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了,他终于肯联系我了。”菲律宾蒙特雷的单亲妈妈莉娜向帮助自己的好心人表示,语气里满是复杂——那个在她怀孕后就消失的韩国男人,最近突然发来的消息,不是道歉,而是恳求别再公开他的照片。这一幕,正在菲律宾多个城市悄然发生,而推动这一切的,是韩国公益人士具本昌和他那张“最后的王牌”。
从上月开始,具本昌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布照片,画面里是被抛弃的韩菲混血儿,配文直指他们身在韩国的父亲:“寻找2010年生女、2014年生子后失联的爸爸们”。这位“解决抚养费的人们”组织的发起人毫不避讳:“就算被控名誉损害,我也不会停手”。
![]()
没想到,这招“以公开换回应”真的起了作用。11月2日,具本昌透露,不少常年拉黑生母的韩国男性开始主动现身,有的甚至愿意协商抚养费。“他们怕了,怕照片在韩国社交圈传开,毁了自己的生活。”具本昌见过太多绝望的母亲,最让他痛心的是那位抱着夭折女儿哭泣的菲律宾女人——1岁多的孩子因没钱治病离世,而孩子的韩国父亲只留下一张写着“韩国、18岁、你信吗?”的轻佻字条,便彻底消失。
公开照片绝非易事。具本昌每天都能收到质疑私信:“这不是侵犯隐私吗?”他也曾陷入两难,咨询律师后才知道,诽谤罪名是否成立全看法官判决。事实上,这不是他第一次冒险。自2018年起,他就因曝光拖欠抚养费者信息被控违反《信息通信网络法》,尽管三千多名市民联署请愿为他求情,法院最终还是判处他缓刑并处罚金100万韩元。
“可我没有别的办法。”具本昌的无奈藏在每一个案例里。这些韩国男性在菲律宾时就藏起了护照和手机号,有的甚至谎称自己不是韩国人,一旦怀孕便立刻逃回国内,留给女方的只有一个非婚生的孩子。具本昌的团队在公开信息前会反复核查:确认对方并非经济困窘,多次沟通警告无果,才会迈出这最后一步。而网站上的信息,只要欠款结清就会立刻删除,一切只为倒逼父亲们承担责任。
![]()
这场横跨两国的“寻父”困境,根源要追溯到几十年前。20世纪80年代末,英语培训成了韩国人就业的“硬通货”,英语普及率高达93%、费用却仅为欧美三分之一的菲律宾,成了最佳选择。大批30至40岁的韩国男性涌入这里,或是研修语言,或是投资办学,而当地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女性成了他们短暂停留时的陪伴者。
“他们大多没打算长期停留,怀孕对他们来说是‘意外麻烦’。”具本昌解释道。这种“来得快去得急”的相处模式,加上跨国追讨抚养费的重重阻碍,让抛弃成了不少人的“选择”。如今,菲律宾的韩菲混血儿已达5万名,他们大多跟着贫困的生母生活,连基本教育都难以保障,逐渐沦为社会边缘群体。
![]()
自20世纪80年代末,菲律宾以廉价英语培训吸引来大量韩国学生,年均约4万人赴菲,其中部分男性通过“帝王旅游”(Emperor Tourism)等性旅游形式与当地女性发生关系。其次,韩国国籍法规定,非韩籍母亲所生子女无法自动获得韩国国籍,且许多父亲在菲期间故意隐瞒护照号、手机号等身份信息,使追责困难。最后,多数涉事男性为30-40岁,在韩国已有家庭,一旦关系暴露便选择切断联系。
讽刺的是,韩国并非没有相关法律。但跨国执行的成本、两国司法衔接的漏洞,让法律成了“纸上权利”。一位菲律宾单亲妈妈曾尝试通过使馆联系孩子父亲,却被告知“没有准确身份信息无法协助”。
因为有很多韩国男性在和菲律宾女友交往之初就隐瞒了真实姓名,很多其实在韩国早就有自己的家庭,甚至有男子骗对方自己的住址在平壤,很明显,这些人是明知故犯,一开始交往就动机不纯。
而具本昌的公开行动,成了现阶段最直接的“民间执法”手段。
截至目前,已有12名韩国男性在照片公开前主动联系生母协商抚养费,但这对于5万个家庭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具本昌很清楚,公开照片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立法完善和跨国协作。“这些孩子不该为父母的错误买单,更不该连喊一声‘爸爸’的权利都没有。”
引用来源:《育儿费解决的人们》官方instagram,KBS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