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于当地时间周二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已基本不再在双边贸易中使用西方货币,目前几乎所有贸易支付都通过卢布和人民币完成。
![]()
西卢阿诺夫指出,当前俄中两国间99.1%的贸易结算使用本国货币。他补充称,这一转变让俄中能够避开与美元、欧元体系挂钩的“不友好外国基础设施”。
“以往贸易支付依赖美元和欧元,资金需经过西方银行流转,而这些银行随时可能中断结算流程,”西卢阿诺夫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俄中金融对话会上表示。
这一结算占比较俄罗斯政府此前估算的90%至95%有所提升。西卢阿诺夫强调,当前的任务是“巩固这一成果”,并进一步扩大两国合作。
此次声明发布之际,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正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在杭州会晤,双方重点探讨了深化经济与能源领域合作的议题。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俄中合作持续加强。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后,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两国将双边关系定义为“无上限”战略伙伴关系。
![]()
俄罗斯谴责西方制裁为非法单边行为,并指出美元已被美方用作“施压工具”。今年7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这种做法严重削弱了全球对美元的信任,美元曾被视为可靠的国际支付手段。
![]()
俄中贸易结算去西方货币化的深化,不仅重塑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底层架构,更对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产生实质影响。
从能源贸易到基础设施投资,卢布与人民币的结算闭环持续完善,既为两国企业规避了汇率波动和制裁风险,也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可参考的合作范式。
随着双方在能源、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的推进,这一货币结算模式还可能向更多领域延伸。例如,在北极航道开发、跨境能源管道建设等大型合作项目中,本币结算有望成为标准配置,进一步降低对西方金融基础设施的依赖。
在全球地缘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俄中贸易结算的“去西方化”,既是对外部制裁压力的应对,也是两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主动实践,其影响将远超双边范畴,逐步渗透至全球贸易与金融秩序的重构进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