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一场本该聚焦亚太经济合作的国际会议,最近却被台当局又一次推上了舆论的浪尖。2026年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将在深圳举行,本是各国共商发展的舞台,台当局却突然抛出“要大陆答应两条件,否则明年不来”的说法,让原本平和的合作气氛多了几分火药味。
这样的做法,引发全球关注:一场区域峰会,台当局为何如此“要挟”东道主?这两项条件到底意味着什么?又会如何影响明年的APEC峰会?
![]()
每年11月,APEC峰会都是亚太地区国家间最大规模的高端对话场。2025年韩国APEC峰会刚落下帷幕,台当局代表林信义与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同框”就引来不少争议。台媒自豪地称,台岛在AI和半导体领域举足轻重,每年参会不可或缺。可峰会期间,台方代表与大陆“零会晤”,反倒与日本高层热烈互动,被外界解读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信号。
回头来看,台湾对外发声时一如既往强调:如果没有台岛的声音,APEC峰会就无法全面。可从韩国峰会的实际情况看,岛内代表团频频寻求“突破”,不仅与日本高层会面,还多次表达对“待遇不公”的不满。岛内媒体甚至对外宣称,经过多方沟通,韩国方面做出“妥协”。在国际场合借机刷存在感,台当局似乎成了老手。
![]()
就在外界还在消化这些“小动作”时,2025年11月1日,中国大陆正式宣布,2026年APEC峰会将在深圳举行。这已是中国第三次担任东道主,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迎来全球目光。
大陆方面向各方发出邀请,表态明年要共商亚太大计。就在这一节点,台当局突然高调提出:“必须满足我们两个条件,否则不保证参加明年峰会。”
这个突如其来的“条件”,立刻成为中外媒体热议焦点。台当局所谓“国际组织司司长”孙俭元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求大陆方面“平等对待”以及为台湾参会代表出具“人身安全书面保证”。
![]()
他甚至声称,如果大陆不满足这两项要求,台当局将不排除拒绝参加2026年深圳APEC峰会。
让我们细细拆解这两项“条件”。首先,“平等对待”这四个字表面看是公平诉求,但放在APEC峰会的框架下,实际上暗藏玄机。
众所周知,台湾自1991年以“中华台北”名义参与APEC活动,这一安排本身就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的特殊设计。台当局此刻高举“平等”大旗,实际上是在试探和冲击既有底线,意图突破国际社会对台湾地位的普遍认知。
![]()
“人身安全书面保证”则更像是一种舆论操作。台湾代表出席国际会议,安全保障本应是东道主责任,但台当局此时大张旗鼓提出书面承诺,明显带有政治施压意味。
孙俭元还自曝,去年大陆其实已做出相关书面保证,如今却又故意拿出来说事,耐人寻味。
对台当局而言,这两项条件的抛出,表面上是参与国际组织的“合理要求”,实则是在A P E C的全球舞台上做一场“政治秀”。岛内媒体这几天持续炒作APEC峰会话题,强调台湾在AI和半导体领域的国际地位,甚至宣称“世界第一想到台湾”。
![]()
透过这些言论可以看出,台当局希望借APEC峰会巩固自己的“国际存在感”,借机向大陆和国际社会施压,试图换取更高的参与规格。
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还不忘把责任推给大陆。岛内政客反复强调台湾遭遇“不公平待遇”,并以“安全”等问题大做文章,试图引导岛内舆论支持其对大陆施压。
其实,岛内代表团在韩国峰会期间与日本高层互动,反而被外界质疑是在突破“一个中国原则”,为两岸关系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
面对台当局接连不断的“条件”,中国大陆的态度一如既往地清晰。台湾作为“中华台北”参与APEC,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的特殊安排。
参与APEC活动的前提,是必须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APEC相关谅解备忘录。“平等对待”要求,事实上挑战的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底线。
大陆官方的表态也非常有分寸。对于所谓“安全保证”,外交部并未回避问题,而是将焦点重新拉回到规则和原则上。
![]()
大陆强调,台湾参与APEC活动,关键在于严格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安全不是问题的核心。换句话说,台湾代表只要遵守相关规定,大陆会依法保障峰会期间的正常秩序和安全,完全不需要额外的“书面担保”。
更值得注意的是,外界并没有看到大陆方面主动“求着”台湾参会的态度。相反,如果台当局继续挑战底线,甚至不排除直接取消其参与资格。
大陆在处理两岸关系、国际多边事务时,始终把握原则,既不妥协底线,也不主动制造矛盾,但绝不会给台当局所谓“平等对待”开口子。
![]()
2025年11月,全球局势比以往更为复杂。APEC成员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芯片、AI等科技话题成为各国关注焦点。
中国大陆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深圳作为科技创新高地,承办APEC峰会本身就是展示中国开放与合作的舞台。
台当局此时拿“条件”说事,实际上是在国际场合为自身谋求政治加分,却难以撼动APEC的既有格局。
![]()
聚焦2025年,全球AI和半导体供应链格局正在快速变化。台当局不断强调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但美国对高端芯片制造的管控和“去风险化”趋势,让台积电等企业不得不布局海外,导致岛内半导体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台湾半导体企业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投资项目显著增多,岛内先进产能向外转移,产业链安全隐忧加剧。
![]()
反观大陆,深圳、上海、北京等地以政策驱动和产业集聚,吸引全球科技巨头加大投资。2025年初,深圳又有多家全球头部芯片企业宣布落户,国际科技资本持续流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当局试图以“条件”换取国际组织更高待遇,既显得底气不足,也暴露出焦虑。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APEC等多边机制早已形成成熟的游戏规则。岛内政客炒作“安全问题”,实际上很难获得其他成员经济体的广泛共鸣。
![]()
峰会走向
无论台当局怎样抛出“条件”,APEC峰会的本质属性始终是经济合作与区域发展。2025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亚太区域合作对所有成员经济体都至关重要。
中国大陆作为东道主,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圳峰会的核心议题早已聚焦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供应链安全等热点,台当局的炒作很难改变大局。
事实上,APEC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规则化的平台,每个成员经济体的参与权利与义务早有定论。
![]()
台当局想以“条件”要挟大陆,不仅缺乏现实支撑,也不符合APEC一贯的运作逻辑。国际社会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合作应对全球挑战,而不是让单一成员“绑架”议程。
展望未来两岸关系,岛内产业界和主流民意日益认识到,经济融合才是长远之道。两岸在科技、贸易、人才等领域的互补优势明显。
无论政治分歧多大,两岸都需要在APEC这样的多边舞台找到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台当局如果一味以“条件”入场,反而容易被边缘化,错失实质性合作机会。
![]()
结语
APEC峰会是亚太合作的重要平台,规则和共识才是根本。台当局不断抛出的“条件”,难以撼动国际秩序,也难以改变两岸关系的现实格局。
中国大陆在APEC上的底线清晰、立场坚定。未来区域合作的主旋律,只会更加突出规则与开放,任何单方面的“要价”,终究是走不通的。深圳APEC,不会因为谁的“条件”而停滞,合作与发展才是世界关注的答案。
参考资料:《APEC再到中国,为何落子深圳?》——中国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