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家中的观音像!高僧揭示:供水做对这5个细节,福报或会临门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地藏经》《佛说浴像功德经》《法华经·普门品》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观世音菩萨,世人尊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被视为慈悲的化身。《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正因如此,千百年来,无数家庭供奉观音圣像,晨昏礼拜,香花供养。

可家家户户供奉观音,为何有的人家福报连绵,诸事顺遂,有的人家却始终平平淡淡,甚至时运不济?难道观音菩萨还会区别对待众生不成?

其实不然。《地藏经》有云:"业报差别,莫不由心。"供养本身不在形式的繁复,而在于是否诚心如法。就如同世间种田,撒下种子固然重要,但若不懂得耕耘之法,不明土壤之性,不知时节之宜,种子再好也难有收成。

供水,看似最简单不过的供养,一杯清水摆在佛台,谁人不会?可就是这看似平常的一杯水,其中却蕴含着甚深的佛理。唐代的智者大师曾说过一句话,道破了其中玄机。只是这句话,寻常人听了也只当耳旁风,唯有真正懂得的人,才明白这杯水里,藏着多少功德。



说起供水的讲究,不得不提到一位唐代的高僧——慧安国师。

慧安国师俗姓卫,荆州枝江人。这位国师年少时便遁入空门,跟随璨禅师修行。璨禅师是禅宗三祖,得道之人,慧安在他座下苦修多年,终于有所悟入。后来慧安云游四方,遍参善知识,最后在嵩山少林寺一住就是数十年。

武则天当政时,听闻嵩山有位得道高僧,多次下诏请他入京,慧安国师却屡次推辞。武则天是何等人物,她执意要见,便派人强行把慧安接到了京城。武则天见到慧安,第一句话便问:"师从何处来?"慧安答:"从嵩山来。"武则天又问:"为何不愿应诏?"慧安从容答道:"山野之人,本就应在山野。强入京城,如鱼离水,恐怕无益于陛下,也无益于众生。"

武则天听了,却笑了:"朕看师父不像鱼,倒像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岂会在意是江湖还是宫阙?"

慧安沉默片刻,说:"陛下若执意要贫僧留下,倒也无妨。只是贫僧有个条件。"

"但说无妨。"

"贫僧想在宫中设一处道场,供奉观世音菩萨。每日贫僧会在此诵经礼佛,为天下苍生祈福。若陛下能容许,贫僧便留下。"

武则天自然应允,还专门拨了一处清净的殿宇给慧安。殿中供奉了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观音菩萨像,慈眉善目,庄严殊胜。

慧安每日在此念经打坐,从不间断。宫中的宫女太监们渐渐发现,这位国师的供养方式很是特别。别的和尚供养佛菩萨,总是香花灯果,五供俱全,排场很大。慧安却只供一杯清水,此外别无他物。

有位年轻的宫女很好奇,有一日趁慧安诵经完毕,上前问道:"国师,奴婢看您每日只供清水,不供香花灯果,这是为何?"

慧安笑了笑:"你可知道,为何要供水?"

宫女摇头:"奴婢不知。只听老人说,供水是让佛菩萨解渴。"

"佛菩萨岂会渴?"慧安说,"供水,不是供给佛菩萨喝的,而是供给自己的心。"

宫女更加不解了。慧安也不急着解释,只说:"你若想知道,可以来帮我供水。我会教你如何供,你自己慢慢体会。"

从那天起,这位宫女每日都会来帮慧安供水。慧安便一点点教她供水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水要清净。

慧安告诉她:"供佛的水,必须是干净的水。不能是隔夜的水,不能是浑浊的水,更不能是有异味的水。每日清晨,要取新鲜的水来供养。"

宫女问:"为何一定要新鲜的水?"

"因为水代表我们的心。"慧安说,"心若清净,供养才有功德。浑浊的水供上去,就像是带着杂念妄想去拜佛,佛菩萨不会怪罪你,只是你自己的心不清净,自然无法与佛菩萨感应。"

宫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第二个细节,是水要满。

慧安说:"供水时,杯子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水面要平,不多不少,刚刚好与杯口齐平。"

宫女照着做,却总是掌握不好分寸,要么水装得太满,一端起来就洒出来;要么装得不够,离杯口还有一段距离。试了好几次,终于装得刚刚好。



"为何要装满?"宫女问。

"满,代表圆满。"慧安说,"我们供水,是为了祈求福慧圆满。水若不满,就如心愿不圆,诚意不足。但若满得溢出,又显得贪心太重,不知节制。刚好满,不多不少,这才是中道。"

宫女听了,若有所思。

第三个细节,是供水的杯子要干净。

这一点听起来简单,但慧安却说得很细致:"杯子不仅外面要干净,里面更要干净。不能有茶渍,不能有水垢,不能有任何污渍。每次供完水,撤下来后,要认真清洗,擦干,放在干净的地方。下次再用时,还要再检查一遍,确保没有灰尘。"

宫女说:"这也太麻烦了。"

慧安摇头:"不麻烦。这是对佛菩萨的恭敬心。你想想,若是皇上赐你一杯水喝,你会用一个脏兮兮的杯子接吗?佛菩萨虽然不会计较这些,但我们自己的心要清净,要恭敬。杯子干不干净,不是给佛菩萨看的,是给自己看的。"

宫女这次点头点得用力了些,她开始明白,供水这件事,原来处处都是在修自己的心。

第四个细节,是供水的时间。

慧安说:"供水,要在清晨。最好是在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阳气初生的时候。这个时候,万物清新,人的心也最容易清净。供完水后,要在佛前静坐片刻,念几句佛号或经文,让自己的心完全安定下来。"

"那撤水呢?"宫女问,"什么时候撤?"

"撤水的时间也有讲究。"慧安说,"不能等水放干了才撤,也不能供一会儿就撤。一般来说,供到下午或傍晚就可以撤了。撤下来的水,不能随便倒掉,要恭恭敬敬地倒在干净的地方,可以浇花,可以洒在清净的地上,不能倒进厕所,不能倒进垃圾桶。"

"为什么?"

"因为这是供过佛菩萨的水,已经有了加持力。"慧安说,"虽然佛菩萨不会喝这杯水,但你以恭敬心供上去,这杯水就不同于寻常的水了。你若恭敬地处理它,就是在长养自己的恭敬心;你若随便乱倒,就是在损自己的福报。"

宫女听了这四个细节,已经觉得很受用了。她每日照着慧安国师教的方法去做,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欢喜。以前在宫中,总觉得日子难熬,现在却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

有一天,她忍不住问慧安:"国师,您说供水有五个细节,前面四个您都教给我了,那第五个是什么?"

慧安看着她,笑而不语。

宫女有些着急:"国师,您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吧。"

慧安摇摇头:"第五个细节,不是我不想告诉你,而是你还没有准备好听。"

"为何这么说?"

"因为前四个细节,讲的都是方法,是如何去做。"慧安说,"但第五个细节,讲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供水背后真正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是靠听就能明白的,要靠自己去体悟。"

宫女听了,更加好奇了:"那我要怎样才能体悟到?"

"你已经在体悟了。"慧安说,"你每日供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有一天,你会突然明白的。"

宫女虽然心中疑惑,但也不敢多问,只好继续每日认真供水。

就这样过了三年。

这三年里,宫女始终跟着慧安学习供水。她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再到现在的自然。供水对她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有一日,慧安病倒了。年事已高的国师,身体终于撑不住了。武则天亲自来探望,御医也尽力医治,但慧安自己知道,大限将至。

他把宫女叫到床前,虚弱地说:"我要走了。"



宫女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国师,您不会有事的,您会好起来的。"

慧安笑了笑:"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过。我这一生,也该圆满了。"

他看着宫女,说:"你跟我学了三年供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第五个细节了。"

宫女擦了擦眼泪,认真地听着。

"第五个细节,就是……"慧安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他看着宫女,问道,"你为何要供水?"

宫女愣住了。这个问题,她从来没有认真想过。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