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领域,诈骗罪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复杂的罪名。当涉及家庭成员之间时,其认定往往会引发更多的争议和思考。下面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解读家庭成员诈骗罪的认定问题。
李某与妻子王某长期感情不和,李某萌生了骗取王某钱财后离婚并一走了之的想法。李某编造了自己生意失败,急需一笔资金周转来挽救事业的谎言,向王某哭诉。王某出于对丈夫的感情以及希望帮助其度过难关,将自己多年的积蓄 20 万元交给李某。李某拿到钱后,并未将其用于所谓的生意周转,而是迅速转移财产,与王某断绝联系,准备离婚。王某发现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在上述案例中,李某编造谎言骗取王某钱财,拿到钱后迅速转移并准备一走了之,其行为明显体现出非法占有王某钱财的故意。他并非真正为了挽救生意,而是纯粹为了骗取钱财,符合诈骗罪主观方面非法占有目的的构成要件。
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李某编造生意失败急需资金周转的谎言,属于虚构事实。通过这种欺骗手段,使王某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自愿将 20 万元交给李某。
骗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本案中李某骗取王某 20 万元,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
在家庭成员关系中,亲情往往会对行为的认定产生影响。比如在上述案例中,王某基于对丈夫的感情而轻易相信了李某的谎言。但法律不能因为亲情关系而忽视行为的本质。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只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依法认定。不能因为亲情的存在而对诈骗行为姑息迁就,否则将损害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关系较为特殊,可能存在共同财产、借贷等多种情况。例如,夫妻之间可能会有一些经济往来,有时可能没有明确的书面约定。但这并不影响诈骗罪的认定。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以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如果一方以欺骗手段骗取另一方财产,且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就应认定为诈骗罪,而不能因为家庭财产关系的复杂性而模糊了法律界限。
在家庭成员间的经济往来中,要准确区分是借贷关系还是诈骗行为。如果是借贷,通常会有借款的意思表示,比如出具借条、约定还款时间等。而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例如,在另一个案例中,张某向其父亲说自己要购买一辆二手车用于工作,需要父亲帮忙出资 5 万元。父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将钱给了张某,张某出具了借条,并承诺一年内还款。后来张某因赌博输光了钱无法按时还款,但他并没有非法占有父亲钱财的故意,这种情况就属于借贷纠纷,而不是诈骗。
认定家庭成员间诈骗罪时,可以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一贯表现。如果行为人平时品行良好,与家庭成员关系融洽,此次只是因为突发困难而编造谎言获取钱财,且事后一直在努力还款,这种情况可能不构成诈骗罪。相反,如果行为人一贯游手好闲,经常编造谎言欺骗他人,此次骗取家庭成员钱财的行为就更倾向于认定为诈骗罪。例如,赵某平时就喜欢赌博,不务正业,经常向家人和朋友借钱不还。有一次他又编造自己生病急需手术费的谎言,向母亲骗取了 3 万元。赵某的一贯表现表明他有骗取他人财物的恶习,此次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可能性较大。
要考察被骗的家庭成员在交付财物时是否是基于真实的自愿。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一方胁迫另一方交付财物的情况,这就不构成诈骗罪而是其他犯罪。但如果是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则应认定为诈骗罪。比如,孙某威胁妻子周某,如果不给自己 10 万元,就将其出轨的事情告诉家人。周某出于恐惧给了孙某 10 万元,孙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而不是诈骗罪。
在上述李某诈骗王某的案例中,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最终认定李某构成诈骗罪。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2 万元,同时责令李某退赔王某 20 万元。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家庭成员之间虽然有着特殊的关系,但在涉及财产问题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不能因为亲情而忽视法律的底线,任何企图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家庭成员财产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家庭成员间的经济纠纷,要保持理性和警惕,及时沟通,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家庭成员诈骗罪的认定要严格依据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排除亲情等因素的不当干扰,准确区分不同情况,确保法律的公正适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