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渔陈中学是个老模范单位。进入八十年代,发展至巅峰。
随着市教育系统第一家文明单位的创建成功,自己发电照明,桌凳标准化在全省推广,升入县一中的学生达四分之一,四大工程的完成,更是名声鹊起。以致出现八乡一镇的学生,县城干部的子女,还有山东的一些学生,纷纷涌入打渔陈乡中,致使每班学生达百名的壮观景象。更有其他学校在全县教干大会上拍胸脯只争第二的奇特风景,我们稳坐第一名。面对这种情况,秀才们可能总结出十条,二十条的办学经验。但今天我要说的却是,为了那个第一名,我舍弃了什么?
因为这个第一名,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这是县局领导的英明。1986年上级分两个全国模范指标,一个给了一中,杨存来校长留下来,一个投向打渔陈!联校校长王俊明对我说,我已是全省劳模,全家已转了非农业,我就不要了。这个指标,给谁都不好办,只有你留下最合适。王校长的话,使我心里暖哄哄的!体现了王校长的高风亮节和对同事关怀!全县一个指标,绝不会针对哪一位普通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失眠了。有联校的意见,论资历,学历,成绩,我应当仁不让,当之无愧的。我对全校的每个教师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思考着。我太了解每位教师了!一遍又一遍,掰开了,揉碎了,为了这个第一名,为了学校可贵的团结和谐气氛不受伤害,我咬了咬牙,狠了狠心。放弃!把他给了L老师!给了L老师也有问题啊,别的老师比啊。我还得一个一个做工作,次年又给了一个县人大代表,我又循着原来的思路又给了L老师,老师们也理解了我的苦心,都没再说什么,我真感谢大家的顾全大局!
1989又给一个县政协委员指标,我还是没留,给了另外一个老师。全国模范教师,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对于在基层中学的老师们来说,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荣誉啊!这些荣誉,对于我来说,一辈子也只能遇到一次啊!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来说,可能一辈子也没一次机会啊!还是那句话,为了那个第一名,我舍弃了!面对这种誉,不是每个领导都会放弃的!因此,我对一些领导,一生有多种荣誉是很不以为然的,对他们来说太容易了!在名与利面前,最能看清一个人,此言不谬也!
我全面接管乡中时面临三大紧急而艰巨的任务。一是翻修旧校舍。那的只有六个教学班,400多名学生,教室大都破烂不堪,好多已成了危房。二是扩建新房。三是给20多名教师盖家属院。在当时来说,农村中学有家属院的,全县、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没有。钱从哪里来?那时有个响亮的口号,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也就是农民麦季向乡里交教育提留,也属于专项基金,主要交麦子。提留交到乡里以后,乡领导对教育提留款的使用随意性很大。可以任意挪用,可以全部给你,也可以部分给你,也可以一分不给,实在没法子啊!你要想要,按现在说法,你得去争取,得去要,得去求人!求人难,难于上青天。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跑断腿,磨破嘴,送点礼。人不求人一般高,就是最生动写照!那时的体制是乡中归联校管。正因为难,联校领导都不愿出面要钱。你不下地狱,他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当时任联校副校长兼乡中校长,你们不上,我上!我当时给联校也说清了,如要来钱,应全部归乡中。联校也答应了我的要求!当时巧妙的利用几个主要乡领导的孩子在乡中就读的机会,从这里着手,不知做了多少难,事情居然成了。连续四年足额把钱给了乡中,并有意外收获,我与主要乡领导达成如下协议,只要全县考第一,乡里要奖5000元,总共四年两万元,也兑现了!因而三大任务圆满完成,近20多名教师住进家属房,自己不花一分钱!那是一个家啊,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学生迅速达千名,九个教学班,整个学校焕然一新。这种乡中足额要到钱全县没有第二个,市有没有第二个,省里有没有第二个,就不知道了!
那时给钱是不转账的,现金用提包提!这些钱都是由我一个人用提包提来再交给会计的。毫不夸张地说,面对这种形式的金钱诱惑,没几个能顶得住的。乡里连个帐都没有,全是白条。苍天在上,这个诱惑我顶住了!那时我要想弄钱,成个万元户,实在太简单了!我没有那样做!非要说人品,一句就说清,别的都不行,唯看孔方兄!你也别不信,我老家房无一间,连一处宅子也没垫。那时五千元就能盖一出好房子,一万元就能盖一处小别墅。就连谁都不知道的两万元的奖金也统统用在学校。一个五千办了电,一个五千买了图书。另外那两个五千用在教师两次旅游!那时还没旅游局,人们还没旅游这个概念!老婆孩子都带上,自己不花一分钱,登泰山观日出,游荷泽赏牡丹。大家都高兴坏了!每次两辆大客车,每次都是我自己在家留守,也算一种舍弃吧!
当时每逢秋假,县里都要召开全县教干大会。86年大会如期举行!在开会半小时前,坐在主席台上的朱佃存局长给我使了个眼色,让我出去一下。随即我与朱局长到了会议室东边,朱局长对我说,夹河联校乱了,班子得调,你如愿意去当校长,今天就宣布。我正犹豫,王俊明校长过来了!他听说要我去夹河,表示坚决不同意。他说乡中势头正盛,你走了咋办?朱局长见王校长这态度,便说,道申再等机会吧!当场宣布了刘福印去夹河!我非常感谢朱局对我的厚爱。新区实验中学建好后刘广乾那里他第一个推荐了我,并且专门到濮阳我家中,叫我回去担任校长职务。并说,现在教委(市教委)闹这么厉害,你跟老娘们在一个烂小学干什么!中原逐鹿不由人,朱局长两次苦心都没实现,那时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没有回到台前。如果现在再让我选择的话,我也许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争第一名,难!保第一名,更难!为了那个第一名,我舍弃了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我舍弃了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政治待遇!我舍弃了去夹河联校当校长机会!同时,我也顶着了金钱的巨大诱惑。为了那个第一名,我舍弃了许多,许多!
(作者简介:田道申,台前县打渔陈镇人,长期在台前县、濮阳市从事教育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