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的叶阿姨坐在长椅上,手中紧握着一份判决书,目光呆滞。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长达一年多的"讨说法"之旅。
那天早上,叶阿姨正在家中收拾屋子,随手打开手机放起了广场舞的音乐。
突然间,一阵尖锐的疼痛从下腹传来,她皱起了眉头。
更让她感到恐慌的是,她似乎感觉自己的腹部有什么东西在随着音乐的节奏振动。
叶阿姨关掉音乐,疼痛和振动感立刻消失了。她不信邪,再次打开音乐,那种怪异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不对劲!"叶阿姨坐在沙发上,回想起2016年在当地医院做的那次子宫次全切手术。
当时医生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在她体内留下了什么?
想到这里,叶阿姨浑身发冷。她开始回忆这些年来时不时出现的腹痛,以及最近越来越频繁的不适感。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她脑海中形成:医生在她的子宫里装了监听器!
第二天一早,叶阿姨就去了医院做彩超检查。当医生告诉她"左附件区有2.7×2.4厘米的囊性回声,还有少量积液"时,她立刻抓住了关键词。
"囊性'回声'?这不就是证据吗?"叶阿姨激动地问道。
医生皱起眉头,耐心解释道:"阿姨,囊性回声是医学术语,指的是超声波检查时囊肿在图像上的表现,不是真的有声音。"
叶阿姨却坚信不疑,认为这就是医院在掩盖真相。
无论医生如何解释,她都不肯相信。最终,在医院拒绝"取出监听器"的请求后,她决定讨个公道。
叶阿姨情绪激动地陈述着自己的"遭遇"。
她甚至当庭拿出手机播放音乐,指着自己的腹部说:"你们看,只要放歌,我这里就疼,这就是证据!"
为了查明真相,委托另一家三甲医院为叶阿姨进行了全面检查。
所有结果都显示:叶阿姨体内没有任何异物,只有一个普通的良性囊肿和少量盆腔积液。
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叶阿姨却依然不信:"你们肯定是串通好了!囊肿就是监听器的外壳,回声就是它在工作的证据!"
不服判决的叶阿姨继续上诉。
二审中,医院请来了妇科和医学影像科专家出庭作证。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释了囊性回声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什么电子设备不可能在人体内长期存在。
叶阿姨沉默许久,最终低声问道:"原来真的是囊肿啊...可我的疼痛是怎么回事?"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固执己见的老人,而是一个困惑、无助,渴望得到解答的普通患者。
事后有医生分析,叶阿姨腹部的疼痛可能与囊肿有关,而她感觉到的"振动"则可能是心理作用,或者是音乐的节奏让她不自觉紧张,加重了腹部的不适感。
如果当初有医生能用"大白话"告诉叶阿姨,囊性回声不是声音而是图像表现,如果有人能耐心解释囊肿是怎么回事,她也许就不会走上这条充满误解的道路。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比治疗更重要的,有时候只是一份"听得懂"的安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