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而后觉:低欲者常乐,无求者自安
![]()
年轻时常听老人言"知足常乐",总以为那不过是求不得的自我安慰。待到双鬓染霜,皱纹爬上眼角,方知"七十而从心所欲"的古训里,藏着人生至高的智慧。
人这一生,年轻时是在做加法,不断地追逐、占有、攀比;中年时是在做平衡,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及至晚年,方悟得最难得的,竟是那份举重若轻的减法哲学。
![]()
午夜梦回,忽然惊觉前半生的许多执念多么可笑。
曾几何时,为了一套更大的房子辗转难眠,为了一次职位晋升处心积虑,为了几句闲言碎语耿耿于怀。
如今站在人生的后半程回望,那些当年以为天大的事,不过是过眼云烟。
而那些最简单的快乐—清晨的一缕阳光,老友的一声问候,案头的一杯清茶—反倒成了生命中最坚实的慰藉。
![]()
人到七十,味觉开始怀念简单的滋味。
不再追求山珍海味的刺激,反而惦记着儿时的一碗清粥,记忆里母亲手作的一碟咸菜。
饮食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年轻时总想尝尽人生百味,老了才懂,平平淡淡才是真滋味。
那些浮华的欢愉如烟花易冷,唯有平淡中的欢喜,才能经得起岁月的沉淀。
![]()
衣橱里的变化最能见人心性。
从前追逐时尚,衣柜里塞满各种当季新品,现在却觉得两三件舒适的棉麻衣裳最是熨帖。服饰如此,交友亦然。
不再热衷于酒席上的推杯换盏,反倒珍惜能说几句贴心话的老友。
社交圈越来越小,心灵的空间却越来越大。
原来"低欲"不是清心寡欲,而是懂得在芜杂中分辨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最妙的转变是学会了与时间相处。年轻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反而享受那份"闲"的奢侈。
晨起不必看表,散步无需赶路,读书不为功名。
慢下来,才听得见花开的声音,看得懂云卷云舒的深意。
这样的日子,朴素至极,却也丰盛至极。
![]()
最难得的觉醒,是对金钱的态度。年轻时拿命换钱,老了才明白,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那些积攒的数字,终究带不进坟墓。
倒是智慧与阅历,可以化作家族最珍贵的传承。
金钱观一变,整个人都轻松了—能助人时且助人,能舍得时便舍得,这样的生活姿态,让人到晚年反而多了几分潇洒。
若问七十岁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莫过于学会了对情绪的掌控。
不再为琐事动怒,因为他知道愤怒伤身;不再与人争长短,因为他明白争来的都是虚名。
开始践行"怒时缓三刻"的古训,情绪上来时先静坐片刻,等那无名火消了再做决断。
这般功夫,年轻时觉得是懦弱,现在方知是真正的智慧。
![]()
读书也有了新境界。
从前读书是为求知,为功名;现在读书纯粹是享受,是与智者神交。
一本书,一杯茶,一盏灯,就是最美的时光。
文字中遇见过去的自己,会心一笑间,多少前尘往事都化作生命的资粮。
那些曾经在乎的"他人眼光",如今看来多么无谓。
明白了活在别人眼里的人,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路。
这一生,能真正评判自己的,只有自己的良知。
谤誉由人,心安即可—这是岁月赐予的最珍贵自由。
![]()
"低欲望"生活最动人之处,在于它带来的心灵解放。
不再被物欲捆绑,不再为攀比所困,活得简单却充实。
每天清晨醒来,感恩尚能自主呼吸;每夜入睡前,欣慰又平安度过一日。
这样的生活,看似寡淡,实则蕴含着最深沉的生命欢愉。
老人常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可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从不为此忧心。
他们已经学会将每一天都当作恩赐,不求长生,但求活得明白。
低欲者常乐,无求者自安—这便是人生七十后方才悟透的至高智慧。
原来真正的富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需要多少。
这份觉悟,千金难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