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要建立市级层面AI教育数据基座”

0
分享至



  深圳市布心中学AI融合与赋能课堂,教师正介绍AI制作的音标复习页。 受访者供图


  “深聊会”上,政协委员、教育专家等在探讨。

  日前,一场由政协深圳市委员会主办、民进深圳市委员会承办的“深聊会”在深圳市政协文史馆举行。多位政协委员、教育专家、一线校长、人工智能产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AI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一场思想深刻、见解纷呈的探讨。从AI技术在课堂的惊艳亮相,到对其背后教育本质的冷静思考,再到为深圳未来教育凝聚的行动倡议……这场深聊会直面了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从多个视角描绘了AI给教育带来的无限可能,将教育者的求索与产业界的智慧相结合,为深圳探索一条坚守育人初心、兼有温度与深度的智能教育新路径。

  场景

  数字人“苏轼”为孩子们讲解诗词之美  

  会议伊始,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副主委、龙岗区政协副主席卓伟华作为主持人,描绘出上述议题的时代背景:自2022年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成能力,让全社会真切感受到了AI的冲击力,也正式拉开了大模型时代的序幕。今年1月下旬,Deepseek大模型的发布更是惊艳了全世界。

  对教育而言,AI正从边缘辅助走向核心环节,在解放教师生产力、个性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也伴随着师资、课程和资源方面存在的短板,技术应用与教育本质的错位以及数据安全和学术诚信风险等隐患。

  问题由此抛出:面对这场迅速到来的AI时代,我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教育?

  最直观的答案,来自那些日夜置身于教育现场的一线工作者。罗湖区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委员、深圳市布心中学校长晏清为与会者描绘了“新质课堂”的生动场景——数字人“苏轼”身临其境闲庭漫步,为孩子们讲解诗词之美;数学课由“笛卡尔”亲自授课;物理课则请来“安培”阐述原理;历史课上,通过数字人“小红军”的讲述,学生得以沉浸式地感受长征的艰辛……  

  应用

  AI教育工具能引申同类型、更深层次的题 

  晏清表示,AI给课堂带来了巨大改变,开拓了老师思维,也打开了学生想象力。同时,她也指出AI带来的挑战:它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思辨力、判断力,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科逻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AI时代,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校园的植物角、图书馆乃至整个世界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域;“万物皆是课堂”,这促使教育者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未来。

  龙华区政协委员、民进深圳市委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龙华区展华实验学校执行总裁张键则从不同学段的角度分享了AI在其校园里的应用——他表示,小学生使用AI多以提问为主,其中存在AI回答准确性的隐患,但也恰好能从小锻炼其批判性思维。而在初高中阶段,AI教育工具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通过智能分析系统,AI不仅能指出学生知识点的错误,还能引申同类型、更深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式学习。

  “从数据来看,AI教学辅助工具对学生分数提升确有帮助,”张键表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不是纯粹把知识点通过不断刷题塞进脑海里,而是能引发出更深的思考。” 

  看法

  必须推进教育理念、治理方式的变革  

  “AI说的都对吗?”技术带来的冲击也引发了深层思考。

  “首先要思考清楚AI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才能回答好‘如何改变’的问题。”民进深圳市委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彦明强调。

  在他看来,AI时代,教育的根本逻辑——为人的成长服务、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没有改变,人是教育的目的,而不能沦为手段。因此,在AI时代,人有三项能力不仅不能丢,反而要更加强化:人与自然接触的“自然力”,人与社会交往的“社会力”,以及人与自身相处的“情感力”。

  马彦明尖锐地指出当前AI教育融合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包括将AI“神化”、 “妖化”,或是将其“异化”为强化应试的“刷题工具”。他认为,要真正实现AI与教育的双向奔赴,必须推进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育评价的变革。其中,他特别建议,要尽快在市级层面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数据基座,政府、学校、企业更加紧密联合一起开发一些更加适配精准的教育大模型。在全市层面推进开放共享,避免产生新的数据鸿沟、新的教育不公平。  

  呼吁

  AI时代更需贯通校园与产业  

  讨论从基础教育延伸至高等教育和产业界。

  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常委、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教融合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阮艺华指出,AI在各个高校的使用比较普遍,包括教学管理、专业的设置、课程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等。对于AI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AI工具是必备技能;而对于非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们的态度则存在分歧,部分教师担忧学生会因此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他强调,AI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会用AI,更要能判断学生使用AI的程度和创造性。

  他建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AI素养的普遍培训,加大对高校与AI产业结合的课题支持和政策扶持。

  作为AI从业者,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委员、深圳市脉山龙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书福认为,AI时代的人才应具备三大核心素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工作技能、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他特别指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毕业生往往需要一到两年才能真正融入工作。他呼吁,推动教育、产业、企业协作,在学校阶段跟产业之间要进行深度互动,缩短人才职业培养的时间,也降低企业成本。

  现场多位参会者提到,AI时代的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围墙之内。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惠敏更是透露——市教育局正在大力推动“每周半天计划”,打破现有学校的物理边界,将全市的博物馆、科技馆、企业、党群服务中心等都变成学生的学习场所;此外,将建设“教育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意在扮演“中间层”的角色,系统性收集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真实场景需求,再对接科技企业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打造一个教育与产业共研共荣的良性生态。

  整场深聊会在一个坚定的共识之中推进:AI时代,在积极拥抱技术的同时,必须始终坚守“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使命,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成长。  

  建议

  政府搭台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学校对口人才培养  

  在深聊会尾声,与会嘉宾将思考聚焦于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汪书福建议政府搭建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也能参与到学校对口的人才培养中。

  阮艺华希望政府能在资金、税收等方面出台政策支持高校与AI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马彦明则建议设立中小学人工智能专项经费,由政府联合企业开发更适配基础教育的精准大模型,在深圳全场域推动、运用、推广。来自一线的校长们更应关注实践中的痛点。

  张键建议,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应统筹推动如墨水屏等智能化学习终端在学校的普及。

  晏清则表示,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AI教育产品,学校亟须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更清晰的指引,避免智能系统重复建设和不兼容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1486文章数 35856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