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副部长李克农怒批熊向晖拿破烂充数,熊直言,我找周总理提个建议

0
分享至

1935年1月28日清晨,黔北土城的雨下得没停。

赤水河裹着泥沙,像条灰蒙蒙的带子绕着山谷流。

凌晨五点刚过,枪炮声突然炸响,把山间的雾气都震得散开。

川军郭勋祺部的士兵,借着地形优势,朝着红三、红五军团的阵地猛冲过来。



谁也没想到,这场仗会打得这么凶险,更没人料到,最后力挽狂澜的,是一支号称“学生军”的部队。

情报出错,军委指挥部直面兵锋

这场仗从一开始就透着不对劲。

红军战前拿到的情报,把川军的“旅”误译成了“团”。

原本以为对面只有四个团的敌人,真打起来才发现,冲上来的足足有六个团,一万多人。

这支部队装备不差,弹药管够,火力猛得很。



红三、红五军团的战士们拼了命抵抗,可架不住敌人数量翻倍。

中午的时候,阵地还是被突破了。

川军一口气抢占了白马山的制高点,这个位置太关键了,离中革军委的指挥部就隔了一道山梁。

指挥部背后,就是流速湍急的赤水河,退无可退。

当时的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捏把汗。



红军刚经历过湘江血战,兵力本就紧张,这下又被敌人逼到了绝境。

指挥部里,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每个人都清楚,这一仗要是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看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在战场上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点小小的失误,就可能把整个部队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红军当时面临的困境,不光是兵力和装备的差距,更要命的是信息偏差带来的被动局面。

陈赓临危受命,“学生军”变身救火队

危急关头,毛泽东掐灭手里的烟头,只说了一句:“让陈赓上!”这句话,现在听着简单,当时却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

陈赓是谁?当时他是红军干部团的团长。

本来想,这支队伍大概率是作为预备队待命,没成想刚宿营就接到了紧急命令。



干部团可不是普通的部队,1934年10月由红军大学、彭杨步校这些学校合并而成,成员都是连排以上的军政骨干,号称“红军黄埔”。

这支部队装备是全军最好的,每人都配了步枪、短枪,还有一百发子弹。

特科营里,迫击炮、重机枪、工兵、爆破连全都有,说是“武装到牙齿”一点不夸张。

更特别的是,它名义上是个团,却直属中革军委,地位比一般的师、军都高,算是党中央的最后一道防线。



接到命令后,陈赓没半点犹豫。

他立刻召集营长们部署任务:特科营的六挺重机枪、四门迫击炮全部展开,先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一营正面强攻,二营从右翼迂回,三营留在后面当预备队。

安排完这些,他自己手提驳壳枪,跟着一营就冲了上去。

谁也没料到这支“学生军”这么能打。



战士们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看着文质彬彬,冲锋号一响,个个都像猛虎下山。

手榴弹一颗接一颗砸向敌阵,白刃战的时候,刺刀闪着寒光,杀声震得山谷都在响。

川军也是第一次跟干部团交手,被这支部队的气势打懵了,攻势一下子就缓了下来。

陈赓在战场上的指挥,确实有一套。

他不光敢冲在前面,还能精准判断局势,调动兵力。



本来以为这场反击至少要打半天,没成想不到三个小时,就把川军逼退了,硬是撕开了一条生路。

戴罪立功,一仗打出开国大将风采

很少有人知道,土城之战的时候,陈赓还背着“留党察看”的处分。

1933年他在上海被捕,任凭敌人怎么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

后来被党中央救出来,却遭到“左”倾路线的怀疑,一度被开除党籍。



长征出发时,他也只被任命为干部团团长,名义上比野战师长的职级还低。

这场仗,对陈赓来说,更像是一场“刺刀平反”。

午后的时候,敌人的援兵到了,三个旅的兵力加上原来的部队,炮火变得更加猛烈,山头都被轰得变了形。

干部团的伤亡开始增加,七连连长牺牲了,九连指导员肠子被打出来,用绑腿缠住继续射击。



无奈之下,陈赓把团部的通信员、警卫员、卫生员全都编进了战斗排,还立下了严厉的战场纪律:“谁退一步,执行枪决!”在最危急的那个凹地里,他亲自操起一挺花机关,和特科营的重机枪连一起,对着敌人的指挥所猛烈射击,一口气打出了五百发子弹,硬是把川军的第三次冲锋压了回去。

很显然,陈赓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战士。

干部团的战士们凭着一股韧劲,死死守住了阵地,为红一军团回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两小时后,红一军团第二师跑步赶到,和干部团形成钳击之势,川军终于支撑不住,向平川地带溃退。

毛泽东站在白马山主峰,看着潮水般退去的敌军,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转身对着周恩来、朱德感慨道:“这个陈赓,一员猛将,可以当军长!”这句话,既是对陈赓的肯定,也是对干部团战士们最好的褒奖。

土城之战后,干部团跟着毛泽东四渡赤水,二克遵义,还以一天一百二十里的急行军抢占娄山关,配合红三军团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虏三千多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



5月初,他们伪装成国民党“中央军”,奔袭一百六十里夺取皎平渡,巧渡金沙江,为红军甩掉数十万追兵立下了头功。

毫无疑问,土城之战规模不算大,意义却十分深远。

它让红军及时放弃了北渡长江的计划,转而四渡赤水,把“被动挨打”变成了“牵着敌人鼻子走”。

毛泽东后来回忆起这场仗,还感慨地说:“土城这一仗,我们打输了就全军覆没,打赢了就能掌握主动。”



而陈赓,凭着这一仗打出的威名,此后十年里,从太行山到淮海战场,率领部队屡建奇功,最终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

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在怀仁堂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土城我就说你可以当军长嘛,今天给你个大将,也不冤枉!”如今,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陈赓率干部团在此浴血奋战,保障中央红军安全转移”这行大字依旧夺目。



每当夕阳落下,碑影和山岚交融在一起,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山谷里的呐喊:干部团,一步不退!陈赓,可以当军长!这场战役留下的,不光是一段传奇历史,更有一种绝境中不放弃的精神。

这种精神,直到今天,依旧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鹤羽说个事 incentive-icons
鹤羽说个事
这里是鹤羽说事儿,说点儿你爱听的事儿~
577文章数 1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