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年底,当时镇江市府秘书长、消费者协会会长的马德泾在才创刊一年的《镇江消费报》上,提前送上了“马年的祝福”。
这年最后一期报纸,在12月28日赶印出来了,头条欣喜的告诉市民,1990年的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市场货源充足,副食品和饮服等供应丰富多彩。
刊首报道了一个好消息,恒顺酱醋厂刚刚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年产万吨”的重点扩建工程刚刚竣工投产,从此,伴着劳动路上浓郁的陈香,镇江恒顺香醋在全国调味品企业中占定了领先位置。
报纸第二页是当时的“物价之窗”,当时的物价部门,对节日的烟酒市场提供了建议零售价:
酒类:
茅台,单价90元;
五粮液,单价47元;
董酒,单价16元;
泸州特,单价30元;
汾酒,单价17元;
特洋河,单价29.6元;
西凤,单价17元。
![]()
烟类中价格最高的是“金王爵”、“云丝顿”,要62元一条;便宜的“红山茶”、“石林”,也要36元一条。
不过先不要感叹当时的茅台酒便宜,我问了一下,当时一个副科级干部的月工资,大约在100元左右。
虽说报上讲“节日菜篮子会装得满满的”,但部分食品如鲜蛋、食糖、菜油、豆油,还是要凭票证供应。
![]()
1989年12月28日的《镇江消费者报》。
![]()
1990年春节,节日的烟酒市场零售价。
三十余年后,同一规格的飞天茅台虽官方指导价仍为1499元,但市场实际价格已从2021年的超3000元高点跌破1500元。
这一价格轨迹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资本市场乃至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品牌价值、政策调控及市场周期四个维度,解析茅台30年价格暴涨的核心逻辑,并研判其是否可能跌回90元……
01
茅台价格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其独特的供需结构。
从供给端看,茅台酒的生产受限于地理环境与工艺传承。赤水河流域的微生物群落、红缨子高粱的种植区域,以及“12987”古法酿造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共同构成了茅台不可复制的产能壁垒。
即便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茅台基酒年产量仍不足6万吨,成品酒投放量更受5年陈酿周期限制。
真正的茅台酒一年就生产这么多,这种物理稀缺性,使得茅台长期处于“卖方市场”。
需求端的变化更为剧烈。
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198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6元,到2024年已突破5万元。
消费升级浪潮下,高端白酒从政务消费转向商务宴请与个人收藏,茅台凭借“国酒”地位成为身份象征。
据统计,2010-2020年间,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的占有率从35%跃升至63%,需求弹性显著低于普通消费品。
供需错配,导致价格飞涨。
1989-2020年,茅台零售价年均涨幅达18%,远超同期CPI增速。
2021年市场价突破3000元,本质是渠道囤积、资本炒作与消费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02
茅台的品牌价值构建经历了三个阶段:
品质背书期(1950-1990年代):通过四届国家评酒会蝉联金奖,确立“酱香鼻祖”地位。
文化符号期(2000-2010年代):借力“国酒”商标争议(虽未获准但深入人心),绑定外交、重大活动等场景,形成文化认同。
金融属性期(2010年代至今):老酒市场兴起,茅台年份酒拍卖价屡创新高,推动“存酒=存资产”的认知。 这种品牌溢价使得茅台突破了传统白酒的消费属性。
2015年后,茅台渠道库存中约30%被用于投资收藏,而非即时消费。
金融化进一步推高价格:当市场预期茅台具有保值功能时,投机需求会自我强化,形成“价格涨→囤积增→供给减→价格更涨”的正反馈循环。
2021年市场价突破3000元,正是这一逻辑的极端体现。
03
茅台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引发多重政策反应。
消费税调整:2006年白酒消费税从25%提高至20%加0.5元/500克,2017年进一步规范从价计征,倒逼企业通过提价转移成本。
反腐与公务消费限制:2012年“三公消费”禁令使茅台政务消费占比从40%骤降至5%,但私人消费迅速填补缺口,显示其需求刚性。
渠道整顿:2018年后,茅台通过“直营化+数字化”改革,将经销商配额从60%压缩至40%,试图平抑价格。
然而,2021年市场价仍因渠道囤积失控而飙升。
2021-2025年,茅台集团五年四换掌门人,反映政府对价格失控的焦虑。新任管理层通过扩大直营、打击黄牛、推出“i茅台”APP等措施,试图重构供需平衡。
政策干预的效果,具有滞后性。
2024年批发价跌破1500元,既是前期泡沫破裂的结果,也是渠道改革与消费疲软叠加的体现。
04
茅台价格,当前处于“去金融化”阶段。
2021年后的价格暴跌,本质是投机资金撤离与真实需求不足的双重作用:
房地产下行、中产阶层财富缩水,削弱高端白酒消费能力。
Z世代对白酒认同度降低,低度酒、预调酒等品类崛起。
2021年高峰期渠道囤积量相当于1年销量,去库存周期漫长。
然而,茅台跌回90元的可能性极低。
从成本端看,当前茅台基酒生产成本约50元/瓶,综合税费、渠道费用后,合理出厂价应在1000元以上。
从品牌价值看,茅台仍占据高端白酒60%以上市场份额,短期价格波动不改变其稀缺属性。
从政策意图看,政府既需防止价格暴跌冲击地方财政(茅台贡献贵州税收超30%),也要避免重蹈“酒驾式”管控覆辙。
预计未来5年,茅台零售价将在1200-1800元区间波动,既不会重现3000元高峰,也难跌破千元大关。
其核心逻辑在于:当品牌价值与消费能力形成新均衡时,价格将回归由成本、供需与文化溢价共同决定的理性区间。
90元到3000元再回落至1500元的过程,揭示了市场规律与政策干预的复杂博弈。
未来,茅台需在维护品牌稀缺性与适应消费变迁间走出新路,而其价格曲线,终将由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书写。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