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技术解决百年难题,让“煤制油”比石油更便宜

0
分享至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权威可靠的信息来源,具体参考资料详见文末。

  

  长期以来,“富煤贫油”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真实写照,能源安全始终牵动人心。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企,让国家发展面临潜在风险。

  高达72%的原油依赖进口,国际局势稍有波动——无论是地缘冲突引发油价飙升,还是海上运输通道受阻——国内能源供应便会立刻承压,经济运行也难以独善其身。

  但如今局面已然改观,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项颠覆性技术,能够在分子层级精准调控煤炭转化过程,将煤制油的成本压缩至低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水平!

  这项突破远不止于节省开支,更意味着我国在能源自主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一步,真正把能源饭碗牢牢端稳在自己手中。

  

  从巨额亏损到盈利引擎

  要理解这一变革的意义,必须回溯一个困扰全球近百年的技术难题。1925年,德国科学家发明费托合成法,首次实现将煤炭或天然气转化为合成原油,并进一步提炼为汽油、柴油等燃料。

  理论上,这项技术应是中国的理想选择——我国煤炭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占全球总量约13%,而石油资源却极为有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

  

  然而现实却异常艰难,近百年来,煤制油的发展之路可谓举步维艰,其难度不亚于古人所言“难于上青天”。

  建设一座同等规模的煤制油工厂,所需投资竟是传统炼油厂的十倍之多,堪称资本密集型项目,极易陷入持续烧钱的困境。

  更为严峻的是,该工艺对水资源消耗巨大,每生产一吨油需耗费10至15吨水;同时碳排放问题突出,约30%的碳原料直接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高投入、高耗水、高排放,使得整个行业极度脆弱:唯有当国际油价高涨、煤炭价格低迷时才能勉强盈利,一旦油价回落,便迅速陷入全面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煤制油企业平均每吨产品仍亏损两三百元,行业发展陷入瓶颈,前景令人忧心。

  

  谁曾料想,破局的关键竟来自一滴看似微不足道的“调味剂”。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温晓东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马丁教授组成的科研小组,在实验中发现: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浓度仅为百万分之一的卤素化合物(如溴甲烷、碘甲烷),犹如向滚烫汤锅中滴入神秘调料,瞬间改变了整个反应路径。

  

  今年10月,这项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攻克了煤化工领域百年未解的技术壁垒。

  这微量添加物发挥的作用堪比分子级电子开关,有效抑制了二氧化碳的生成路径,不仅大幅降低排放,还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彻底扭转了煤制油产业的命运。

  

  先看节流成效:过去近三成碳元素白白流失为废气,碳原子整体利用率仅维持在六七成之间;如今利用率跃升至95%以上,相同产量下可减少10%至15%的煤炭消耗。

  环保成本也随之骤降——以往必须配备昂贵的碳捕集与封存装置(CCS),每吨处理成本高达300至500元;而现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相关设备已非强制配置,节省下来的即是实打实的利润空间。

  

  尤为关键的是,现有工厂只需投入原始建设成本的5%即可完成技术升级,无需推倒重建,改造性价比极高,推广潜力巨大。

  把能源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再论开源收益:原本被浪费的碳资源,如今不仅能用于增产液体燃料,更能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烯烃。

  传统工艺中烯烃产率约为50%,新技术下这一数字飙升至85%以上。仅此一项改进,每吨产品即可额外创造500至800元的经济价值。

  

  一减一增之间,煤制油综合成本下降15%至20%,终于实现历史性逆转——从长期高于国际油价,转变为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彻底摆脱对国际油价波动的被动依赖。

  比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极大增强了国家能源战略的安全底线。过去72%的石油靠外部供应,一旦主要航道中断或产油区动荡,能源链条极易断裂。

  

  如今依托这项技术,庞大的国内煤炭储备便可转化为可流动的“地下油田”,形成强大的自主供油能力,既能保障交通能源需求,又能稳定化工原料供给。

  这意味着中国不再需要将能源命脉交由他人掌控,真正的能源独立正在成为现实。

  而这不仅是单项技术的胜利,更是整条产业链的全面崛起。曾几何时,连煤化工气化炉的核心部件“点火烧嘴”都依赖进口,一旦损坏维修周期长达两个月,严重影响生产连续性。

  

  现在情况彻底改变:核心技术实现完全自主,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替代,且性能更优——新型烧嘴使用寿命超过250天,远超进口产品。

  不仅如此,我国的技术视野早已超越基础制油范畴。内蒙古某企业已启动年产4万吨高碳醇项目的规划建设,计划利用新技术产出的高品质烯烃,制造高端日用化工原料。

  

  该项目目标明确:打破国外垄断,将关键材料的进口替代率提升至60%以上,推动精细化工领域的自立自强。

  更值得骄傲的是,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转换——过去是我们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如今德国巴斯夫、南非萨索尔等行业巨头纷纷主动接洽,寻求技术合作与专利授权。

  

  这表明中国已从全球煤化工的“生产大国”跃升为“技术输出强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更具前瞻性的是,该技术为“负碳工业”打开了全新可能。全球首套基于此项技术的中试装置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投运,并实现了100%绿电自给供电。

  

  通过绿色电力驱动煤化工系统,构建零碳排放的生产模式,已在现实中验证可行。国家能源集团神华、伊泰集团等龙头企业均已制定规划,将在三年内完成百万吨级装置的技术改造,预计2026年实现工业化示范运行。

  算一笔生态账:若全国现有的4200万吨煤制油产能全部完成升级,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00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2.3亿棵树的碳汇能力。

  仅烯烃附加值提升一项,就可为全行业带来超3000亿元的新增产值,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增长的双赢格局。

  

  未来还有更大胆的构想正在酝酿——“吃碳”时代或将到来。

  预计到2030年,随着碳捕集技术成熟,单位成本有望降至每吨150至200元,届时可将钢铁厂、水泥厂等高排放源捕获的二氧化碳输送至煤化工系统,作为原料重新参与合成反应。

  这样一来,不再是简单的减排或碳中和,而是真正实现将大气中的碳“变废为宝”,转化为油品和化学品,构建可持续的负碳循环经济体系。

  

  结语

  这哪里仅仅是一项技术突破?这是中国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的一份原创性解决方案。凭借尖端科技创新,同步破解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能源安全三大命题。

  曾经被视为制约发展的“富煤贫油”格局,如今因这项技术而转化为独特优势,成为国家战略韧性的重要支撑。

  不得不说,中国科学家这一次的突破,堪称以巧破力、四两拨千斤,撬动的是万亿级能源格局的重塑,也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路径”。

  参考资料:科普时报《400万吨煤制油工程:让“点煤成油”不是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篮全运最疯狂逆转!女篮霸主遭22分逆袭:末节被轰33比15输麻了

女篮全运最疯狂逆转!女篮霸主遭22分逆袭:末节被轰33比15输麻了

篮球快餐车
2025-11-14 07:23:52
外交部:日方近期军事安全动向释放出危险信号,中方严重关切

外交部:日方近期军事安全动向释放出危险信号,中方严重关切

澎湃新闻
2025-11-14 15:50:27
日本民宿被曝变身卖淫场,性工作者称中国游客更大方。

日本民宿被曝变身卖淫场,性工作者称中国游客更大方。

环球趣闻分享
2025-11-09 14:20:06
-5℃!雨夹雪!8级大风!安徽要“冻”真格了,最新预报→

-5℃!雨夹雪!8级大风!安徽要“冻”真格了,最新预报→

鲁中晨报
2025-11-14 10:47:05
台媒:沈伯洋处境,“台独”路线缩影

台媒:沈伯洋处境,“台独”路线缩影

参考消息
2025-11-13 14:48:26
日本叫嚣要在台海击沉福建舰,话音未落,中国055舰队抵达日本

日本叫嚣要在台海击沉福建舰,话音未落,中国055舰队抵达日本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4 14:13:23
佘智江和老燕子黄有龙的瓜!

佘智江和老燕子黄有龙的瓜!

八卦疯叔
2025-11-14 10:26:18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80后,等来考公“复活赛”

80后,等来考公“复活赛”

剥洋葱people
2025-11-14 09:37:26
30岁的梁启超强行与17岁的王桂荃行房后,却连看都不看她一眼

30岁的梁启超强行与17岁的王桂荃行房后,却连看都不看她一眼

忠于法纪
2025-11-13 08:49:42
神二十返回舱玻璃裂了!乘组改乘神二十一回家,留轨还能派大用场

神二十返回舱玻璃裂了!乘组改乘神二十一回家,留轨还能派大用场

八斗小先生
2025-11-14 14:16:20
又有新儿子了?张柏芝曝3件密事 身体有病、儿子很凶、不会管钱

又有新儿子了?张柏芝曝3件密事 身体有病、儿子很凶、不会管钱

科学发掘
2025-11-14 02:18:04
中国台湾演员欧阳娣娣现身厦金大桥工地刷漆,称期待有一天,可以直接从这里开车去台湾

中国台湾演员欧阳娣娣现身厦金大桥工地刷漆,称期待有一天,可以直接从这里开车去台湾

鲁中晨报
2025-11-14 11:27:34
历次证监会主席更替,A股如何反应

历次证监会主席更替,A股如何反应

凯利经济观察
2025-11-14 09:32:58
巴恩斯28+10+8+5封盖完爆探花郎!米切尔空砍31分,猛龙双杀骑士

巴恩斯28+10+8+5封盖完爆探花郎!米切尔空砍31分,猛龙双杀骑士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14 10:33:54
辽宁省委书记许昆林主持召开会议:办好“东北超”

辽宁省委书记许昆林主持召开会议:办好“东北超”

上观新闻
2025-11-14 15:44:02
眼里彻底没光了?杨瀚森三次定妆照变化真是越来越大!

眼里彻底没光了?杨瀚森三次定妆照变化真是越来越大!

田先生篮球
2025-11-12 22:02:06
100块的烟和10块的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不知道,一文告诉你答案

100块的烟和10块的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不知道,一文告诉你答案

泠泠说史
2025-11-14 14:16:30
曾主任与祖副院长偷欢现场惊现反转!

曾主任与祖副院长偷欢现场惊现反转!

霹雳炮
2025-11-12 23:05:53
赵露思这回,估计把娱乐圈大半歌手都给“得罪”了!

赵露思这回,估计把娱乐圈大半歌手都给“得罪”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1-14 14:15:03
2025-11-14 16:31:00
纪中百大事 incentive-icons
纪中百大事
阳光映照笑容,绽放灿烂光彩。
2049文章数 2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统计局: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

头条要闻

中方密集就日首相言论发声 孙卫东连用五个"严重"表态

头条要闻

中方密集就日首相言论发声 孙卫东连用五个"严重"表态

体育要闻

40岁C罗肘击染红 离场时怒骂对手主帅

娱乐要闻

《国色天香》编剧发长文质疑古二?

科技要闻

火箭成功回收 贝索斯终于追上马斯克一小步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房产
本地
家居
教育
公开课

房产要闻

最新!海口三亚房价双降!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教育要闻

上海市教委发布最新情况通报!关于“绿捷”事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