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子煜
编辑|方圆
排版|王月桃
财报季的悲喜,白酒和啤酒并不相通。与白酒普降形成对比,啤酒企业三季度已经企稳上升。
从各家经营数据来看,尽管仍有部分啤酒企业处于营收、净利同比下滑的状态,但从销售规模看,多数企业企稳甚至有明显增长。与此同时,今年三季度,随着高端化持续推进,跨品类等被视作新增长点的领域,亦有了新进展。
![]()
图片来源:摄图网
01
行业格局“微调”
截至目前,除华润啤酒外,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重庆啤酒、百威亚太五家头部啤酒企业三季报均披露。
酒业进入周期性调整,酒企的每一步都似逆水行舟。;葡萄酒则是三大酒类中处境最为艰难的,所有上市公司业绩全面下滑。
啤酒对比前二者算得上“日子好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9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3095.2万千升,同比增长3.7%。行业整体规模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伴随增长的,是企业业绩明显分化。按业绩规模,目前啤酒行业前五名分别是百威亚太、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值得一提的是,燕京啤酒已经后来居上,以134.33亿元的营收反超130.59亿元营收的重庆啤酒,从预备役成为现役第四。
![]()
数据来源: 上市公司公告 酒讯制图
“啤酒行业五大巨头的格局有些变化了。”啤酒营销专家方刚表示,燕京啤酒已经很轻松地占据了行业第四的位置,近两年提升迅速。另外,百威啤酒目前来看在一些指标上已经落后于青岛啤酒,行业格局有一些微调。
具体来看,仅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营收净利出现下滑。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百威亚太实现营收46.91亿美元(约334.31亿元),同比下滑6.6%,净利润5.94亿美元(约42.33亿元),同比下滑19.95%。从下滑幅度来说,重庆啤酒相对平稳,营收、净利分别减少0.03%、6.83%。
单看第三季度,百威亚太同样降幅明显,营收净利分别同比下降8.80%、7.96%。其中,百威亚太中国区销量同比下降11.4%,收入下滑15.1%,每百升收入亦减少4.1%。
百威亚太管理层在财报说明会上坦言,即饮渠道(如餐饮、夜场等)复苏乏力,叠加库存管理过程中品牌组合的不利调整,是导致业绩下滑的主因。
7-9月是啤酒旺季,在国产啤酒中青岛啤酒和珠江啤酒营收略有收缩,青岛啤酒营收降幅为0.17%;珠江啤酒营收同比下滑1.34%,为2018年以来首次第三季度营收下滑。而燕京啤酒和重庆啤酒营收分别同比上升1.55%、0.4%。
![]()
图片来源:摄图网
02
“高端”战局正酣
整体来看,中国啤酒行业的高端化趋势并未发生变化,尤其是头部企业,仍在存量竞争中持续逐鹿高端。
方刚表示,高端化一直是行业共性话题,未来几年高端化也会一直持续,现在还不能说高端化已经触达了天花板。对比来说,过去的高端化增幅非常大,每年利润增长和销售额增长都能达到两位数,这是因为行业处于增量状态,水涨船高。但如今的高端化不单纯是提高单品价格,增长速度可能会变慢,会更“温和”一些。
解构酒企财报可以看到,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结构升级和成本控制。2025年第三季度,青岛啤酒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4.2%,尤其中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8%,表现好于行业水平。重庆啤酒高档啤酒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7.15亿元,同比增长1.18%。
![]()
图片来源:重庆啤酒第三季度财报截图
燕京啤酒大单品U8仍保持增长,带动整体盈利水平上升。事实上,自2022年放量以来,燕京U8销量一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此前2025年上半年,以U8为代表的中高档产品实现营收55.36亿元,同比增长9.3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68.54%提升至70.11%。
即使在存量竞争中,啤酒高端化依旧是重要战场,被企业反复强调。10月初,珠江啤酒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称,提升高端供给力,优化管理促效益。8月,华润啤酒执行董事及总裁赵春武表示,“继续扩大高端化是华润啤酒首要战略,因为实际上中国啤酒的天花板,特别是高端的天花板还很高。”
在国产啤酒“高”歌猛进的时候,高端巨头百威亚太面临严峻挑战。行业数据显示,百威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15年的近50%降至约40%,而华润、燕京等本土品牌在中高端细分市场的年增速均超10%。面对竞争加剧,百威亚太如今正通过哈尔滨品牌矩阵进行区域渗透,例如在广东市场主推8元价位的零糖哈尔滨冰极纯生,并借助NBA合作提升品牌吸引力。
![]()
图片来源:哈尔冰啤酒公众号
开源的同时要节流,不少酒企开始收缩销售、管理费用。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营业成本165.46亿元,同比下降约3.2亿元;销售费用为33.99亿元,同比下降0.64%。燕京啤酒的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59%,节约开支6611.27万元。珠江啤酒的销售费用率约14.7%,继续下降。
03
第二曲线推进
在行业调整、主业增长承压的背景下,啤酒企业积极探索“第二曲线”,通过渠道创新与跨界合作寻找新增量。
即时零售成为布局重点。百威亚太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中承认,其在即时零售渠道的布局落后于行业,并指出将资源向家庭消费及即时零售倾斜。
对比来看,国产啤酒在即时零售方面马不停蹄。青岛啤酒较早入场即时零售,推出7天原浆产品;燕京啤酒则推动大单品U8与歪马送酒、京东酒世界合作;华润啤酒则在今年与美团旗下歪马送酒达成合作,开发即时零售专属精酿,并引入高端线产品,冷链锁鲜直达。
![]()
图片来源:华润啤酒公众号
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市场,每家酒企都在加速下沉,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快触达消费者。
渠道拓展的同时,啤酒企业也在尝试跨界布局,迎合健康化、个性化消费趋势。
其中,饮料品类成为众多巨头首选。如,珠江啤酒今年推出了凤凰单丛茶啤、雪堡桃沁酿果味精酿、苦瓜青瓜味珠江原浆等多款中高端新品;重庆啤酒陆续推出“天山鲜果庄园”苹果味与白桃味汽水等产品,今年合计在啤酒和非啤酒两个品类推出了近30款新品。
![]()
图片来源:珠江啤酒公众号
增量探索固然有用,但要为业绩减压尚还心余力绌。数据显示,燕京啤酒上半年推出的饮料大单品“倍思特汽水”,实现营收8301.5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不足1%,29.77%毛利率远低于啤酒业务45%以上的毛利率水平。
另外,华润啤酒白酒业务则仍在调整期,如何实现品类协同还在摸索,青岛啤酒此前欲收购即墨黄酒,但最终在10月底宣布终止。不难看出,啤酒企业对于跨界扩张更加谨慎,企业态度也趋于理性。
![]()
图片来源:青岛啤酒公告截图
“企业对于增长的定义要有清醒的认知。”方刚认为,增长不仅存在于销售额和利润的指标上,更关键的在于用户是否增长。“能否触达精准用户,有效拓展消费圈层,才是企业需要探索的。”
总体来说,当前啤酒市场的竞争维度更加复杂多元,部分探索虽短期内难以贡献显著业绩,但为行业长期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未来,能快速响应消费变化,能在细分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的企业,或将有望在行业转型中占据先机。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
![]()
酒 讯
ID:jiuxunzlty
专注酒圈大小事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