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37.2 分的笔试成绩出现在体检入围名单上时,哈尔滨市双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招录公示像一块投入舆论池的巨石。这个远低于公告中 “60 分合格线” 的数字,与未做任何脱敏处理的 18 位身份证号并列出现,在 2025 年深秋的互联网上激起层层涟漪。这场看似微小的基层招录风波,实则撕开了公共服务领域规则执行的裂缝,拷问着每个普通人都关心的命题:当白纸黑字的规矩可以被 “灵活变通”,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一、从 “硬规定” 到 “软操作”:60 分底线为何失守?
9 月 4 日发布的招录公告里,“低于 60 分者不合格不予招录” 的条款曾显得格外明确。这道分数线不是随意划定的门槛,而是对消防文员岗位基本能力的量化要求 —— 无论是公文处理需要的文字功底,还是协助火调所需的逻辑素养,60 分都代表着 “能胜任” 的最低标准。但当 33 名考生中仅 6 人达标时,招录方没有选择核减名额或重启招考,而是直接从不合格者中补选 4 人,让 37.2 分、38.4 分的成绩堂而皇之地进入体检环节。
![]()
这种 “凑数式招录” 的逻辑背后,是对规则的系统性漠视。招录公告本质上是政府部门与公众签订的契约,一旦发布便具备公信力约束力。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即便是艰苦边远地区岗位,也会明确划定行测 45 分、总分 90 分的合格线,从未有过 “不够分就降格” 的操作。消防系统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关键力量,其文职岗位直接关系到公文流转、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的质量,37 分的水平如何应对火灾事故调查的辅助任务?这种 “先破规矩再补位” 的操作,难免让人怀疑背后是否藏着人情勾兑的空间,或是将 “完成招录指标” 置于 “选拔合格人才” 之上的官僚思维。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操作形成的恶劣示范效应。当考生发现 “不及格也能入围”,当公众目睹 “规则可以商量”,考试的严肃性便会荡然无存。就像网友质疑的那样:“如果 37 分能进体检,那认真复习考了 59 分的人算什么?” 这种对努力者的不公,远比招录本身的瑕疵更伤人。
二、身份证号 “裸奔”:程序失范的连锁反应
如果说分数底线的失守是对招录公平的挑战,那么考生 18 位身份证号的完整公示,则暴露了工作作风的全面失守。在电信诈骗高发的当下,身份证号作为核心敏感信息,其脱敏处理早已是公共事务的基本常识 —— 即便是普通企业招聘,也会隐去中间 6 位数字,而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消防救援支队,却将考生隐私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
![]()
这种疏忽绝非 “工作失误” 可以搪塞。《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要求,处理敏感个人信息需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公示环节的脱敏处理是法定责任。33 名考生的身份信息暴露,意味着他们面临着被冒用办理信用卡、注册虚假账户等风险。更讽刺的是,涉事岗位包含 “档案管理”“公文处理” 等需要极强保密意识的职责,招录方自己却连最基本的信息保护都做不到,这种 “要求他人严格、自己随意放水” 的双重标准,无疑消解了公众对其专业能力的信任。
从突破分数底线到泄露个人隐私,两个看似独立的问题指向了同一个根源:程序敬畏的缺失。当工作人员把招录当成 “完成指标” 的任务,而非选拔人才的过程;把信息公示当成 “走流程” 的形式,而非严守规则的责任,公信力便会在这些细节中不断流失。正如通报中自我剖析的那样,这是 “作风漂浮、责任缺失,法律意识淡薄” 的集中体现。
三、纠错之后:公信力如何重建?
11 月 4 日,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通报来得还算及时:纠正错误、不予录用不合格者、追责相关人员、向考生致歉。这种 “知错就改” 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公众更关心的是,如何避免下一次 “犯错”?
![]()
基层岗位招人难的现实或许可以理解。双城区作为哈尔滨的远郊区,消防文员岗位吸引力有限,33 人报考 10 个岗位的竞争烈度本就不高。但解决问题的正道,是优化招录条件、拓宽宣传渠道,比如适当放宽专业限制、增加薪资透明度,而非践踏规则 “凑数”。国家公务员招录中,遇合格人数不足时,通常会核减名额或取消岗位,这既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对岗位负责的表现。消防系统作为纪律部队,更应坚守 “宁缺毋滥” 的原则 —— 与其招 4 个不合格的文员添乱,不如用 6 个合格者高效履职。
更深层的重建,在于构建 “不能违规、不敢违规” 的机制。此次风波中,从笔试阅卷到成绩公示,多个环节都未发现问题,暴露了内部审核的漏洞。或许可以借鉴高考招录的 “多轮复核” 制度,让笔试成绩、公示信息经过业务科室、纪检部门、分管领导的多重审核,每个环节留下责任人签字,形成 “谁审核、谁负责” 的追溯链条。同时,应将公众监督纳入常态化机制,比如在公示页面设置 “异议反馈” 入口,让问题能及时被发现、被纠正。
四、60 分之上:规则面前没有 “灵活变通”
这场招录风波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基层治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 “规则细节”。60 分的合格线,本质上是公信力的第一道防线。它不仅衡量着考生的能力,更考验着招录方的诚信 —— 守住这条线,就是守住了 “公平竞争” 的底线;突破这条线,无论理由多么 “充分”,都是对公平的伤害。
![]()
在就业形势紧张的当下,一个稳定的公职岗位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生活的保障、人生的机遇。33 名考生中,有人可能为了这次考试复习数月,有人可能放弃了其他工作机会。当他们看到 37 分的考生与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线,那种对公平的失望感,可能会转化为对整个体制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的积累,最终会让政府部门的工作寸步难行。
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通报里有句话很关键:“衷心感谢并诚恳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的批评与监督。” 这或许是此次风波最积极的成果 —— 公众监督倒逼了问题整改,也敲响了规则意识的警钟。从这个角度看,37.2 分的成绩撕开的裂缝,未必是坏事,它让我们看清了基层治理中的薄弱环节,也为公信力的重建提供了契机。
风波过后,双城区的消防文员招录终将重启。希望下次公示时,60 分的底线能被牢牢守住,考生的身份证号能被妥善隐藏,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因为公众需要的,从来不是 “知错就改” 的道歉,而是 “不犯错误” 的规范。毕竟,公信力的建设,从来不是靠一次纠错完成的,而是靠无数次对规则的坚守积累起来的。这道 60 分的考题,不仅考考生,更考每个手握权力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