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突然听到坏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到太空微小碎片撞击,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
昨晚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吃鸡翅牛排的喜悦,今天就突然收到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感到不安。
那接下来我们重点的工作就是要看碎片的尺寸和撞击的位置,如果撞击的位置是非关键区域,那对于我们的返回影响很小。
![]()
但如果撞击的位置是关键区域,比如推进舱上面的燃料管路区域,或者是返回舱表面出现了明显撞击痕迹,那返回影响就很大了。
因为对于太空碎片通常划分为三类型:大碎片、小碎片以及微小碎片。
尺寸大于10厘米的大碎片,基本上可以被监测到。
寸介于1~10厘米之间的小碎片以及尺寸小于1厘米的微小碎片,在太空中则拥有成千上万块,根本无法躲避。
而这一次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到太空微小碎片撞击,其实也就是疑似遭到小于1厘米的微小碎片撞击。
![]()
事实上,关于太空碎片袭击这一事,防不胜防。
在2022年,联盟MS-22载人飞船就出现了冷却剂泄露的情况,导致联盟号故障警报系统报警。后面俄罗斯派了一艘救援飞船上去,前后花了2个月时间才到达。
还有就是美国的波音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后因为故障无法返回,后面美国派出救援飞船,将近9个月的时间,才把美国宇航员带回地球。
![]()
那针对这一次,我们的神舟二十号,难道又要等待几个月时间才能返回地球?
并不然!
首先,关于太空碎片的防护工作,神舟二十号乘组在任务期间,先后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以及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已经完成了太空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
但由于太空的微小碎片实在是太多太密集了,尽管空间站表面做足了防护装置,但神舟飞船却遭到了撞击。
事实上,近十年来,太空碎片急速增加的背后,也是因为太空垃圾的增多。
2016年5月份,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就发布了一张图片,显示出一个微小的太空碎片撞击到国际空间站的悬窗玻璃,然后留下了一个直径为7毫米的“弹孔”。
![]()
关于这种意外,我国也做过类似的模拟实验。
比如用1克的塑料以每秒6千米的速度撞击铝锭上,结果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出现了一个碗口大小的坑!
![]()
所以,很多人好奇的:“为什么我们不能规避这些太空碎片。”
答案就是:根本防不胜防。
其次,中国的载人航天救援机制,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
我国载人航天实行的是“发一备一”安全机制。
![]()
曾在神舟十三号的时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表示过:按照一发一备的模式,备用飞船在轨道舱和返回舱完成总测试后,就会做好了随时可以在一周内完成应急发射的准备。
所以今天神舟二十号出现这种紧急情况后,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也是早早在发射场待命,同时具备了快速发射的能力,随时可以用于紧急救援。
![]()
接下来如果神舟二十号检修完毕没有问题,那基本上可以顺利返回。
如果检修出有问题,无法返回,那神舟二十二号会第一时间发射,并且接送航天员返回地球。
![]()
相当于俄罗斯、美国还是其他西方国家来说,中国这种“发一备一”的安全机制可以说是全球独有的。
这也难怪专家指出,这一次神舟二十号的意外并非“大问题”,而是“小问题”。因为通过这一次的意外,也正好可以向全世界彰显出我们强大的工业能力,是如何救援太空中的航天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