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孩子上课老打嗝、排气,
怕同学笑话就憋着,
现在连学都快不想上了。”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一位家长带着15岁的女儿小涵(化名)焦急求助。消化内科副主任张莉娟接诊后发现,小涵其实是被胃食管反流缠上了。
![]()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医生指出,如今,胃食管反流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门诊里年轻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也频频出现症状,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不止反酸烧心
部分年轻人存在“气体反流”
“很多人以为胃食管反流就是反酸、烧心,其实反流的内容物可以是酸、胆汁,也可以是空气。”张莉娟医生解释,成年人多表现为典型的反酸症状,但在中学生群体中,反复嗳气(打嗝)这类气体反流也很常见,二者同属胃食管反流病范畴,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小涵的症状已持续两、三年,在当地试过抑酸药、调节胃动力的药都没见效。
“孩子有点胖,之前爱喝饮料,加上学业紧张,吃饭匆匆忙忙,这些因素都加重了症状。”张莉娟医生说,由于课堂上频繁嗳气、排气,女生越憋越难受,还引发了焦虑情绪。
最终通过加用复方消化酶、西甲硅油等减少胃肠道气体的药物,配合饮食调整和少量抗焦虑药,小涵的症状才逐渐缓解。
年轻人患病
多半是“吃”出来的
门诊中,年轻患者的病因高度相似,几乎都能追溯到不良生活习惯。
“甜食、浓茶、咖啡、酒精是最常见的诱因,地瓜这类食物也容易引发反酸。”张莉娟医生强调,很多年轻人的症状通过饮食控制就能明显改善,甚至不用额外用药。
除了饮食,吃饭快、边吃边玩手机、餐后马上久坐或躺卧等习惯,都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男性患者中,肥胖、爱喝酒的群体更为集中——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肥胖则会升高腹腔压力,双重作用下反流问题更容易找上门。
![]()
▲张莉娟及其团队查房(资料图)
医生提醒,出现反流症状后:
首先建议做内镜评估,明确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贲门松弛等解剖结构问题,以及食管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如果内镜下食管黏膜完整,没有明显损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配合按需治疗即可;若已出现食管糜烂甚至溃疡,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还必须严格按疗程用药,定期复查胃镜。
用药强度也有讲究,轻度症状用中和胃酸的药就行,严重或顽固病例可能需要用到抑酸能力比质子泵抑制剂更强的竞争性钾离子受体阻滞剂(P-CAB)。
不过,也有例外情况:

症状较轻的年轻人若不想做内镜,可先进行诊断性治疗,用抑酸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以此判断是否与胃食管反流相关;但45岁以上、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尤其在福建这样的胃癌食管癌高发区,建议积极做内镜筛查。
这些习惯帮你远离反流困扰
结合临床经验,
医生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尤其适合年轻人:
1. 管住嘴:减少奶茶、甜食、咖啡摄入,少吃垃圾食品,避免过量食用地瓜等易产气食物。
2. 慢进食:吃饭细嚼慢咽,每餐至少保证20分钟进食时间。
3. 调作息:规律进餐,睡前2-3小时别吃东西,餐后不要马上躺卧,可散步10-15分钟帮助消化。
4. 控体重:肥胖者适当减重,减轻腹腔压力。
5. 疏情绪:学会缓解压力,避免焦虑情绪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年轻患者胃食管反流病很大程度上是不良习惯导致的,只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配合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症状。”张莉娟医生说。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