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孔令磊 报道)“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1月5日,由中共格尔木市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的“民族团结聚力 红色文化铸魂”解码城市文明新图景主题采访团队走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军垦农垦记忆陈列馆。陈列馆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旧农具,展现着农垦人战风沙、垦荒原的奋斗史。
六十年前,为了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地区安定团结和发展青海农业,党和国家决定在青海省按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序列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格尔木农垦集团前身),开展大规模军垦。建场后,先后经历了“军垦时期、农场时期、集团公司时期”三个时期和多次隶属机构变动,2001年更名为青海省格尔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至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军垦农垦精神,农垦集团依托格尔木市国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建成了格尔木军垦农垦记忆陈列馆,并于2024年7月15日落成揭牌。陈列馆坐落于格尔木农垦集团院内,由农垦集团老办公用房改建而成。陈列馆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影像展示、浮雕展示、老物件和老照片展示等形式,再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格尔木,扎根瀚海、屯垦拓荒的场景。
再现开荒场景
据介绍,自扎根柴达木盆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中,广大军垦战士和农垦干部职工以“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指引,为格尔木的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以及培养人才等各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前来参观的游客夏先生说:“我觉得老一辈农垦人不仅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他们努力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随着一代代农垦人薪火相传,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顺应改革发展主流,闯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之路。格尔木农垦集团在推动现代农业改革发展中,围绕枸杞、藜麦、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打造了青藏高原最大的“菜篮子”稳产保供基地。这些努力为地区粮食、蔬菜安全保供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粮食生产创高产奖”,以及省级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称号,成为海西州设施农业成员单位,并获得跻身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殊荣。
“正是因为有了以前艰苦创业的年代,才有现在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向那个年代的劳动者致敬!”正在参观的市民吴女士对记者说。
军垦战士使用过的物件
此外,通过构建“产业联营+村企共建+就业帮扶”的联农带农模式,以产业链延伸激活乡村资源价值,催生休闲农业、特色文旅、电商助农等新业态,形成多主体互利共赢、多业态互补共生的乡村振兴新格局,累计为11万名农牧民铺就“家门口就业”的致富路,实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图景。
“通过展现青海军垦农垦创业历史,以此来提升市民和游客的爱国情怀,并传承发扬农垦精神,让市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格尔木农垦集团综合办公室主任、军垦农垦记忆陈列馆负责人南洋表示,“格尔木农垦人也将继续继承并发扬军垦农垦精神,为格尔木市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