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圆方的第1342篇原创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可收听音频)
01
继前天写了之后。
昨天圆方又写了一篇
这两篇文章的讨论是如此激烈,让圆方也认识到。教育问题,或者说的更直接一些,“代际传承问题”,可能的确是当下社会诱发我们焦虑最多的议题。
在昨天文章的后面,点赞最高的一条留言是:
……卷是自上而下的,不能想着从下往上改,这个想法就是错的,或者说是某种正确的敷衍。
这个小伙伴的洞察是非常准确的,关于教育内卷这个问题,其底层原因本质上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其实,就教育问题谈教育问题,可能谈不出来什么好的解法。
今天我们不妨从教育问题跳脱出来看另外一个问题:
“公务员加班”
02
许多行业或主动或被动加班,或许一定程度上可以把责任推给“组织外部惨烈的市场竞争”。
但是公务员这个岗位却还不太一样。
某种程度上,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太面临外部其他部门的竞争。大家面临的绝大多数都是组织内上级给到的压力,以及同事之间的竞争。
但是即便是这样相对低的“竞争烈度”,不知从何时起,"白加黑""五加二"成了某些部门的常态。
灯火通明的机关大楼,深夜的朋友圈定位(现在绝大多数也不发朋友圈了),凌晨的工作群消息。
这些本该是特例的图景,却渐渐演变为某种心照不宣的标配。
公务员为何加班?表层看,是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
但掀开这层薄纱,看到的或许是更复杂的体系化问题。
有的部门将“加班时长”与“敬业程度”悄悄画上等号;有的单位把“灯火通明”视作“位置关键”的注脚;更有些地方,将“随叫随到”默认为选拔晋升的潜规则。
当“效率”让位于“姿态”,当“实效”屈从于“表现”。
大家有没有觉得,公务员加班这套运行逻辑和教育领域的“刷题竞赛”其实没什么区别。
大家都在剧场里站着,谁先坐下,谁就输了。
03
而且有趣的是,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些“灯火通明”的场景,会发现其中大量加班,并非源于不可抗力的公共服务需求,而是陷入了一种“自我证明”的内耗循环。
圆方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场景一:“陪会”式加班。
一场原本下午四点可以开始的会议,因领导日程“繁忙”而拖到六点召开;一个只需核心负责人参会决策的议题,却要求全处室、全科室“列席旁听”。
于是,台上念稿者口干舌燥,台下“陪会”者心神俱疲。
而会议本身的核心目的,高效决策与沟通。在“仪式感”和“重视程度”面前被无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共同出演一场名为“集体奋斗”的默剧。这真的是必须的吗?
场景二:“磨料”式加班。
一份三千字能说清问题的报告,在“再拔高一下”“再提炼一下”的要求下,历经五六轮、甚至十几轮的修改打磨,最终以五千字的“完美姿态”呈现。
其间大量工作并非补充实质性内容,而是在辞藻、排版、对仗工整度上反复雕琢。(当然更多时候的加班是,上级今下命令要求明天就要交材料)
当文字的“形式美”超越其“实用性”,当“让领导满意”的预期取代了“把事情讲清”的本源,无数个夜晚便消耗在这场精益求精的“纸面文章”游戏中。这真的创造价值了吗?
场景三:“迎检”式加班。
为应对上级检查,提前数周乃至数月开始准备“迎检材料”。
其核心工作往往不是梳理真实的工作进展,而是按照检查条目,事无巨细地补台账、做PPT、设计参观路线、甚至进行“预演排练”。
整个过程,像极了学生时代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刷题”和“押题”,真实的治理水平和日常工作状态,被一场精心编排的“汇报演出”所替代。这真的能推动工作进步吗?
04
其实,上面这三个场景,本质上都指向同一个问题。
大量的体制内加班,并非“事务”本身所需,而是“制度”运行所产生的冗余成本。
它服务于内部评价体系、权力秩序和风险规避的隐性需求,却与公共服务效率和员工个体福祉形成了巨大张力。
这和教育内卷中,学生拼命刷题并非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在排位赛中胜出,又有什么区别呢?
倘若连本应作为社会运行“稳压器”和“标杆”的公务员体系,都无法从这种“形式主义内卷”中挣脱,都无法率先落实《劳动法》赋予的基本休息权,那么我们又如何能指望它去设计和执行真正能遏制全社会内卷的政策呢?
如果制定政策的人深陷加班漩涡,又怎能真正体察"双休"对家庭的意义?
这就像让从未见过星空的人去设计天文望远镜,认知的局限,注定方案的局限。
当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自身就是“加班文化”的深度卷入者,甚至是被动或主动的维护者时,任何“反内卷”的倡议,都难免会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反内卷,或许真该从让所有公务员能按时下班、不再加班,拥有周末开始。
或许这个扣解开了,其他这些年越绷越紧像“教育内卷”的扣,才有解开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