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是情感动物,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法官其实也是普通人,只是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的日常是以一颗理智中立的心,听世间悲欢,辨真相谎言。工作中的他们始终将情绪与感受深藏,待夜幕落下,他们将法袍褪去,坐在寂静的办公室中撰文理卷之余,回想起近期的所见所闻,常会顿生一番感悟,不吐不快,这就是《法庭•五味瓶》栏目的由来。
本号正陆续推出《法庭•五味瓶》系列文章,为您讲述鲜为人知的法官办案故事,以细致笔墨描绘心路历程,带您体验法院人的甜酸苦辣咸。

![]()
![]()
法庭门前的老槐树绿了又黄,不知见证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穿过那道厚重的木门,我的日子被案卷、笔录和无数当事人的面孔填满,在法与情的交织地带,品味着独属这份职业的五味杂陈。
![]()
酸,是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被子女弃养时的心酸,是面对昔日恩爱夫妻如今形同陌路时的悲哀。还记得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因为子女赡养问题颤颤巍巍地走进法庭,向我慢慢述说着她们夫妻二人是如何将三个子女辛苦拉扯大,又是如何帮助子女成家立业的。而如今老伴去世,子女为了抢夺遗产大打出手,更是让她一人独居无人照料,昔日的美好家庭化为泡影,如今只能在法庭相见。
为了尽早化解纠纷,同时尽量弥合母亲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我选择了调解。调解过程中,除去表达自己的诉求,老太太总是在座位上静静地坐着,双手反复摩挲着衣角,眼睛里盛满了一个母亲多年的付出与当下的失落。所幸,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当子女向她道歉时,老人偷偷抹泪的模样更是让我心痛无比。法律虽然能够判决赡养费的数额,却难以丈量亲情之间的距离。
这种“酸”,是看到人间百态后的共情,让我时刻记住法律条文背后跳动着的是人间的温度、真实的悲欢。
![]()
甜,是调解成功后的相视而笑,是当事人握手言和时的如释重负。去年处理了一起邻里纠纷,两家因为一棵越界的石榴树而发生争执,从互相谩骂发展到拳脚相向。我组织双方进行了多次调解,才发现案件症结在于双方曾因合伙经营打过官司,东边这家输了官司,碍于几十年的邻里情,虽然不满但没有说破。随着石榴树越界从西边长到了东边,积累在他心中的积怨迅速生根发芽,于是被“误砍”的石榴树成为了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后来,我们找来了村干部并喊上了两家的子女一起座谈,从两家的交情说到子孙后代的和睦,说着说着两位老人红了眼眶,“小时候,一到秋天,我们两家人一起分石榴,如今却对簿公堂,说来真是惭愧……”最终,两家冰释前嫌。看着双方和好如初,一股成就感在我心底升腾。
这种“甜”,是每日疲惫生活的解药,在这些温暖结局中积蓄的能量,可以支撑每个挑灯深夜的苦寒。
![]()
苦,是风雪无阻的漫漫送达路,是为了办结案件挑灯夜战的咖啡滋味。最难忘的是那起涉及多名农民工的欠薪案:年关将至,大雪纷飞,大家本以为可以带着辛苦工作一年的酬劳回老家团圆,谁料工地的包工头们互相推诿,拒不支付工资。无奈之下,工人诉到了法院。
案件受理后,为了厘清每个工人的工时和时薪,我只能将数千条零散的记录进行梳理分析,那几天回到家时大多已是深夜。现在回想起来仍是疲惫,但想到工人们追回血汗钱时的笑容,所有的疲惫瞬间拥有了意义。
这种“苦”,是包含甜的收尾,但需要一份心力,守住最开始的苦涩,剥开坚硬的外壳。
![]()
辣,是针锋相对的庭审现场,是面对误解与指责时的面颊发烫。法官助理常常处在矛盾的第一线,当事人不满情绪往往最先向我们倾泻。“他们是不是找人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案子要拖这么久?”这样的质问并不罕见。起初我会感到委屈,后来渐渐明白,这些尖锐话语背后是对法律程序的困惑不解和对公平正义的急切期望。
记得办理一起分家析产案件时,双方当事人情绪异常激动,庭前质证时吵得不可开交。为了查清宅基地和老房子的建造经过,我多次和法官一起去村里调查。然而年代久远,资料证人都寥寥无几。为了真正化解矛盾,我们向他们耐心解释,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证据规则,引导他们进行调解。
最初,他们并不认同,总认为法院是在偏帮对方,甚至指着我们的鼻子咒骂,但经过我们一遍遍上门疏导劝解,距离慢慢被拉近,信任在一次次长谈中慢慢建立,最终他们放下了心防。
这种“辣”,是警醒,更是鞭策,提醒我永远保持专业与克制,不断提高安身立命的法律素养。
![]()
咸,是烈日炎炎下实地勘察流下的汗水,是阡陌田野上走村入户调查时的身影。记得有个装饰装修合同纠纷,业主与装修公司因为房屋是否渗水能否继续施工闹到法庭。
为了查明事实,在38度的高温下我来到仿佛蒸笼般的装修现场,用手抹开墙上的积灰细细察看每一个角落有无渗水痕迹,爬上年久失修的阁楼寻找裸露在外的保温材料,探出身子在半空中艰难查看房屋外墙有无裂痕。汗水湿透了制服留下层层盐霜,脸颊像被烤过一样泛着灼热的红色,头发也因落了尘土而变得斑驳,但我却庆幸这眼见为实的真相。
这种“咸”,是人间百味的浓缩,让我明白事实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看去丈量。
多年来,我在诉状里读人生,在调解室里看世相,法律的天平不仅要称量是非曲直,还要感知人性的温度。基层法庭就像社会的显微镜,这里没有惊天大案,却有着最真实的民生百态。
而我,依然每天早早来到法庭,轻轻摆正胸前的法徽,准备迎接新一天的五味杂陈。我知道,在这檐下天平之间,我记录的不仅是案卷编号,更是一个正发生的时代。
来源:惠山法院
编辑:赵伟
审核:朱红金
PREVIOUS REVIEW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