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种子战”背后的“经济战”!

0
分享至

或假借合作,或利诱内鬼,甚至由领馆人员带队深入田间,行间谍之实——近年来,多起触目惊心的案例警示我们,种质资源流失的通道依然暗流涌动。

这场争夺为何如此关键?因为“种子战”的背后是“经济战”。历史的教训刻骨铭心,今天,若我们的核心亲本被窃,对方不仅能直接量产,更可能让我们的科研成果“穿上西装”,以天价专利反制我们,使我们不得不为自己流失的基因支付巨额费用。

这不仅是知识产权之战,更关乎14亿人饭碗安危。


PART 1

五花八门的“田间间谍”

日前,国家安全部透露,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给我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某国间谍情报机关始终对我国粮食数据和种质资源虎视眈眈,在我国内非法搜集亲本种子


某境外间谍机关以高额经济报酬为诱惑,意图与境内人员朱某某及其公司建立所谓“合作”关系,以“合作制种”名义长期向其购买亲本种子。在利益的驱使下,朱某某明知此行为违法,仍选择铤而走险,通过将亲本种子放在其他申报出口的集装箱里面规避监管。最终,朱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其余17名涉案对象被处以不同程度行政处罚

无独有偶。一年前,我国某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符某某,被单位公派赴外国某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明知国内水稻种子不能私自携带出境的情况下,为了自己所谓的科研成果和在同行面前“风光一下”,先后分3次,将4批次61份我国水稻种质资源私自携带出境,提供给其导师宋某某等外方研究机构人员。其中1份野生稻资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资源,按照有关规定,严禁向境外提供。最终,人民法院以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判处符某某有期徒刑2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此外,国家安全机关接到举报,某国领馆人员带领多名农业、生物等专业人员构成的调查团队先后多次赴我国某省重要农业产区,以开展“走访调查”名义违规探查搜集我国某农作物的产量和储备情况。调查发现,该团队人员具有较强的反侦察意识,工作中十分小心谨慎。在往返不同粮食产区时,频繁更换交通工具;在开展农业调查时,多选择乡间小路行进并在田地旁临时停靠。国家安全机关掌握相关情况后及时制止,依法对相关人员开展处置工作。

PART 2

种子战争从未停止

为什么世界各国如此重视“种子”?

数据说明一切:近50年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长的60%来源于种子技术的进步。在美国,种子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75%。全球四大种业巨头中,美国占据三席,控制着50%以上的全球种业市场。这些公司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目的就是要掌握未来农业的主导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正在迎头赶上。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等口粮作物完全实现自主。但在一些经济作物领域,我们依然面临“卡脖子”风险。比如某些蔬菜品种,进口种子市场占有率仍高达60%。

而讲起“偷种子”,早在清朝便有。

当时的大清王朝依靠茶叶出口形成了极大的贸易顺差,英国政府为了购买茶叶,甚至不得不在墨西哥挖银矿筹建资金。鸦片战争之后,东印度公司的一位主管有机会来到中国,经过考察,他发现中国竟然有如此之多的茗茶品种。

尽管当时的清政府对于茶叶的种源管控十分严格,东印度公司的主管还是通过长时间的潜伏偷走了一部分茶叶种子。此后,他便来到印度利用偷来的种子种植和培育茶叶,直到1890年,印度的茶叶便可以满足英国90%的需求,并取代了中国茶成为实际贸易的主流


我国在大豆上也曾吃过大亏。上世纪,美国多次派专家来华搜集大豆种质资源,带走了大量优质基因材料。利用这些来自中国的基因资源,尤其是北京小黑豆,美国科研机构成功培育出高产、高油、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大豆品种,并申请基因专利。随后,这些“穿着西装的中国大豆”以高价返销中国。

更令人痛心的是,当中国科研人员想要利用这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基因资源时,却要向西方国家支付巨额专利费。一位老育种专家曾悲愤地说:“这就好比自家的孩子被抱走,养大后回来找你要赡养费!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核心命脉,杂交水稻亲本更是其中关键。寻找一株特殊的亲本稻种,往往意味着数年跋涉与无数心血,比如袁隆平院士团队耗费近十年时间才找到“野败”。如今,我们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研究,而有人却想不劳而获,窃取这些核心亲本材料。一旦得手,他们就能直接利用这些亲本配制杂交种,这不仅严重侵犯我国科研权益,更将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PART 3

“种子战”的背后是“经济战”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不直接偷普通杂交稻,偏要冒险窃取亲本?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表示,亲本种子是用于培育新品种或繁殖杂交种子的核心遗传材料。它是所有后续品种的源头和基础。掌握亲本就相当于掌握了种源的核心。拥有亲本种子,就能无限或大量繁殖杂交种子,还能用它组配新品种、培育优良品种。

将亲本私自送往境外,是严重的侵权行为,侵犯了育种者的知识产权,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商业利益。”赵久然强调,不仅亲本种子受到严格管制,即便是已经审定的杂交种子,其出境也受到限制。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定,许多重要杂交种子在审定后5年内禁止出境,以防止最新科技成果被轻易获取。对于尚在培育阶段、未审定推广的新品种及其亲本材料,管制则更为严格。


业内专家指出,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其安全关乎粮食自给、乡村振兴及国家稳定,窃取行为导致技术外泄、生物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发“种子战”。

尽管我国的种子资源已经比较强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从 2019 年到 2022 年中国种子的进口金额要远高于出口金额,每年要花将近 30 亿从国外买种子。

中国的作物种子中,水稻以及小麦的国产化率较高,但是洋葱、番茄、茄子、胡萝卜、辣椒、西兰花等蔬菜种子,以及玉米和马铃薯等准主粮种子依赖进口,每年的蔬菜种子进口量占到所有进口种子的一半以上。

并且相比于粮食种子,一些蔬菜的种子价格更贵。 我国的蔬菜种子主要来源于日本。 比如,坂田七寸的胡萝卜种子曾经卖到13000元一罐,某樱桃番茄的种子要按颗卖,一颗8块钱,1克种子就高达4000元人民币。

“种子战”的背后是“经济战”。 只有守住我们自己的种子“芯片”,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种子战争。

PART 4

坚决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根据国家安全机关披露,当前我国种质资源流失主要通过三大渠道。

一是假借合作研究。境外机构以“科技合作”、“种质交流”名义,直接获取我国优质种质资源。据统计,近年来此类案件占比达42%。

二是非法携带出境。将珍贵种子混在普通行李或货物中,试图蒙混过关。2024年仅海关就查获67起此类案件。

三是边境地区私下交易。在边境地区通过民间交往渠道,以小利诱使边民协助收集当地特色品种。

面对严峻形势,我国正在全力构建种业安全防护网。

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我国已建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资源总量超过58万份,位居世界第二(美国第一)。2023年投入运行的新国家种质库,保存能力进一步提升到150万份。

法律法规层面,新修订的《种子法》加大了对非法获取种质资源行为的处罚力度,最高可处以500万元罚款。

执法行动,多部门联合开展“护种2024”专项行动,破获了一批危害种业安全的案件。

更重要的是,全民防线正在形成。国家安全机关提示,发现可疑情况可通过12339举报。越来越多的农民、育种工作者成为种业安全的眼睛和耳朵。

法律链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的,应当报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批准,并同时提交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间谍组织、敌对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作者丨农财君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点击下单,把健康带回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种业宝典 incentive-icons
种业宝典
种业政策 行业报道 万事百态
5412文章数 46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