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提条件了,这一次外交部很直接,台当局明年想来APEC,有政治前提

0
分享至

虽然今年的APEC峰会刚结束,但明年的APEC峰会,大陆却是提条件了。

而对准的目标便是台当局,想要2026年来深圳开APEC峰会,得坚持一个前提!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抛出台当局的抱怨:中国大陆为中国台北参加明年APEC会议设置附加条件,包括一个中国原则。

发言人毛宁的回应简洁明确“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作为地区经济体参与APEC,遵循APEC有关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和惯例,这是中国台北参与APEC的政治前提”。

同一天,国台办新任发言人张晗在另一场发布会上也作出相同表态,强调将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和APEC相关规定处理台湾地区参会事宜。



实际上台湾地区参与APEC并非新议题,其历史框架可追溯至1991年。当时,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三方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形成了所谓的“APEC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一个中国原则下的特殊安排。根据1992年10月2日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台湾必须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APEC活动,只能派主管经济事务的官员参会,且“外交部长”和“副部长”级官员不得出席APEC外交部长会议。

1993年,美国主导下APEC首次召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而彼时的台湾当局试图推动李登辉与会的企图失败后,中美双方通过协商确立了“西雅图模式”,台湾地区领导人不能参会,须委派经贸界代表参加。

此后二十多年间,台湾地区参与APEC的经历充满波折。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时,台当局为突破“现有框架”,但最终因不符合APEC谅解备忘录,台湾未派人参加那次会议。

而这种参与模式严格限定了台湾在APEC中的角色,仅仅是地区经济体,而非政治实体。



大陆方面为台湾地区参与2026年深圳APEC会议设置了明确条件。这些条件不是新规,而是对已有规则的重申和强调。

第一条红线是接受“中华台北”称谓,不得使用“台湾”或其他具主权意味的表述。第二条是接受其在APEC内部角色的限定,参会代表需从经济职能人员中产生,不能带有政治职务背景。第三条是台代表与他方代表的所有互动须提交主办方审批,不得私自安排“会边谈独”。

大陆方面此次特别强调规则,事出有因。



在2025年韩国庆州APEC会议期间,台湾地区代表团就被曝出“出格操作”:代表团成员趁茶歇、非正式对话场合,主动与数个成员经济体代表展开不经备案的“私下接触”。

会后还通过岛内媒体高调释放会谈信息,甚至用“我方”之名声称“与多国建立了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明显暗示“主权平等地位”。

面对大陆划定的红线,台当局不是思考如何遵守规则,而是提出了两个条件:要求大陆“平等对待”以及为台湾参会代表出具“人身安全书面保证”。台当局甚至放话,如果大陆不满足这两项要求,将不排除拒绝参加2026年深圳APEC会议。



实质上,台湾地区参与APEC的问题,表面上是一场关于国际组织参与资格的争论,深层却是两岸关于国际空间规则的较量。

从1991年至今,台湾地区在APEC的参与身份和空间已有明确界定。但台当局却一直试图突破这些限制,将APEC视为扩大国际接触、提高能见度的机会。

而与激进突破相比,台当局更常用的是“渐进式”策略:利用APEC会议期间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与其他经济体代表进行互动,制造“国际空间突破”的印象。



而大陆此次明确划出红线,也是对这种“渐进式”策略的直接回应。深圳APEC会议期间,大陆将以组委会身份,对所有与台湾代表接触的双边安排进行备案审核。这种制度设计,等于在物理空间之外,再加设一个“政治防火墙”,使台湾代表无可能在“边角余地”搞文章。

从更广视角看,这反映了大陆对涉台议题主导力的增强。

过去十年间,中国在APEC体系中的话语权与组织主导力已今非昔比。在WTO、RCEP、G20等多边机制中,中国已通过担任主席国、主导议题设定与话语构架建立起一整套规制框架,APEC也不例外。



面对台海双方在APEC问题上的较量,国际社会的反应十分明确。多数APEC成员经济体对“台湾问题政治化”趋于警惕,对台方试图用“参与即国际承认”的话术来制造既成现实的做法,回应日益冷淡。

这种冷淡反应源于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认同。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已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APEC本质上是一个围绕经济议题展开的平台,不以主权身份为准入门槛。



正因如此,它才为台湾地区的参与提供了空间。但台当局试图通过“政治身份冒充经济代表”来参与,会引发机制性排斥。

大陆此次态度明确,就是将这一漏洞堵死。2026年深圳APEC会议,因此成为台湾地区在多边舞台上面对的又一次“规则对决”。与以往不同,这场对决已经不是“能不能坐进来”的问题,而是“坐进来能否闭嘴”的问题。

大陆此次态度强硬、表述明确,不仅是对台湾“边界试探”的一次回击,也是对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信号:中国对涉台议题的主导力,已从双边转向多边机制全面覆盖。借机谋独的戏码,将在深圳终场。



只得说国际规则便是固规则,大陆的底线便是不可压迫,而台当局是遵守规则、顺利参会,还是挑战规则、自绝于国际社会?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台湾地区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通文知史 incentive-icons
通文知史
牢记历史,缅怀英烈。
4769文章数 62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