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骂科普者“杂s”:反科学的戾气,丢尽了知识分子的脸
曾经作为曾顶着“北大副教授”头衔的公众人物,孔庆东的言论早已脱离学者应有的理性与体面,而其辱骂科普者的闹剧,更将反科学的戾气与输不起的狭隘暴露无遗——他先是晒出与某气功大师的合影,被网友指出“气功多涉伪科学”后遭到普遍批评,自觉颜面扫地的他非但不反思,反而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做科普的都是杂s”“科学不科学的都是杂s”,这般污言秽语,既践踏了科学精神,也丢尽了知识分子的风骨。
科学是人类探索真理的核心路径,科普者则是架起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他们拆解专业知识、破除伪科学误导,小到澄清“气功治病”的骗局,大到普及转基因、进化论的科学共识,守护的是全社会的认知底线。可在孔庆东眼中,这些戳破其伪科学迷思、指出其不当行为的科普者,竟成了“杂s”——这种辱骂绝非“言辞犀利”,而是对知识的蔑视、对理性的仇视,更是输不起的恼羞成怒。
一个接受过顶尖高等教育的学者,本该敬畏科学、尊重常识,却对经无数实证检验的科学结论视而不见,反倒对“气功大师”趋之若鹜;被批评后不认错、不反思,反而用污言秽语攻击科普群体,本质上是自己缺乏科学素养,又不愿承认无知,只能靠谩骂掩饰内心的苍白。早年他就曾因学生指出其诗文格律问题,便辱骂对方“狗汉奸”,最终输掉官司、公开道歉,如今故态复萌,不过是将狭隘与戾气延续罢了。
学者的体面,不在于头衔多响亮,而在于对真理的敬畏、对不同声音的包容。孔庆东一边追捧伪科学,一边辱骂传播理性的科普者,既违背了学者的基本操守,也污染了舆论环境。这种反科学的戾气,只会让自己沦为笑柄——科普者的工作是照亮认知的迷雾,而那些抹黑科普、追捧伪科学的人,终将被时代的理性浪潮所抛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