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都高新区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一缘
中医“治未病”理念肇始于《黄帝内经》“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哲学智慧,历经千年淬炼,于当代健康中国战略中焕发新生。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级防御体系,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预测性、预防性、个性化、参与性”(4P医学模式)高度契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范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治未病”纳入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核心指标。成都高新区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新区卫健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点和优势,凸显“预防”这一核心,将关口前移,创新探索出“‘治未病’三阶守护”新模式,筑牢“个体—家庭—企业”三阶守护生态圈。
“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
近日,以“弘扬中医文化·护航群众健康”为主题,在成都高新区西园辖区成功举办中医健康咨询活动。活动通过“宣教+服务+体验”三维模式,构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闭环,深受群众喜爱,往来群众络绎不绝,活动当日累计服务群众2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通过家门口的中医体检活动发动居民重视健康,关爱、关心健康,主动参与健康管理,让“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
“治未病”服务走进万家
早上八点,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唐秦背上诊疗箱,来到她的第一站——成都高新区尚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已有许多老人在排队等候。“唐医生,我这半个月总在凌晨三点醒,像定了闹钟似的。”72岁的王婆婆揉着太阳穴抱怨。唐秦医生仔细问诊后说:“您看,失眠区反应这么强,今天给您贴个耳穴,配合睡前喝酸枣仁百合茶试试。”同时在尚锦社区,83岁的张婆婆拿着睡眠监测报告感慨:“吃了二十年安眠药,现在靠耳穴贴和药枕,夜里能睡个整觉了”。
![]()
“治未病”服务惠及万企
除了社区,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每周1次进驻企业,提供血压血糖监测、拔罐、针灸等10余项服务。在园区的健康驿站里,28岁的程序员李先生正接受肩颈刮痧,暗紫色的痧痕揭示着他长期伏案工作。“牟医生,我们这种‘电脑颈’有没有速效的缓解办法?”“每天用头写两遍‘米’字操,风池穴贴磁疗贴,比你们买的人体工学椅管用。”牟永香医生说着在穴位模型上指出位置,周围人赶紧拍照记录下来。“以前觉得拔罐是老人才需要的,没想到真能治年轻人的鼠标手。”来自企业的周女士边说边展示着手臂上的罐印。
![]()
天色渐晚,家庭医生唐秦的手机仍在震动,居民服务健康群里跳出新消息:“拔罐后能洗澡吗?”“经期能喝药茶吗?”她快速回复着,不漏下任何一条消息。“‘治未病’三阶守护”新模式的探索离不开每一位家庭医生的付出与居民的信任,医者以“一针一罐”织密预防网,民众以“一茶一膳”践行养生道,共筑基层健康共同体。
成都高新区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推行的“‘治未病’三阶守护”新模式打开了基层卫生健康治理的新路径。进一步发挥了中医“治未病”的特点和优势,增强了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发挥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魅力,以中医疗效和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和支持,让老百姓享受到中医药发展的成果。
当晨光再次照亮,家庭医生们已走向新的服务点。药箱里耳穴贴与智能脉诊仪碰撞轻响,仿佛叩击着中国式健康管理的未来——那些穿梭在楼宇与巷陌间的白色身影,正用古老智慧,编织着一张张守护健康的“治未病”网络。
编辑:鄢婷 校对:邱向东 三审:张镜 终审:王仁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