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抱朴子》《定婚店》《太平广记》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月下老人,掌管天下姻缘,一根红线,系定三生夙缘。自古以来,多少善男信女在月老庙前虔诚祈愿,求一段好姻缘。可你可曾知晓,这供奉拜祭,并非随时随地都能感应天心?
《抱朴子》中记载:"择时而动,顺天而行,则事半功倍。"道家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供奉神明更是如此。月老星君身为天界仙官,掌管红鸾星动、姻缘簿册,自然也有他的行事规矩。民间传说,月老每日有三个时辰会亲临人间,查看善信祈愿,批阅姻缘文书。若在这三个时辰诚心供奉,便能直达天听,姻缘之事自有感应。
可这三个时辰究竟是哪三刻?为何偏偏是这三个时辰,而非其他?这其中又藏着怎样的天机玄妙?
话说唐朝年间,便有一桩关于月老显灵的奇事,从这桩公案中,我们或能窥见一二端倪。
![]()
贞观年间,长安城里有个书生名叫韦固,家境殷实,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才学也不差。只是这姻缘之事,却让他愁肠百结。
韦固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媒人踏破了门槛,提了十几门亲事,可每次快要定下的时候,总会出现各种变故——要么是女方家里突然改了主意,要么是聘礼送到一半,对方父母暴毙,要么就是说好的黄道吉日突然变成了凶日。
一次两次还能说是巧合,可这接连十几次都是如此,叔父也开始犯嘀咕,担心侄儿是不是冲撞了什么。于是请了城里有名的道士来看,道士掐指一算,摇头道:"此子姻缘未动,红鸾星未临,强求不得。"
韦固听了这话,心里更加着急。眼看着同龄人都已娶妻生子,他却连个门户都定不下来。有一日,叔父听人说起,城南有座月老庙,香火极盛,许多人去求姻缘都很灵验。
那月老庙原本只是个小小的神龛,供奉在一棵老槐树下。传说当年有个老翁在此树下结缘,后来子孙满堂,为报月老之恩,便在此立庙。几十年下来,这庙越修越大,成了长安城里求姻缘的第一去处。
叔父把韦固叫到跟前,递给他一对红蜡烛和一炷好香,说道:"明日午时,你去月老庙烧香祈愿。记住了,一定要午时正刻到达,心诚则灵。"
韦固接过东西,问道:"叔父,为何一定要午时?"
叔父捋着胡须说:"这你就不懂了。午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月老星君在这个时辰会亲临人间查看姻缘簿。若在此时诚心祈愿,最容易感应天心。"
次日,韦固早早起床,沐浴更衣,带着供品往月老庙赶。等他到庙门口的时候,太阳正好升到头顶,正是午时三刻。
庙里香火旺盛,来来往往全是求姻缘的善男信女。韦固排队等了半个时辰,才轮到他上香。他跪在月老神像前,虔诚地点燃三炷香,默默祈祷:"月老星君在上,弟子韦固,家住长安永宁坊,今年二十岁,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弟子求学多年,品行端正,只盼能早日遇到良缘,组建家庭,传宗接代。望月老慈悲,赐下姻缘。"
说完,他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将香插入香炉。正要起身离开,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年轻人,你这姻缘啊,不在午时求。"
韦固回头一看,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穿着一身道袍,手里拿着拂尘,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老人家此话怎讲?"韦固疑惑地问。
老道士摇摇头:"你叔父虽然知道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辰,却不知月老掌管姻缘,姻缘之事属阴,以柔克刚。午时阳气太盛,反而压制了阴柔之气。求姻缘,当选阴阳交替的时刻。"
韦固听得一愣,忙问:"那该选什么时辰?"
老道士捋着胡须,慢悠悠地说:"这天地之间,阴阳交替有三刻最为关键。第一刻,是卯时初刻,也就是日出之时。此时太阳初升,阴气渐退,阳气始生,阴阳平衡,最易感应天心。"
"第二刻呢?"韦固急切地问。
![]()
"第二刻嘛……"老道士故意停顿了一下,"自然是酉时正刻,日落之时。此时阳气渐收,阴气始盛,天地交接,也是祈愿的好时机。"
韦固连连点头,又问:"那第三刻呢?"
老道士哈哈一笑:"第三刻最是奥妙,也最是重要。不过这个,我暂且卖个关子,你先按前两个时辰去做,自有体会。"
说完,老道士转身就走。韦固想追上去再问,可那老道士走得极快,转眼就消失在人群中。
回到家中,韦固把遇到老道士的事告诉了叔父。叔父听了,沉思片刻说:"兴许是遇到了高人指点。既然如此,明日你就按他说的,卯时初刻再去一趟。"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韦固就起床了。他又备好香烛供品,趁着晨雾未散,赶到月老庙。此时天边刚露出一丝鱼肚白,整个长安城还笼罩在晨曦之中。
庙门刚开,里面只有扫洒的庙祝。韦固是第一个来上香的。他点燃三炷香,跪在月老像前,重复昨日的祈愿。
奇怪的是,这次上香的时候,韦固觉得心里特别平静。昨天午时上香,他心里还有些急躁,总觉得赶时间。可这卯时初刻,天地间一片宁静,晨光初透,鸟鸣清脆,他跪在那里祈愿的时候,仿佛整个人都沉静下来,心里那些杂念全都消散了。
上完香出来,韦固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他想起老道士说的第二个时辰是酉时正刻,便打算当天傍晚再来一次。
酉时,也就是日落时分。韦固第三次来到月老庙。此时夕阳西下,天边一片红霞,长安城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庙里的香火比早晨多了些,但也没有午时那般拥挤。
韦固又点燃三炷香,跪下祈愿。这次上香,他又有了不同的感受。如果说卯时上香让他心静,那酉时上香就让他心暖。夕阳的余晖透过庙门照进来,洒在月老的神像上,给那慈祥的面容镀上一层金光。
韦固跪在那里,看着香烟袅袅上升,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了已故的父母,想起了辛苦抚养他的叔父,想起了这些年求亲不成的辛酸,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他在心里默默地说:"月老星君,弟子不求大富大贵的姻缘,只求一个贤惠善良的伴侣,能够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这一次祈愿,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真挚。
上完香,韦固走出庙门,正好遇到那个白发道士又在庙门口站着。
"老人家!"韦固惊喜地喊道,"我按您说的,卯时和酉时都来上香了。这两个时辰上香,感觉确实不一样。"
老道士微微一笑:"那是自然。卯时,天地初开,万物复苏,此时上香,能让人心神宁静,去除杂念。酉时,夕阳西下,一天将尽,此时上香,能让人心生感恩,真诚祈愿。这两个时辰,一个让你明白什么是诚心,一个让你懂得什么是真心。"
韦固恍然大悟,忙问:"那第三个时辰呢?请老人家明示。"
老道士摇摇头:"第三个时辰,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你先按这两个时辰上香七天,七天之后,自有分晓。"
说完,老道士又要离开。韦固急忙拦住他:"老人家,请问您尊姓大名?住在何处?晚辈好去登门道谢。"
老道士哈哈一笑:"名字只是个称呼,叫什么不重要。你若真想谢我,就把这三个时辰的奥秘参透,到时候自然会再见到我。"说完,扬长而去。
接下来的七天,韦固每天卯时和酉时都去月老庙上香。渐渐地,他发现来这两个时辰上香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似乎都知道了这个诀窍。
到了第七天酉时,韦固上完香走出庙门,又遇到了那个老道士。
"七天已到,"老道士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第三个时辰了。"
韦固屏息凝神,等待老道士说出答案。
"第三个时辰,"老道士缓缓开口,"是子时正刻。"
"子时?"韦固一愣,"那不是半夜吗?"
"正是。"老道士点点头,"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一天的结束。阴极阳生,阳极阴生,这是天地大道。子时正刻,阴阳交替最为激烈的时刻,也是月老批阅姻缘簿的时刻。"
韦固若有所思:"可是子时三更半夜,月老庙都关门了,如何去上香?"
老道士笑道:"谁说一定要去庙里?"
"这……"韦固更加疑惑了。
"你想想看,"老道士耐心地解释,"卯时上香,是让你学会心静。酉时上香,是让你学会真诚。那么子时呢?"
韦固想了想,摇摇头:"晚辈愚钝,还请老人家明示。"
老道士捋着胡须说:"子时,阴气最盛,也是人心最宁静的时候。此时万籁俱寂,尘世喧嚣全消。在这个时辰,你不需要去庙里,只需要在自己的房中,点一炷清香,对着窗外的明月,诚心祈愿。"
"对着明月?"韦固若有所悟。
"月老,月老,既然称为月老,自然与月有缘。"老道士说,"每逢子时,月老会巡视人间,看哪家有诚心的善男信女。此时你在家中对月祈愿,心无旁骛,无人打扰,这份虔诚才是最纯粹的。"
韦固听了,觉得颇有道理。他又问:"那这三个时辰,是不是每个都要上香?"
老道士摇头:"不必每个时辰都去。这三个时辰,各有其妙。卯时适合初求姻缘的人,因为此时能让你心静下来,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伴侣。酉时适合已经有了心仪对象,想要求成的人,因为此时能让你心怀感恩,珍惜眼前人。至于子时嘛……"
老道士顿了顿,看着韦固说:"子时最为关键,却也最为难得。"
"为何这样说?"
"你想想,有几个人能在三更半夜爬起来,虔诚地祈愿姻缘?"老道士反问道,"大多数人,嘴上说着求姻缘,实际上只是随便拜拜,烧两炷香就算完事。真正虔诚的人,才会在子时起身祈愿。这份执着,这份虔诚,天地可鉴,月老自然也会看在眼里。"
韦固恍然大悟。他想起这些年求亲不成,大多数时候都是叔父在张罗,他自己只是被动地去相看。现在想来,或许正是因为他自己不够用心,才会一次次失败。
"多谢老人家指点,"韦固恭敬地行了一礼,"晚辈明白了。只是还有一事不明,为何这三个时辰如此重要,却鲜有人知?"
老道士叹了口气:"天机不可尽泄。这些道理,本该由有缘人自己去参悟。我今日告诉你,也是看你确实有诚心。记住了,姻缘之事,急不得,也强求不得。你按这三个时辰的规矩,诚心祈愿,自有天定。"
说完,老道士转身就走。这次韦固没有追,他知道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
回到家中,韦固把今日听到的都告诉了叔父。叔父听了,连连点头:"看来是遇到了真正的高人。你就按他说的去做吧。"
当晚子时,韦固特意让家人准备了香烛。到了子时三刻,他在自己房中点燃一炷清香,推开窗户,对着天上的圆月,双手合十,诚心祈愿。
夜深人静,只有虫鸣声此起彼伏。月光如水,洒在窗台上。韦固跪在那里,心里出奇地平静。他想起了老道士说的话——卯时让人心静,酉时让人心诚,子时则是心无旁骛。
此时此刻,没有庙里的熏香缭绕,没有人来人往的喧嚣,只有他一个人,对着明月,诉说心中所愿。这种感觉,比在庙里上香更让他觉得踏实。
![]()
就这样,韦固按照老道士的指点,在卯时、酉时和子时这三个时辰轮流祈愿。说来也怪,自从他开始按这三个时辰祈愿之后,心里那种急躁的感觉渐渐消失了。他不再催促叔父去找媒人,也不再着急成亲的事,整个人变得从容淡定起来。
一个月后的某天清晨,韦固像往常一样在卯时去月老庙上香。上完香出来,正好遇到一个老妇人牵着个小姑娘也来上香。那小姑娘大约七八岁,生得眉清目秀,粉雕玉琢。
老妇人看到韦固,突然眼睛一亮,拦住他说:"这位公子,老身看你眉宇间有贵气,想必是个读书人吧?"
韦固点点头,不明白老妇人为何这样问。
老妇人又说:"老身今日特意带外孙女来月老庙求姻缘,希望能为她定下一门好亲事。看公子相貌堂堂,不知可有婚配?"
韦固愣住了,这还是头一次有人直接在月老庙前提亲。正不知如何回答,老妇人又说:"老身这外孙女,父亲是前朝……"
话还没说完,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人喊道:"着火了!快来救火!"
原来是庙里的偏殿不知怎的着了火,浓烟滚滚。庙祝和香客们都赶去救火,现场一片混乱。
韦固也赶紧过去帮忙。等火扑灭了,再回到庙门口,那老妇人和小姑娘早已不见踪影。
韦固觉得可惜,但又想起老道士说的话——姻缘之事,强求不得。或许这次相遇,只是个考验吧。
从那以后,韦固更加虔诚地在三个时辰祈愿。可是一连几个月过去,却再也没有遇到那个老妇人,也没有任何姻缘的消息。
直到有一天,韦固在子时对月祈愿的时候,恍惚间似乎听到有人在说话。他睁开眼睛,房中空无一人,可那声音却还在继续……
那声音说的是什么?月老到底给了他什么指示?而那个神秘的第三个时辰——子时,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