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L-MOCA研究最终mOS达51个月,为奥拉帕利用于PSR全人群维持治疗再添助力
卵巢癌的治疗因其高复发率而充满挑战,如何有效延长铂敏感复发(PSR)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并实现“慢病化管理”是临床关注的核心。PARP抑制剂的出现革新了卵巢癌的治疗格局,其中,作为该领域的先锋药物,奥拉帕利的生存获益已在多项Ⅲ期临床研究中得到确证。
近期,在本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首个聚焦亚洲PSR卵巢癌人群的Ⅲ期临床试验——L-MOCA研究公布了最终总生存期(OS)数据。这一重磅更新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奥拉帕利在PSR卵巢癌领域的循证地位,也为临床制定维持治疗策略提供了更具实证支撑的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全人群中位OS达到51.0个月,既验证了无进展生存期(PFS)优势的持久转化效应,也再次彰显了奥拉帕利在更广泛患者人群中的临床价值。
为深入剖析该研究对临床路径的深远影响,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姜洁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瑜教授,对最新成果进行权威解读,旨在通过多维度的专家视角,深入解析L-MOCA研究的关键发现及其对PSR卵巢癌治疗格局的启示,探讨如何基于最新证据优化维持治疗策略,助力卵巢癌慢病化管理的实践落地。
分层决策,精准匹配:基于L-MOCA研究OS数据,优化奥拉帕利在PSR卵巢癌中的临床路径
姜洁教授指出,此次L-MOCA研究最终中位OS数据的公布,是PARP抑制剂在亚洲卵巢癌人群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这一令人鼓舞的证据,与奥拉帕利既往的SOLO-1、PAOLA-1、SOLO-2及OPINION等全球关键研究结果,以及其在中国7年来的真实世界经验相互印证,共同推动了我国卵巢癌治疗向“慢病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临床实践需采取三大措施:首先,在患者筛选策略上,应从既往依赖于BRCA/HRD状态的“精准”选择,转向更广泛的“分层”优化。L-MOCA研究证实,即使是BRCA野生型的患者,同样能够从奥拉帕利维持治疗中获益。因此,临床决策需将分子检测结果与复发间隔等临床特征深度融合,实现从“精准筛选”到“全人群可及”与“分层优化”的进阶。
第二项措施则在于把握最佳治疗时机。L-MOCA研究数据有力强化了“好药早用”的理念,其结果显示在二线含铂化疗后即启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54.6个月),其中位OS显著优于在更晚线数(>2线)才使用的患者(中位OS为39.5个月)。因此,对于铂敏感复发患者,应在首次复发且经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后,就尽快启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以抓住铂敏感窗口期,最大化延缓复发、延长总生存。
最后,是实现精细化的长期疗程管理。良好的安全性是保障持续治疗、最终实现OS获益的前提。在长达73.4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中,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主要分析中仅为1.3%。基于其可靠的安全性表现,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为止。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象、肝肾功能及生活质量,动态评估疗效与安全性。对于出现轻中度毒性的患者,可通过减量、短暂停药或间歇给药实现持续维持;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长期管理,以提高依从性。最终目标是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兼顾安全性与生活质量,让患者真正实现“活得更久、活得更好”的长期生存目标。
![]()
图1 既往各线化疗后使用奥拉帕利中位OS(L-MOCA研究)
![]()
图2 安全性(L-MOCA研究)
张瑜教授表示,在此次ESMO大会上,L-MOCA研究公布了最终OS数据,全人群中位OS达51.0个月,这与此前揭示的PFS趋势一致,进一步夯实了奥拉帕利能够为PSR卵巢癌患者带来PFS与OS的双重持久获益,从而奠定了其在更广泛人群中的维持治疗临床价值。该结果提示,奥拉帕利的适用人群已从特定的分子分型拓展至整个PSR卵巢癌群体,但在不同分子亚型中获益程度仍存差异。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强调分层用药与精准评估。在人群选择上,不论BRCA突变状态如何,亚洲铂敏感复发患者均能从中获益,这要求我们坚持“扩大可及性”与“精准匹配”原则,对化疗后达到CR或PR的患者,在疾病仍对治疗敏感时及时衔接奥拉帕利维持治疗,以有效延缓复发、延长生存。
张瑜教授进一步指出,在分层决策方面,数据显示BRCA突变患者获益最为显著,中位OS达64.4个月。因此,临床决策需综合评估复发间隔、化疗反应、治疗线数和耐受性,并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分子检测,以整合分子信息与临床数据,最大化患者的生存获益。最后,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密切监测疗效与耐受性、动态调整剂量和治疗策略、积极管理不良反应(如科学减量及支持治疗),最终让患者能够在实现生存期显著延长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并改善生活质量。
![]()
图3 总人群最终中位OS(L-MOCA研究)
![]()
图4 不同BRCA状态患者OS(L-MOCA研究)
从“治疗”到“管理”:立足OS获益,构建卵巢癌精细化、全程化慢病管理模式
姜洁教授从临床管理的角度,阐述了L-MOCA研究OS数据带来的深远影响。她指出,这一坚实的OS获益证据,将维持治疗的目标从“延缓复发”正式提升至“延长生存”的新高度,并促使临床实践由单纯的药物治疗向涵盖疗效、安全性与生活质量的全程慢病管理模式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动态的长期管理策略:在治疗中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通过多学科诊疗(MDT)与个体化的剂量调整,在疗效与安全性间取得最佳平衡;同时,应建立规范的随访体系,综合利用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动态评估。
在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上,首先,是提升患者依从性,通过充分的教育与沟通,帮助患者建立对长期治疗的信心。其次,是借力数字化工具,如电子随访和真实世界数据平台,以实现更精准、可持续的治疗监测。最后,是推动临床指南与路径的演进。唯有通过如此精细化的全程管理,才能在巩固PARP抑制剂生存获益的同时,真正让患者实现“活得更久、活得更好”这一终极目标。
张瑜教授表示,奥拉帕利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的PARP抑制剂,通过一系列研究确立了其在卵巢癌维持治疗中的基石地位。然而,临床仍面临部分患者最终复发的治疗难题。
在当前免疫治疗和抗体偶联药物(ADC)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任何单一疗法都难以使所有患者获益,这促使我们探索更有效的药物组合策略。PARP抑制剂与免疫治疗、ADC药物的联合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前沿方向,并显示出潜在的协同效应。从作用机制看,PARP抑制剂可通过诱导DNA双链断裂,增加肿瘤突变负荷和新抗原释放,从而增强肿瘤免疫原性,这为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组合有望改善卵巢癌免疫抑制微环境,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同时,PARP抑制剂与ADC药物的联合可实现多重打击:ADC药物能精准靶向肿瘤表面抗原(如HER2、FRα),递送细胞毒性药物,而PARP抑制剂可进一步增强DNA损伤反应。未来需要通过多组学技术(包括HRD状态、肿瘤突变负荷、PD-L1表达等)精准筛选获益人群,并优化联合方案的剂量和用药顺序,从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控制不良反应,最终提升卵巢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专家简介
![]()
姜洁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
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专业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常委
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卵巢癌多学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免疫学会微生态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专家简介
![]()
张瑜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湘雅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兼妇科主任
湖南省“芙蓉计划”医学学科领军人才
湖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CSCCP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组组长
参考文献:
[1] Qinglei Gao, et 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of L-MOCA: Olaparib maintenanc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p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PSR OC). ESMO 2025, 1090P.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