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碾压一众汉堡品牌,饱受食安争议的10块钱三个汉堡,如今满大街都是。曾经让人忧虑的廉价套餐,为什么能越卖越火呢?
根据2024年中国快餐行业报告显示,全国日均客流量超50人的平价汉堡摊位已超过了12万个。其中就有60%的摊位扎堆在学校门口、菜市场,这些地方的红色门店几乎成了标配。上面印制的“10块钱三个汉堡”,比打个广告都醒目。
某外卖平台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更直观,单价3到5元的汉堡,订单量占汉堡类总订单的38%,学生和打工人群体贡献了72%的订单量。路过的打工人摸了摸饿扁的肚子,学生党攥着皱巴巴的零钱,脚步总会不自觉慢下来,这价格比一杯奶茶还便宜。
那老板到底赚不赚钱呢?更让人心里打鼓的是,这么便宜的鸡肉又会不会是问题肉呢?
很多人觉得便宜鸡肉肯定是激素催的,其实这是把白羽鸡和激素划了等号,完全是冤枉人家了。
咱们先搞懂白羽鸡,这是专门培育的肉鸡品种,天生就长得快、长得大。在正常养殖下,白羽鸡40到45天就能长到5斤左右,根本不用加激素。为啥能这么快呢?
一方面是品种优势,就像奶牛专门产奶,蛋鸡专门下蛋一样,白羽鸡就是专业长肉的。另一方面是养殖环境可控,饲料里有精准的蛋白、能量配比,温度、湿度都调得刚刚好,鸡不用自己找食,不用抵抗天敌,自然能一门心思长肉。
更关键的是,国家早就明确禁止在畜禽养殖中使用激素类药物了。《兽药管理条例》里写得明明白白,用激素养鸡、养猪,一旦被查,不仅要罚款,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养殖户犯不着冒这么大风险,毕竟用激素的成本不低,还容易让鸡生病死亡,反而赔本。
虽然白羽鸡本身没问题,但低价汉堡的鸡肉饼还是可能在流通和加工环节出差错。
第一个坑是冷冻肉解冻不当,很多小摊位没有专门的冷藏设备,从批发市场买回来的冷冻鸡肉饼,直接扔在室温下解冻。
第二个坑是小作坊的三无肉饼,正规的鸡肉饼,厂家包装上会印着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许可证号,但有些商户为了压成本,会买小作坊做的肉饼。
第三个坑是添加剂超标,为了让鸡肉饼更嫩、更入味,有些厂家会加亚硝酸盐、磷酸盐这些添加剂,亚硝酸盐能让肉颜色更红,磷酸盐能锁住水分,但过量摄入对身体不好。
如今大街小巷,尤其是在小县城,满大街都是卖低价汉堡的。那么10块钱三个的汉堡,每个成本到底能压到多少呢?
先说鸡肉饼,从批发市场的行情来看,冷冻的白羽鸡碎肉,批发价大概8到10块钱一斤,按每个饼30克算,1斤500克的碎肉能做16到17个鸡肉饼,单个饼的肉成本大概0.5到0.6块钱。
有些商户还会在碎肉里加些淀粉、大豆蛋白,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让饼更嫩更压秤,加了20%淀粉的鸡肉饼,单个肉成本能降到0.4块钱以下。
再看汉堡胚,大多都是工厂批量生产的冷冻胚,批发市场里一箱12个装的冷冻汉堡胚,批发价8到10块钱,单个胚成本不到1块钱。要是买那种更便宜的临期胚,一箱能降到6块钱,单个才5毛钱。
然后是生菜和酱料,生菜批发价2到3块钱1斤,一片生菜大概5克,1斤能切100片,单个汉堡用一片,成本0.02到0.03块钱。酱料更便宜,袋装的沙拉酱、番茄酱一箱100包,才15块钱,一包0.15块钱,一个汉堡用一包,成本不到0.1块钱。
这么算下来,一个汉堡的原料成本大概是鸡肉饼0.4加面包胚0.5加生菜0.03加酱料0.05等于0.98块钱。就算用最好的原料,不用临期胚,不加淀粉,单个原料成本也超不过1.5块。
而且为啥肯德基的汉堡卖20多块,而路边摊能卖3块多呢?其实啊,关键就在租金和人工。卖10块钱三个汉堡的摊位,大多是夫妻店或者一人摊,月租金大概在1500到2000块。
按每天卖200个汉堡算,小门面的租金分摊到每个汉堡上才0.25块钱,原料0.98块加租金0.25块,等于单个成本1.23块,卖3块3一个,单个还能赚2.07块,每天卖200个就能赚414块钱,一个月下来也能有12000多。
不过,对于小商户来说,要想长久做下去,光靠低价还不够,就像之前的沙县小吃,一开始靠性价比火了,但后来因为卫生和品质问题丢了顾客。汉堡要是想不重蹈覆辙,就得在安全和便宜之间找平衡,毕竟谁也不想为了省几块钱吃坏肚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