县又废县的乱世中,能安然建墓者,身份必定非同寻常。
二、无金银反显贵气,随葬品暗藏官宦底蕴
懂行的人都明白,判断墓主身份未必依靠金银财宝。
这批墓葬中确实没有金元宝、银镯子,但出土的每件器物都是“硬通货”。
那些瓷茶盏,釉色温润,胎质细腻,与山西昔阳宋金墓出土的茶具套装风格一致,都是当时士大夫家中的常用款式。
那把瓷执壶,壶嘴弯曲规整,器型是典型的北宋风格,寻常百姓根本无力消费如此精美的器物。
![]()
最能说明问题的当属墓中的仿木结构。C15M3墓的弧形券顶上,仿木屋檐的纹路清晰可辨,连瓦片的层次都雕刻出来;C15M2墓虽顶部坍塌,但残留的砖雕门窗与京城出土的宋墓样式吻合。
宋代崇尚“事死如事生”,官员墓室必须按照生前宅院规格修建。这几座墓的规制,至少是县令级别官员才能享用的。
当地文化馆的老陈透露,西地社区的老一辈流传着“鸾水边上埋着当官的,金兵过县的时候没敢动”的说法。
以往无人当真,如今看来或许确有依据。
![]()
宋金交战时期,栾川地处边境,在士兵眼中只有金银,墓葬中的瓷器日常用具,才幸免于难。
三、乱世建墓之谜:北宋遗臣还是金朝新贵?
墓葬的年代最为耐人寻味,正好处在北宋末年至金朝初年。
栾川1104年设县,1127年被金占领,1157年废县,墓主恰巧经历了这最动荡的几十年。
考古队在清理C15M2墓时发现,棺床的泥土比周围新鲜,尸骨残留甚少,不似自然腐朽。
![]()
这在宋金时期并不罕见,许多官员因战乱客死他乡,家属只能暗中迁葬,连完整尸骨都难以凑齐。
随葬品的“混搭风”更值得玩味:带有小圈足的瓷茶盏,这是一个带有金代特性,北宋款式的物件。
这种“半新半旧”的讲究,在边境官员墓中相当常见。
既不愿抛弃祖制,又需顾及新朝体面。
有人推测是北宋首任栾川县令,刚上任就遭遇战乱,只得在当地安家。
![]()
也有人认为是金朝派遣的官员,但沿用北宋礼制。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过,栾川设县官员的名字,发现的墓葬,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批墓葬恰无论墓主是宋官还是金官,至少证明在乱世之中,栾川这片土地仍保持着几分体面与秩序。
四、首次发现背后,隐藏的豫西“文脉密码”
以往学界普遍认为栾川“宋金无大墓”,因黄河流域的古墓多集中在洛阳、开封,无人将目光投向这伏牛山脚下的小县城。
![]()
此次发现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3座仿木结构砖室墓的工艺水平,与三门峡北宋官宦墓相比毫不逊色。
这背后隐藏着,栾川的特殊地理位置。
栾川古称“耕莘古地”,相传是伊尹躬耕之处,还是一个商贸的交通要道。
宋金时期虽战事不断,但商贸未绝,县官既管理行政又掌控商贸,拥有充足的财力与资源,自然能够修建高规格墓葬。
墓中出土的6件茶盏很能说明问题。宋代文人雅士酷爱茶道,《大观茶论》将饮茶视为年间大事。
![]()
栾川本地并不产茶,墓主却随葬如此多的茶盏,要么是保持从京城带来的习惯,要么是靠茶叶贸易积累财富。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乱世中,他仍有能力安稳建墓,稳定的财源,胜过一切。
如今这几座古墓已得到妥善保护,未来将在原址展示。
但仍有太多谜团尚未解开:墓主究竟是坚守北宋的旧臣,还是归顺金朝的新贵?棺床的新土是否是后人迁葬的痕迹?旁边的土坑墓中安息的是仆人还是家族成员?
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需要通过对,周边居址遗址的进一步发掘才能揭晓。
![]()
但无论如何,这几座古墓将栾川的“高光时刻”向前推进了800多年。
原来在宋金交替的乱世里,这座刚设县的小城,也曾居住过有头有脸的官员,延续着不输京城的雅致生活。
正史未曾记载的姓名,未能详述的细节,都深深镌刻在这些青砖旧瓷之上。
您认为这位墓主会是北宋的首任县官,还是金朝的继任者?那套精致的茶盏,会不会是他与京城保持联系的见证?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高见!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