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电商领取《1000份电商运营干货案例》
作者 | 张逸 报道 | TOP电商
“ 嘎子哥 ” ,又出事了。
从穿警服直播被拘,到筹备线下演出被临时取消,谢孟伟,这个曾经的《小兵张嘎》,如今成了“流量反噬”的活教材。
![]()
“嘎子喜乐会”,紧急撤档
嘎子哥开演唱会了。
最近 ,一张海报在 网上疯传 ——“嘎子明星喜乐会”,常州站,11月15日开演。
主角正是 嘎子哥 谢孟伟。
![]()
图源:微博
票价从98元到666元不等,分为四个档次。
最低档可入场观看,168元档能获得签名海报,268元档还能参加“1V5合影”,而最贵的666元VIP票,则承诺“嘎子哥亲录1V1祝福视频” , 相当于花钱买一次专属问候。
在如今的网红经济中,这样的定价并不算离谱。
相比之下,抖音千万粉丝网红旺仔小乔的个人演唱会票价区间是268到968元,而嘎子哥的“良心价”反倒显得克制。
但问题在于 , 网友 并不认可。
“ 98票价真不如不如去动物园看动物 ”“快封了他吧”
![]()
从数据上看,热度确实有限。票务页面显示,标记“想看”的只有117人,远低于普通网红线下活动的关注度。
几天后,主办方突然发布通知 称 ,该场演出取消。
至于取消 理由 至今 未明,也未给出后续安排 , 这一幕多少有些讽刺。
前脚刚从“穿警服被拘”的风波中走出,后脚又想靠线下演出“复活”,结果还没上台,活动就被叫停。
台下没观众,台上没灯光,“嘎子归来”变成了“嘎子撤档”。
事实上,这并不是谢孟伟第一次试图“卖嘎子”。
过去几年,他先后在直播间卖酒、卖手机、卖课程,甚至推出过“嘎子影视基地探班服务”,粉丝付费就能进剧组“看嘎子拍戏”。
![]()
图源:微博
他一次又一次把“嘎子”当成品牌,用童年情怀换关注,用争议维持热度。
只是,这种“情怀变现”的生意,早已走到临界点。
娱乐化带货和情怀营销之间,隔着的是观众的信任线 , 当人们不再为“记忆”买单,所谓的“嘎子IP”就变成了旧时代的影子。
如今,当“嘎子”不再代表纯真和勇敢,而变成一个反复被消费的标签,观众看他,不再是怀旧,而是看一场荒诞剧。
![]()
被拘7天,流量的代价来了
谢孟伟真正“翻车”的起点,是那场穿警服直播。
9月初,他在快手直播带货时,穿着带有明显警用标志的制服出镜。虽然没有佩戴警号,但肩章、臂章都清晰可见。
当网友质疑“这样直播合适吗”时,他非但没有解释,反而情绪失控,对质疑者爆粗口。
很快,谢孟伟 被 网友举报 , 随后 警方介入。
9月17日, 云南警方 发出 通报 , 谢某某(男,36岁,河北雄县人),身穿带有警用标志服装直播带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依法行政拘留7日。
![]()
图源:微博
短短几 哥小时后 ,“嘎子哥被拘”的话题登上热搜。
谢孟伟随后发布道歉视频,说那是“拍戏戏服”,承认“不妥”,但舆论早已炸锅 , 账号也被封禁 。
更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 , 刚被拘完,他的合作公司立刻宣布 ,视频录制价格上调1.5倍。
理由是“谢孟伟市场关注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
图源:微博
在流量世界里,翻车和涨价,竟能在同一段时间内同时发生。
这足以说明,如今的流量逻辑早已失序—— 争议即流量,风波即商机。
10月 4日 ,谢孟伟的抖音账号解封,他 表示 : “我回来了。首先,向所有的观众朋友们说一声对不起”“公司的员工我也都提前安排好,大家都回老家了。”
![]()
图源:抖音
但很快又恢复更新,带着满脸笑容。
只是这一次,他的快手账号依旧封禁,粉丝数也大幅下滑。
从“警服风波”到“演出取消”,谢孟伟经历了从流量巅峰到信任坍塌的全过程。
更残酷的是,他似乎还没意识到: 不是观众不原谅他,而是他早已不是那个“嘎子”了。
![]()
翻车成常态,被执行超1400万
流量没了,麻烦却没停。
今年10月,有媒体披露谢孟伟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湖南新邵法院执行210万元;被北京大兴法院恢复执行500万元。
加上此前多起民间借贷纠纷,他被执行金额累计超1400万元。
![]()
图源:企查查
与此同时,他还陷入一场与“反诈老陈”的口水战。
老陈质疑他直播间售卖的酷派X60手机是假货,喊话品牌方回应。
嘎子哥怒怼:“你是什么东西?蹭热度的!”
![]()
图源:微博
一时间,“嘎子哥威胁反诈主播”的话题冲上热搜。
几天后,酷派官方出面确认手机确为正品。
老陈公开道歉,并晒出自己被封直播权限10分钟的截图。
舆论又一次反转。
只是,这样的“戏剧性”在谢孟伟身上屡见不鲜。
从“潘嘎之交”开始,他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被骂、道歉、涨粉、再翻车。
那年直播卖酒,他哭着说“我没有经验,请大家原谅”。网友一听,心都软了。
不久,潘长江出现在直播间里,像长辈一样苦口婆心地劝他:“别被带货冲昏了头。”
![]()
图源:微博
结果没过几个月,潘长江也进了直播间卖酒。
这场劝诫 后来被网友 戏称为 “潘嘎之交”。荒诞又讽刺。
谢孟伟的经历,其实就是这几年流量经济的缩影 , 靠情怀博眼球,用争议赚热度,再把热度变现。
可问题是,情怀能被透支几次?观众信任一次次被掏空,到最后,谁还愿意买单?
从童星变网红,从演员变主播,再一路摔到欠债被执行, 他 几乎是流量时代的 “ 翻车样板” 。
当红利散尽,滤镜碎了, “ 嘎子 哥” 也不再是那个让人怀念的英雄,只剩下一地狼藉的旧梦。
![]()
“嘎子哥”的故事,不只是一个人的沉浮,更是整个流量时代的寓言。
他代表的是一代被流量裹挟的中年网红:
他们懂得流量的威力,却不了解流量的边界;他们习惯于“整活”,却忘了观众早已变聪明;他们在一场场风波中反复跌倒,却始终舍不得退出。
在这个“越封越火”的时代,争议甚至成了商业策略。
从张雪峰被禁再归,到蓝战非口无遮拦被封号,平台的禁令,成了流量的“燃料”。
可不同的是,张雪峰有知识壁垒,蓝战非有娱乐能力;而谢孟伟,只有一个“嘎子”。
当“嘎子”被反复消费、再无新内容可讲,他就成了被流量时代抛弃的旧故事。
流量能成就一时的辉煌,却救不了失控的自我。
流量可以复制热度,但复制不了初心。
而当“嘎子精神”只剩下段子,这出“嘎子复出记”,也就彻底落幕了。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最新电商行业资讯,尽在【Top电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