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Cursor2.0忽悠!实测曝短板代码合并后全是冲突,程序员叫骂
最近程序员圈子里,Cursor2.0这玩意儿快把群聊炸开锅了,有人说它是救苦救难的神器,一人能顶一个小团队;有人骂它是割韭菜的新套路,更新完比以前更坑。
今儿个咱们就扒得明明白白,这工具到底值不值得冲。
说句实在话,Cursor2.0的核心更新就俩关键词:快,以及不用人瞎操心。
最拿得出手的当属自研的Composer模型,官方吹得天花乱坠,说“相近智能下速度快4倍”,2025年的实测还真没太吹牛,Composer每秒能生成250个tokens,大多数交互30秒内就能搞定。
这速度啥概念?有开发者试着手写一个todo网页,刚输完“做个带增删改查的todo页面,要响应式布局”,代码就哗哗往外冒,比之前用GPT-4快了近一倍。
还有人测了写登录功能,以前等第三方模型出代码的功夫,现在能喝口水刷条朋友圈。
但细节上是真拉胯,生成的UI样式老套得像十年前的网页,甚至有实测发现它写的HTML样式全是乱的,不如Claude复刻得精准。
这也不奇怪,Composer是盯着真实工程任务训的,擅长跑流程但在创意细节上还有短板,典型的“快是快,活儿糙”。
更颠覆的是多Agent并行功能,这才是真把开发的老规矩给掀了。
以前用AI编程,你得手把手指挥“打开user.js文件,改第15行的验证逻辑”,现在不用了,只要说清目标,最多8个AI智能体就会分头干活。
我跟你讲,这些Agent藏着个巧思,它们靠gitworktree机制在独立分支操作,就像公司里每个程序员都有自己的开发分支,各写各的不打架,最后自动合并成果,再也不怕代码被改得一团糟。
有个做电商的程序员试了做支付模块,让Agent1写接口、Agent2测逻辑、Agent3调样式,半小时就搞定了以前大半天的活,就是看着后台token烧得跟流水似的,有点心疼。
内嵌浏览器更是补了老版本的大漏洞。
以前AI写完代码,得开发者自己跑项目、开浏览器看效果,有问题还得回头跟AI掰扯半天;现在AI能直接在编辑器里打开浏览器,自己看效果、改bug。
![]()
官方演示里,一个前端应用从生成到优化,AI能自动循环好几次,用户几乎不用动手。
有前端程序员说,现在改页面样式特方便,指着浏览器里的按钮说“把这个颜色调浅点,尺寸放大20%”,AI立马就能找到对应的CSS代码改掉,省了不少翻文件的功夫。
但这波更新没火几天,吐槽声就盖过了赞誉,尤其是定价套路,简直把老用户整懵了。
你发现没,Cursor的Pro套餐一开始喊着“无限使用”,后来悄悄改成500次优先请求,超了就变慢;接着又加了按量计费,现在干脆搞起了“隐形限流”。
有用户晒出账单吐槽,两周就用了当月配额的90%,再看套餐说明,“无限使用”四个字早没了踪影。
不到一年时间,五轮涨价加功能削减,不少老用户直接转投ClaudeCode,说后者处理复杂任务的表现还强10%-30%。
更气人的是,自家新模型发布连免费试用都没有,不像以前codex和grok还能让开发者爽几天,这抠门劲儿真是没谁了。
更闹心的是Composer的“副作用”。
多Agent并行看着高效,实则token消耗爆炸,一个任务的用量能翻好几倍。
虽然Composer每token成本比Claude低4.5倍,总成本能降73%,但架不住用量大,普通开发者反而觉得更费钱了。
有个独立开发者算过账,以前用第三方模型写个小项目,token账单也就几十块,现在用多Agent模式,一次需求就烧完以前一周的量,总账反而涨了不少。
不过Cursor也不是没给“解药”。
设计负责人RyoLu就建议,用的时候别频繁重置上下文,不然AI每次都像新人接手;遇到AI搞不定的bug,最好自己改完再反馈给它,相当于“手把手教徒弟”。
但这话说回来,要是啥都得人工兜底,那花大价钱买会员的意义何在?而且Composer写的代码还有个大问题,全是硬编码,改个需求得重写一半,留下一堆“技术债”,这可是程序员最头疼的“Bag”(包袱)。
![]()
国产工具还趁这机会抢地盘了。
TraeSOLO的Pro版每月才3美元,月活都超100万了,能从零构建贪吃蛇游戏还支持一键部署;通义灵码也上线了AIIDE,专攻中文语境下的开发场景,在金融合规代码生成里准确率能到95%。
有小公司程序员说,现在全公司都换成TraeSOLO了,写个管理系统半天搞定,还能直接部署,月费才是Cursor的零头,性价比直接拉满。
对比之下,Cursor20美元的月费显得格外刺眼。
安全方面倒是没掉链子。
2.0默认开了沙盒终端,AI想跑个脚本?门儿都没有,只能在隔离的小环境里折腾,不会搞坏你电脑里的重要文件,这倒是解决了“AI乱操作搞出删库跑路风险”的顾虑。
团队功能也还行,企业能定统一的编码规范,AI生成的代码会自动遵守,不用再挨个改格式。
但这些优点在价格槽点面前,实在不够打。
AI编程工具拼的从来不是技术多炫,而是能不能真心帮开发者省时间、省钱。
Cursor2.0的多Agent和Composer确实有两把刷子,把“快”和“自主”做到了位,但藏着掖着的定价套路,把好不容易攒的口碑败光了。
开发者可不傻,国产工具又便宜又好用,Cursor再这么作下去,迟早被用脚投票。
说到底,技术再好也得讲良心,毕竟程序员的时间和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
谁真心办事儿,谁在玩套路,大伙儿心里门儿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